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 |
【处方组成】 金银花15克、紫花地丁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大青叶10克、金钱草10克、连翘20克、栀子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全部治愈。用药次日就能使体温下降。 |
【处方来源】 黑哈尔滨市医学院附属医院于长义等。 |
【按 语】 本方诸药均为清热解毒之药,协同应用提高了抗菌消炎能力。实验采用12例本方和青霉素联合治疗作为对照,发现青霉素并未能缩短病程和加快病情好转。(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解热清肺,化痰止咳。主治大叶性肺炎。 |
【处方组成】 楚荷6克、瓜蒌霜15克、象贝母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知母12克、黄芩12克、紫苑10克、马兜铃6克、生石膏25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口渴者加玄参15克、麦冬15克;痰血不净者加侧柏炭12克、藕节12克;发热渐退,脉渐缓和去知母、石膏。 |
【临床疗效】 治疗26例,治愈25例。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2-3天,白血球计数完全恢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 |
【处方来源】 云南省昭通地区医院。 |
【按 语】 石膏、知母为治温热病的要药,又以银花、连翘、黄芩相配,在病变热盛期,则能起到强烈的清热作用。待热退时,减去性味大寒之品,以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本病后期,宜适当增加养阴生津或益气之药。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泻肺化痰。主治各种类型肺炎的邪毒热盛期。 |
【处方组成】 鱼腥草30克、桔梗8克、黄连5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甘草4克、桃仁10克、象贝母10克、冬瓜仁15克;生苡仁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高热持续不退加大青叶30克、生石膏3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后下)10克,病重日服2剂;若病初起有表证则宜先辛凉清解,以银翘散为主;当病势渐退,症状渐好转,治以扶正清肺为主;偏阴虚者选用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地骨皮12克、黄芩10克、甘草4克、鱼腥草30克、桑白皮12克;偏于气虚以孩儿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甘草4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鱼腥草20克、生苡仁15克、炙紫苑10克;肺部炎症消散缓者,加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83例,痊愈71例,占85.6%。 |
【处方来源】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叶景华。 |
【按 语】 本方治疗同时选取77例患者用抗菌素进行对照治疗,证明本方疗效较为肯定,不亚于抗菌素。还有少数抗菌素治疗无效者,用本方后则能奏效。(姜光华)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辛凉解表,疏风透热,轻宣肺气。主治肺炎初期(卫分证)。(2)方功能清热泻火,泄肺化痰。主治肺炎中期(气分证)。(3)方功能清营泄热,化痰开窍。主治重症肺炎(心营证)。 |
【处方组成】 (1)豆豉9克、薄荷3克、荆芥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银花9克、连翘9克、桔梗3克、牛蒡子6克,水煎服。 (2)麻黄6克、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30克、知母9克、黄芩9克、竹叶6克、芦根30克、鱼腥草15克、银花9克,水煎服。 (3)黄连6克、黄芩9克、银花12克、连翅9克、丹皮9克、赤芍9克、郁金9克、远志6克、天竺黄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卫分证咳嗽较甚加前胡、杏仁、大贝、枇杷叶;痰粘加蒌皮、冬瓜仁、竹茹;胸痛加郁金、枳壳、爽湿加藿香、佩兰、半夏、桔红、茯苓、苡仁;兼暑证加香薷饮或六一散、鸡苏散、鲜荷叶、银花露。气分证见热郁胸膈加栀子、豆豉;痰多色黄加桑白皮、冬瓜仁、苡仁、桃仁、蒌皮、葶苈子;胸闷痛加瓜蒌、桔络、枳壳、旋覆花 ;咳血加郁金、茅根、藕节、茜草、紫珠草、羊蹄根;腑实热结加大黄、芒硝;肠热下痢加葛根、黄连。心营证伤津加生地、玄参、麦冬;热极生风加钩藤、石决明,另服羚羊角粉、紫雪丹;邪入心包,病情严重,用万氏牛黄丸、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体温、白细胞降至正常,X线检查病灶吸收)34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温、白细胞降至正常,X线检查病灶未完全吸收)6例。退热时间平均4天,重症6.8天。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4-7天。X线检查病灶完全吸收在4-20天内约70%,10天内吸收约40%。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仲英等。 |
