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精
1、位置
精分布于全身,在形体及脏腑都有。在形体有骨之精、筋之精、血之精、肌肉之精;在脏腑则有肝精、心精、肺精、脾精、肾精。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此说明五脏之精气上达于目,其中,瞳子为肾精所注,黑眼为肝精所注,眼络为心精所注,白眼为肺精所注,眼睑为脾经所注。故眼部的变化亦可反映出五脏的盛衰。
《中医药学概论-肝胆》
五脏是藏精的主要部位。五脏精气充满,则人健康水平高。反之,若五脏精气不足,则健康水平下降。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这段话是说: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
《中医药学概论-五脏六腑》
东方青色,…藏精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藏精于肾…。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其中肾比较特殊,是精的大仓库。其它脏腑精不足需要肾精补充,精足可以传输到肾藏起来。所以讨论精的时候多指肾精,但也要知道其它脏腑、形体皆有精的存在。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素问-上古天真论》
2、分类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通常情况下,我们说精的时候,指的是两者皆包括。如需特殊说明,需要明确指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
肾所贮藏的生殖之精,来源于父母,亦称先天之精,《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即指此而言。
肾所藏的水谷之精,来自五脏六腑,亦称后天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此即水谷之精。
但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后天之精也需先天之精的不断促进,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黄帝内经讲解-藏象学说-五脏功能与形体组织、四时阴阳的关系》
2.1、后天之精
饮食经过脾胃提炼得到的精称为后天之精。
腑的作用类似炼油厂,主要是对食物(原油)进行消化提炼,吸收其中的水分、营养物质,形成供给人体的津液、营养(化工原料)、精(成品油),剩余的残渣(沥青)成为粪便排出体外。
成品油加入汽车能够直接转化为能量,精在人体里也可以直接转化为能量。
王三尊《医权初编》说:“凡饮食先入于胃,俟脾胃运化,其精微上输于肺,肺气传布各所当入之脏,浊气下入大小肠,是脾胃为分金炉也。若脾胃有病,或虚或实,一切饮食药饵,皆不运化,安望精微输肺而布各脏耶?是知治病当以脾胃为先。若脾胃他脏兼而有病,舍脾胃而治他脏,无益也。又一切虚症,不问在气在血,在何脏腑,而只专补脾胃,脾胃一强,则饮食自倍,精血日旺,阳生而阴亦长矣。”
《黄帝内经讲解-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2.1.1、来源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脾胃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后而获得,胃主消化,脾主吸收。
2.1.2、使用
脾将精传输到五脏六腑,化为脏腑之精,维持各脏腑功能活动,多余的收藏于肾
2.1.3、判断标准
脾胃吸收后天之精的能力可以通过饮食是否正常、大便是否正常等现象来判断。
2.1.4、不同年龄的变化
16岁以前是因为形体不足,不能吸收大量的食物精微。
32岁以后是因为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而不能吸收大量食物精微。
2.2、先天之精
2.2.1、来源
先天之精为与生俱来,父母给予。
2.2.2、作用
先天之精可帮助后天之精的产生。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共同形成肾精(肾精作用见下面),是人体正常寿命的主要标志。
2.2.3、不同年龄的变化
普通人先天之精只能消耗,极难补充。
2.3、肾精
2.3.1、来源
先天之精加后天之精
2.3.2、功能
1、产生元气
肾精可转化为元气,供给各个脏腑以及全身使用。肾精不足,转化的元气不够,也可以导致脏腑、全身的阳气不足。
2、濡养各个脏腑
肾精可转化为阴液与阴血,濡养其它脏腑。肾精不足,则可能导致各个脏腑、全身的阴不足。
3、生殖
肾精足则男子溢精、女子来潮。不足则男女不能生子。
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机能,所以当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发生病变时,常会导致生殖机能的种种病变,…
肾精对各个脏腑组织所起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将对各个脏腑起到的温煦、促进作用称为肾阳。并将其称为元阴与元阳,真阴与真阳。肾中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二者同居肾中,故有“肾为水火之宅”的说法。…。
