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主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处方组成】 柴胡12克、夏枯草15克、钩藤30克(后入)、蝉衣10克、赤芍15克、蒲公英15克、菊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口干咽燥或咽痛加天花粉、麦冬;充血严重或角膜有新生血管加丹皮;小便赤涩加木通;大便燥结或前房积脓,加大黄、芒硝;当充血减退,可逐渐增加养阴退翳药,如当归、生地、白芍、玄参、木贼、白蒺藜等。 |
【临床疗效】 应用30例,全部治愈。而且角膜病后遗留的云翳也较少较薄。 |
【处方来源】 河北省中医院眼科石守礼。 |
【按 语】 据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方中柴胡、蒲公英、薄荷等药,能抑制单疮病毒,故对病毒性角膜炎有较好效果。本病中医称“聚星障”,病于黑睛,肝经风轮,石氏重用肝经之品柴胡、夏枯草、薄荷、菊花,剂量用得较重,谓之“重兵镇寇”,确属心得。后期用养阴退翳,养阴药用之得当。本病属热,热伤津液,灼津成瘀,脉道因之瘀滞,目失血养,翳成难消,石氏用养阴有增水行舟之意,有疏通脉道之妙,再加退翳木贼、白蒺藜,相得益彰。(邹菊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小儿腮腺红肿,发热,咽痛等症。 |
【处方组成】 黄芩6克、黄连4.5克、银花12克、连翘9克、板蓝根6克、牛蒡子3克、马勃3克、薄荷3克、桔梗3克、蒲公英9克。山豆根6克、粉草S克、僵蚕4.5克、大黄4.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55例,其中1一15岁小儿129例,3例并发脑炎,经用本方后全部获效,一般服2刘即热退、肿消;有并发症者,最长也只需服13剂而愈。 |
【处方来源】 北京市池百中。 |
【按 语】 本方用牛蒡、连翘、薄荷、僵蚕轻散上焦风热;黄芩、黄连、大黄、银花清热解毒;板益根、马勃、牛蒡子、桔梗、山豆根、粉草、蒲公英清利咽喉。药无虚设,故其效显著。不仅单纯性腮腺炎能很快消除。对有共发症者,亦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水,解毒消肿。主治腮腺炎。 |
【处方组成】 田螺与适量醋共磨至稀糊状浆计,涂布患处,干了再涂,日3一5次以上,直至痊愈。 |
【辨证加减】 热毒太盛者,加内服清热解毒方;玄参18克、桔梗6克、连翘9克,牛蒡子9克、大青叶或极蓝根9~12克、甘草4.5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有寒战者加升麻、荆芥各6克;热毒炽盛,唇舌朱红,苔黄,或出现惊厥症状者,加黄芩9克、川连4.5克;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30克;呕吐者加竹茹4.5克;并发睾丸炎者加川楝子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40例,治愈138例。140例中轻型49例,中型71例,重型20例。轻型治愈时间为1~5天,平均2天;中型1一11天,平均3.7天;重型5一14天,平均5.1天。138例平均治愈时间为3.3天。一般轻型中型只需涂用田螺,重型适当加用内服药。 |
【处方来源】 广西中医药研究所。 |
【按 语】 田螺为甘咸寒之品,有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之功。《普济方》有用田螺1个,以上好冰片2片放在螺内,化为水点疮上,治一切疖肿的方法。本方用醋磨以治腮腺肿痛,理亦近似。但对症重毒深者恐力所不及,当按辩证加减之法加用内服药方妥。本方名为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退热,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蓍草,用活性炭吸附提取法提制片剂,每片含生药5.2克。2一6岁每次取1一2.5片,7一11岁服3一4片,日服4次,3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1例,显效25例,占61%;好转14例,占34.1%;无效2例,占4.9%。总有效率95.1%。平均体温消退时间为1.29天。 |
【处方来源】 江西省德兴县卫生局江长生。 |
【按 语】 蓍草系菊科植物,近年来临床指导治疗急性阑尾炎、扁桃体炎、肾炎、盆腔炎有较好疗效。用蓍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其退热、消肿、止痛作用迅速,有服用方便、治愈快等优点。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透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凉血生津。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银花9克、连翘9克、板蓝根9克、玄参9克、蒲公英15克、僵蚕6克、升麻3克、柴胡4.5克、甘草3克。轻者日1剂,重者日2剂,水煎2次,分2一4次服。 |