【按 语】 本病在治疗全过程中,应把握病变重点在肺及病机转化的阶段性,温热病传变之顺逆,采用因势利导等方法,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肺炎。 |
【处方组成】 蒲公英30克,败酱草45克、半枝莲15克、虎杖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热结于腑加大黄15克、芒硝9克、甘草6克、玄参15克;湿热内恋加藿香9克、佩兰9克、六一散30克(包);热盛伤阴加生地15克、麦冬9克、丹皮15克、石斛15克、玉竹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体温降至正常天数为3.8天,白细胞正常天数为7.1天,病变吸收天数11.5天。与随机分组抗菌素治疗100例疗效对比,经观察抗菌素组体温下降天数为7.8天,白细胞正常天数为7.1天,病变吸收天数为17天。中药组疗效优于单纯抗菌素组。 |
【处方来源】 北京市友谊医院王宝恩。 |
【按 语】 经实验研究本方可使血清总补体上升,可能是中药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补体合成器官和细胞,致使体内大量合成补体,并释放到血中,从而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有利于肺炎的治愈。(姜光华)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疏风散寒,温肺止咳,主治风寒型病毒性肺炎。(2)方功能清热解毒,疏风宣肺;主治风热型病毒性肺炎。(3)方功能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主治痰浊型病毒性肺炎。(4)方功能益气生津,清养肺胃,主治伤阴型病毒性肺炎。 |
【处方组成】 (1)柴胡6克、前胡10克、川芎8克、枳壳6克、羌活8克、独活8克、茯苓10克、桔梗10克、薄荷(后下)5克、太子参20克、甘草3克、生姜3片,水煎服。 (2)银花8克、连翘8克、桑白皮8克、芦根8克、花粉6克、薄荷(后下)3克、板蓝根8克、黄芩8克、知母8克、泽泻6克、甘草2克,水煎服。 (3)半夏6克、陈皮8克、茯苓8克、苡仁米10克、杏仁4克、桑白皮8克、贝母6克、薄荷(后下)3克、泽泻6克、甘草3克,水煎服。 (4)种洋参(煎汤代茶频服)5克、生地20克、北沙参20克、玄参12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柴苑12克、贝母6克、丹皮6克、黄芩10克、郁金6克,甘草8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服药2-4剂体温下降至基本正常,咳嗽、胸痛改善;7剂左右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胸部X线透视两肺清晰而痊愈。 |
【处方来源】 江西省新余县中医院胡居息。 |
【按 语】 本方治疗时按证型用药,发现较单纯性辩病用药为佳,诚为治本之意。(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火泻热,凉血解毒。主治大叶性肺炎及支气管肺炎。 |
【处方组成】 白头翁1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秦皮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风热闭肺加杏仁、麻黄、鱼腥草、僵蚕、大青叶、生石膏、葶苈子;痰热壅肺加黄芩、生石膏、生甘草、葶苈子、丹参、白花蛇舌草、葶苈子、玉竹;气血两燔加生地、玄参、麦冬、南沙参、紫草、丹参、白花蛇舌草、芦根;神昏谵语加紫雪丹。 |
【临床疗效】 治疗大叶性肺炎41例、支气管炎26例,痊愈56例(症状完全消失,白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百分比恢复正常,胸透或胸片复查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 |
【处方来源】 胡安黎。 |
【按 语】 白头翁汤习惯用于治疗痢疾腹泻,取其清热化湿、凉血解毒作用。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大肠湿热积聚可导致肺气壅塞,而清利大肠湿热的药物,则有利于疏导壅塞于肺部热毒,本方辩证加减,上病下取。本方对中医辩证为气分证和血分证的肺炎效果较好。本方名为编者所拟。(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主治大叶性肺炎。 |
【处方组成】 麻黄6克、杏仁6克、石膏30克、知母12克、荆芥9克、远志9克,前胡12克、桔红12克、半夏9克、甘草12克、黄芩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肺热咳喘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苑、款冬花;邪热入里、灼伤脉络重用金银花、鱼腥草、茅根、丹皮、生地、黄芩等。 |
【临床疗效】 治疗25例,肺部完全恢复正常平均为7.6天,白细胞至正常平均4.8天,体温降至正常平均3天。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泰安地区医院内科。 |
【按 语】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平喘;桔红、前胡、半夏、远志化痰止咳;荆芥祛风;石膏、知母、黄芩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姜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