《中医药学概论-藏象-肾、膀胱》
4、人体的生长发育
精主导人的生长发育,包括长身体、长头发、长牙齿。精不足则小儿发育迟缓,青少年青春期发育不良。老年人肾精减少,头发枯,牙齿落,形体衰。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对新形体而言,精是在形体尚未形成之前就已存在的物质,是繁衍后代,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
精者,血之精微所成,生气之所依也。生气者,卫气之根,即命门真火是也,精竭,则生气绝矣。
《黄帝内经讲解-气血精神-精、气、津、液、血、脉的生成和功用》
5、肾精滋生骨髓,充养骨骼,所以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都与肾有密切关系。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肢体活动敏捷有力、耳目聪明、头脑清醒,智力好。
由于肾精滋生骨髓,充养骨骼,所以骨髓的生长、发育、修复都与肾有密切关系。例如有因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衰,不能充养骨髓,致使小儿生长发育障碍,出现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鸡胸(胸廓向前突出)、龟背(脊骨弯曲隆起)、解颅(头颅骨缝分裂)等症,皆可从肾虚论治。以地黄丸为主,酌加鹿茸、龟板等药。成人有因肾精亏虚,骨髓不充,出现腰脊酸痛,不能屈伸,下肢痠软,行动乏力,或因努力负重致痛,或跌仆损伤筋骨,日久不愈。凡此等等。均宜以补肾为主。
《黄帝内经讲解-藏象学说-五脏功能与形体组织、四时阴阳的关系》
2.3.3、不同年龄的变化
通常情况下,人随年龄增长肾精的存量是有规律的,以男子为例:
丈夫八岁,肾气实,髮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髮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髮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髮去。
这是普通人的规律,如果人善于保养或者过度消耗,则时间有延后或者提前。
因肾精为五脏之精的代表,肾精的多少也即代表了五脏藏精的多少。所以这种肾精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其实也就是五脏藏精量的变化规律。
2.3.4、判断多少
通过一些人体现象可以判断精的状态,比如男子溢精、女子月经来潮代表肾精充足;人体的齿、骨、髮的状态也与肾精的状态相应。
内经中还有通过面部形态初步判断人的先后天精气是否旺盛的方法。内容包括:
1、以额角、鼻头、下颌三处高起不平陷为好
2、以面部肌肉高厚,轮廓方正为好
3、以人中沟深而长为好
马莳注:“面之三里,即三部也,皆已耸起。”《内经》认为,从面部的特征可以判断人的寿夭。骨为肾所主,肾为先天之本;肉为脾所主,脾为后天之本。如果人中沟深而长,面部肌肉高厚,轮廓方正,面部上、中、下三部耸起而不平陷,肌肉丰满,骨骼高起者,则提示先后天精气皆旺盛,所以人能长寿,活百岁而终其天年。当然,通过望面部特征,测候先后天精气盛衰的方法,判断寿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将面部特征与寿夭的关系绝对化,应结合全身其他方面情况综合考虑。
《黄帝内经讲解-藏象学说-寿夭与先后天的关系》
3、精的重要性
精之所以为精华是有其深刻道理的,精既可以转换为身体的阴也可以转换为身体的阳。身体阳不足的时候,精可以转化为阳气;阴不足的时候,精可以转化为津液、血液,而五体由又都由血转化而成。由此可见,整个人体,无论阴阳都是由精转化而来的。
精足的话,人就不容易虚,因为无论身体各处的阴虚、阳虚,都可以通过精的转化来补充。如果精不足,则脏腑组织在出现阴、阳不足的情况时,未能及时补充,就表现出阴虚或者阳虚的证。严重的话会影响脏腑组织的功能,出现疾病。
然上文既云气归精,是气生精也;而此又曰精化气,是精生气也。二者似乎相反,而不知此正精气互根之妙也。
《黄帝内经讲解-味、形、气、精的阴阳互用关系》
肾精对各个脏腑组织所起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将对各个脏腑起到的温煦、促进作用称为肾阳。并将其称为元阴与元阳,真阴与真阳。肾中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二者同居肾中,故有“肾为水火之宅”的说法。
《中医药学概论-肾、膀胱》
精大量藏于肾,所以精充足与否主要看肾精是否充足。若肾精充足,则可以补人一身的元气和阴血,使各个脏腑的阴阳都不虚,人就不容易生病。又因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髓就可以得到足够的充养。骨髓、脑髓充满,人的运动、思维能力都很强,人就年轻不衰老。因此《内经》以肾精的充足与否作为年轻与衰老的标志。
