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熄风潜阳,益肾活血。主治多囊肾伴肾性高血压。 |
【处方组成】 羚羊角粉(冲服)0.6克、石决明30克、杭菊花9克、明天麻4.5克、白蒺藜9克,金狗脊12克、红花15-31克、桃仁6克、川杜仲12克、生地炭9克、制首乌12克、黑芝麻12克、活磁石9克、核桃肉9克、云茯苓9克、陈皮3克、佛手片9克、生甘草1.8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服药前血压236/180毫升汞柱,非蛋白氮47.5毫升%,肌酐1.5毫升%。二氧化碳结合力28容积%,酚红排泄试验二小时排泄总量35%。服药120剂,测血压在180~160/130一120毫米汞柱之间,非蛋白清36毫克%,肌酐1.0毫升%,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56%,酚红排泄试验二小时排泄总量为45%。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邹云翔。 |
【按 语】 急则治标,熄风潜阳佐以益肾法,血压得以稍降,但头痛腹胀等症状不减,乃充血内阻于肾,不能作强,升降失职,放于大剂之活血化瘀法,红花用至30克,恶血得去,病情方始稳定。邹氏结合多年用药之实践经验,认为红花和平不猛,为通瘀活血之要剂。虽用量大至30克,并未见下血不止之弊。本方名山编者所拟。(陈以平) |
【功能主治】 功能温当脾肾,行气活血,泻下水毒。主治多囊贤合并尿毒症。 |
【处方组成】 (1)制附子15克、生大黄15克、黄芪30克、芒硝10克(温化)、益母草15克。水煎浓缩成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1剂。(2)熟地24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牛膝12克、钩藤10克、车前子15克、益母草30克、丹参24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例,疗效满意。其中1例,治疗前二氧化碳结合力38.3容积%,非蛋白氮93.5毫克%,肌酐6.9毫升%,治疗后二氧化碳结合力49.5容积%,非蛋白清23.5毫克%;肌酐2.5毫克%。 |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医学院附属二院杨世兴。 |
【按 语】 本病多为脏腑虚损,正气不足,水毒阴浊留滞体内充斥三焦。治疗应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方选大黄,附子为主药,以芒硝、黄芪、益母草为铺,具有温补脾肾,泻下水毒之功能。(陈以平)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利水消肿;主治多囊肾。(2)方功能温阴益肾,健脾行水;主治多囊肾。 |
【处方组成】 (l)半枝莲、麝香、制成注射液,每次250毫升静脉滴注,隔日1次,与甘露醇(或山梨醇)交替使用。(2)制附片9~24克、干姜 6~15克、肉桂 3~9克、柴胡 9一15克、白芍9~15克、香附9克、生苡仁15克、豆卷30克、茯苓12一15克,白术15克、猪苓9克、陈皮9克、泽泻9克、巴戟天18克、淫羊藿15克、补骨脂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血尿酌加茅根、藕节、侧柏炭、焦茜草等;腰痛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肝区及上腹痛加黄连、金铃子炭、台乌药、乳香、没药、元朝;食欲差加令仁、蔻仁、建曲、谷芽、麦芽;血压高去柴胡,加夏枯草、龙骨、牡蛎、牛膝;贫血加当归、鸡血藤。 |
【临床疗效】 治疗11例,(1)(2)方并用,治疗 3个月,全部好转。尿常规:治疗前8例异常,治疗后恢复正常4例,改善4例;血压:治疗前高血压8例(144一182/92~108毫米汞柱),治疗后3例降至正常范围,5例好转(140-150/90~180毫米汞柱);非蛋白氮。治疗前高于正常者5例(40.87~64.5毫克%),治疗后均有好转(37.3一49.98毫克%);腹围:治疗前有记载者8例增大,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
【处方来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
【按 语】 多囊肾治疗较为困难,本方特点采用辛香走窜之麝香和清热利水之半枝莲制成注射液,静脉益注,并配以温阳益肾、健脾利水汤药,针药并进,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方由名编者所拟。(陈以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