是以肝胆亏弱目始病,脏腑火盛珠方痛。赤而且痛火邪实,赤昏不痛火邪虚。故肿痛涩而目红紫,邪气之实。不肿不痛而目微红,血气之虚。大眦赤者心之实,小眦赤者心之虚。(《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本条根据目赤是否伴肿痛而辨别实火、虚火,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虚火亦能致目痛(后面有关条文将进一步论述)。从大、小眦赤的部位来辨别心经实火、虚火,过于机械,应结合眼部其他证状及全身见症综合分析。

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热,鲜红而蠹[1]赤者为实热。(《仁斋直指方·眼目方论》)

按:红赤为热之征象,虚热势缓,故淡而隐,实热势急,故鲜而显。

眼疼属火,有虚火、实火不同。暴疼为实,久痛为虚。肿起为实,细小沉陷[2]为虚。实痛肿且胀,虚痛陷且涩[3]。此眼疼虚实之辨也。(《眼科阐微·辨眼疼有虚实论》)

按:本条从病程长短和眼部病变特征来辨别眼病之虚实。实火乃阳热亢盛,虚火乃阴虚不济。实火邪实而无虚,虚火则不足而兼邪。故实火病势急,虚火病势缓。实火见肿胀,有余之象;虚火现陷下、干涩,不足之征。

火邪有余在心经,则痛如针剌。(《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隐隐珠疼,只为精虚火动。(《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实火急迫,故痛如针刺。虚火势缓,故隐隐作痛。然而,痛如针刺非皆火使然,眼部血瘀证亦可出现,当结合其他见证细辨。

气实则痛而燥闷,气虚则痛而恶寒。(《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气实者,正气不衰而火邪盛,正邪争搏于胸中则燥闷。气虚者,正不胜邪,卫阳不固而恶寒。然气虚目痛,恶寒而不发热,当与风寒、风热等证恶寒而发热者相别。

血实亦痛,血虚亦痛,须当细辨。(《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血实目痛,或因寒凝,或因瘀热,或因痰瘀,或因外伤,血滞不通而痛。血虚目痛,血不养睛,络脉虚滞而痛。血实目痛,多伴红赤瘀滞。血虚目痛,多无红赤。血实目痛,痛而且胀,或痛如针剌。血虚目痛,则痛而酸,不能久视,久视则痛甚。

怕热羞明,要辨血虚火燥 ,血少羞明,火怕热。(《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眼病怕热者,多因于火,属实。但羞明一症,不能皆以虚论之。当羞明出现于风火眼病时属实。本条所指羞明,应不赤痛,常伴干涩模糊等证,为血少肝络虚,不能运精华以胜外之阳光,属虚。

眵多热结肺之实,眵多不结肺之虚。(《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生眵一症,多由白睛病变引起,白睛属肺,肺主宣布津液,肺热上蒸,灼液为眵。肺实火盛,则眵结。肺虚火衰,则眵不结。但生眵仅是临床一个症状,并非皆肺热所致,也不能单纯从结与不结来辨别证之虚实,只能作为综合辨证中的参考。

迎风极痒肝之虚,迎风剌痛肝邪实。(《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肝虚则窍不实,风邪袭入,邪气往来流行于睑眦腠理之间,则痒甚。肝实多为有火,经外风引动而上炎,则刺痛。

胞胀如杯[4],木克土而肝火盛。(《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胞虚如球[5],血不足而虚火壅。(《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胞胀如杯、胞虚如球二症,皆为眼睑肿胀。一者为实火,一者为虚火。一者为血热,一者为血虚。二者鉴别为:胞胀如杯,眼睑高度肿胀红硬,疼痛拒按,可溃脓。胞虚如球,肿胀不甚,按之不痛,揉擦之浮肿稍平,不溃脓,偶有眼睑皮肤轻度红赤。

风木[6]克乎脾络,故迎风即作赤烂。血虚不润乎肌,故无风常作烂赤。(《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肝热与脾湿相合,加之外风引动,风湿热三者为患,发为眼睑赤烂,渗出粘液,瘙痒异常。血虚肌肤失润而赤烂,眼睑皮肤干燥,鳞屑多,无外风引动亦然。

血少神劳精气衰,则瞻视昏渺[7](《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精血亏损,则眼乏资源。心神有损,则神光暗淡。血少神劳精衰与心肝肾脾四脏关系密切,常见病机有肝肾亏损、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结合全身证状作出诊断。然而,瞻视昏渺可有多种眼底改变,在病变之初,属实者多,属虚者少,应结合眼底辨证。在病变后期,可循血少神劳精气衰的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神光荡漾[8],昼夜不宁,此神思间无形之火妄动故也。(《审视瑶函·神光自现症》)

按:神光发于心,乃神明活动之一。若心经虚火扰动,则神光不宁,而见闪光。此条乃概述之言,当结合眼底辨证。

近视乃火少,远视因水虚。(《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本条根据“阳光发越”、“阴精凝聚”的理论,来进行近视、远视的辨证。近视为阳光不能发越于远,远视则为阴精不能凝聚于近。临床上不能机械地运用,须作综合辨证。

日间痛者是阳邪,夜间痛者是阴毒。(《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昼,天之阳盛,以助阳邪之威。夜,天之阴盛,以助阴邪之势。故当其时眼痛始生或加剧。

阳虚头风夜间暗,阴虚脑热早晨昏。(《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按:阳虚则阴盛,当夜间天之阴盛之时,则助其邪,故头痛而视暗。阴虚则阳亢,晨为天之阳气始生之时,引动虚阳上挠,故脑热而目昏。

以上二条,从发病时间来诊断病变的性质。临床上亦不能机械地运用,要结合其他辨证方法综合分析。

诊目痛[9]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灵枢·论疾诊尺》)

按:足太阳经行走在眼眶上方,其经筋为目上网。足阳明经行走在眼眶下方,其经筋为目下网。足少阳经起于目锐眦,其经筋为目之外维。故可从白睛赤脉的走向,来辨别其为某经受邪。临床上并扩大为黑睛翳障的辅助辨证手段,从翳障分布的部位和发展的趋势来辨认病变所在经络。如黄液上冲(前房积脓),从下而上,诊为阳明积热,从而使用清泄阳明的方药治疗。但运用经络辨证时,同样忌机械,要结合眼部及全身证状综合辨证。

【注释】

[1]蠹(dù 渡):指病灶如蛀虫损害而红赤。谓红赤显著,针对前句隐红而言。

[2]细小沉陷:指眼部病变的范围和形状。

[3]涩:干涩感。

[4]胞胀如杯:又名胞肿如桃,相当于眼睑严重的急性炎性水肿。

[5]胞虚如球:病症名,相当于眼睑非炎性水肿及某些慢性炎性水肿。

[6]风木:代指肝。

[7]瞻视昏渺:指外眼正常,视力逐步下降的病变,包括多种慢性眼底病变。

[8]神光荡漾:指患者自觉眼前闪光现象。

[9]痛:《脉经》卷五节四中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