肾中所藏之精,为人生命之源,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髮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髮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髮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髮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髮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髮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髮去”。
此段论述,指出了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中医药学概论-肾、膀胱》
如果想保养身体,延缓衰老,需要尽量保持肾精的充足。达到这个目的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实现。
开源即是增加肾精的补充来源,在先天之精难以补充的前提下,主要是补充后天之精。后天之精主要来自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
节流指的是减少肾精的无谓消耗。首先要节欲以减少生殖之精的消耗;另外不要进行过度的脑力或体力活动以免透支肾精;再有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作息有常、饮食有节、注意寒暑变化等等,因为每一次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需要消耗肾精进行补偿,会加快肾精的消耗速度。
所以,内经《上古天真论》对真、至、圣、贤的长寿之人会谈到精的问题,真人“呼吸精气”、至人“积精全神”、圣人“精神不散”等等。
4、精与髓的关系
髓存在于以下几个位置:骨腔、脊柱、脑,分别称为骨髓、脊髓、脑髓。
髓由精产生,由津液中的液作为补充。
中医认为,精与髓是高度相关的,五脏藏精足,则髓足;五脏藏精不足,则髓空虚。“精髓”一词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根本精华,确实人体的根本就在精与髓。
冬时肾水当令,阳气内敛,肾气闭藏,故五脏真气亦下藏于肾,化精生髓,充养骨骼。
《黄帝内经讲解-气血精神-真气的生成和输布》
骨得到骨髓的营养,则骨骼健壮,活动有力。骨髓不足,骨骼脆弱无力。
肢体筋脉弛缓,痿弱无力,失于自行活动及行走为主证。
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损伤肝肾致精血亏虚,精亏不能滋髓养骨,血虚不能荣筋养脉而致痿软无力。……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中医内科学-痿证》
脑为髓之海,是大量髓汇聚之地。充足的脑髓为大脑的活动提供了物质能量基础。脑髓不足,则头晕、目眩、耳鸣、腿酸、视力下降、无力、喜卧。
“脑户,督脉穴,在枕骨上,通于脑中,脑为髓海,乃元阳精气之所聚,针入脑则真气泄,故立死”。
《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口问》也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脑之为言在也,人精在脑。
《中医药学概论-奇恒之腑-脑》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髮长”
《中医药学概论-绪论-对生命认识的唯物观》
脊柱是肾精上通于脑的通道,是脊髓所在之处。脊髓的作用中医中没有特别明确说明。中医只谈到髓不足的话,可造成肢体筋脉弛缓,痿弱无力,失于自行活动及行走的能力。这和脊髓相关病变的表现是一致的。
髓为肾精所化生,藏于骨腔及脊柱中,脊髓上通于脑,为髓汇聚之处,所以《灵枢•海论》称脑为髓之海。如果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就会出现头旋耳鸣,腿酸眩晕,视物不清,周身懈怠无力、常欲安卧等症。
《黄帝内经讲解-藏象学说-(二十一)脉、髓、筋、血、气与目、脑、节、心、肺的所属关系》
结合现代医学对神经的研究,我们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推断:
髓对于神经有滋养作用。中医中对神经没有介绍,但是对于精、髓与运动思维能力的关系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所以推断,髓与神经的关系就像前面介绍气与血的关系一样,神经固然重要,但是其主导根源在于髓,由髓来滋养。两者如根与叶的关系,所以中医更重视精髓的调理。髓足则神经更健康,人的思维、活动能力更强。其关系如下: 肾精->脑髓、脊髓->{脑神经、脊柱神经}->思维能力、行动能力
牙齿是观察髓的充盈状态的一个指标,因为齿为骨之余,而骨由髓来营养。所以,牙齿洁白坚固代表骨质好、髓充盈。如果牙齿黄黑、松动,在排除牙龈炎、吸烟等问题后,可以代表髓的不足。
肾精的几大作用中,应特别注意生殖功能与生髓功能的关系。如果长期纵欲,过度使用精的生殖功能,就会打破肾精的补充与消耗之间的平衡,造成肾精数量减少,生髓能力下降,导致骨髓、脊髓、脑髓的不足,使人的健康水平快速下降。这应该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故半百而衰也”的道理。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素问-生气通天论》
5、肾精出入图
下图表示了肾精的出入情况,用来做本章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