【辨证加减】 表热盛加薄荷;里热重者加黄连、黄芩、大青叶;肿甚者加夏枯草、青黛、马勃;有痰加川贝、桔红。若同时外用生大黄、青黛各等分,用蛋清或米醋调数患处,日换1一3次,其效更佳。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79例,服药3天痊愈者66例,服药4~6天痊愈者13例。 |
【处方来源】 杨增昌。 |
【按 语】 方中柴胡和解少阳;升麻解毒;僵蚕化痰软坚;银翘、板蓝很清热、玄参、蒲公英、甘草生律,组方较为精练,可供临床效仿。(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板蓝根12一20克、连翘6一12克、黄芩6一12克、荆芬3一6克、薄荷3一6克、牛蒡子6一12克、蒲公英12一20克、玄参9一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重症者另敷万应膏(当归、白芷、川芎、生地、桔梗、板蓝根、银花、麻油、广丹组成)。 |
【临床疗效】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00例,其病程为7一12天,皆愈。第1天即痊愈12例。用银黄注射液每日2一3毫升、青黛散调敷患处作对照,对照组第1天仅愈6例,本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刘大发。 |
【按 语】 本方据现代研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吞噬,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之作用。(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白花政酱草,水煎服。1一3岁15~20克,4一15岁20一40克,16岁以上40-60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50例腮腺炎,全部治愈。服药l剂痊愈者44例,服药2剂痊愈者4例,服药3剂全部病例皆愈。 |
【处方来源】 无 |
【按 语】 白花败酱草为清热解毒之品,可治肠痈等疾。用治本病亦有良效,且方简价廉。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除痛。主治流行住腮腺炎。 |
【处方组成】 黄连10克、大黄10克、吴茱萸10克、胆南星7克,共碾成细末,用冷水调敷患者双足心(翌晨去掉),连敷3晚。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00多例,一般均敷2-3日即愈。 |
【处方来源】 四川省雅安县合江卫生院文远荣。 |
【按 语】 黄连、大黄为清热解毒之品,吴萸、南星有消肿止痛之效,四味外敷,疗效亦不凡,既可减少服药之苦,又能取得速效之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穿山甲、乳香、没药、赤芍、连翘、栀子、生大黄、大青叶、板蓝根各等量。五灵脂为各药量的5倍。上药研成细末,用炼好的蜂蜜调成育状。药膏冷却后摊在纱布上,摊药范围略大于腮肿范围,敷于腮肿部位。每30一36小时换1次药。 |
【辨证加减】 有高热者,可配牛蒡子、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赤芍、夏枯草、重楼、生石膏,浓煎频服,1日1剂,剂量视年龄酌情调整。 |
【临床疗效】 治疗315例。敷药1次治愈者53例,2次治愈者223例,3次治愈者39例。 |
【处方来源】 内蒙古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曹立钢。 |
【按 语】 本方据血气邪毒瘀结之理论,用活血散瘀解毒之法,乳香、没药、穿山甲通经达络;消肿定痛;赤苟凉血活血,消肿散结;大黄、栀子、连翘、夏枯草散瘀软坚消肿;大青叶、板蓝枳清热解毒;重用五灵脂加强活血散瘀之功。诸药外敷亦能使壅滞于经脉之气血得通畅,热毒得以解除。可免苦寒药碍胃之副作用。(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银花20克、连翘12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5克、尾连10克,黄芩10克、薄荷5克、生石膏15克、夏枯草10克、玄参10光、僵委5克、蚤休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
【辨证加减】 热盛加栀子10克、胆草5克;淋巴肿大加花粉10克、赤苟10克、公英10克、川楝子10克;肿而坚硬加昆布10克、海藻10克、土贝母5克;恶心呕吐如陈皮6克、竹茹10克、藿香10克;易感风寒加荆芥5克、苏叶10克、淡豆豉10克;低热加青蒿10克、地骨皮10克、知母10克;便干加熟军6克;咽痛加锦灯笼6克、桔梗6克、豆根6克;睾丸肿痛,坚久不消加茴香桔核丸3克,日3次;抽搐加全蝎3克、蝉衣6克、钩藤10克;肿痛明显加用金黄膏外敷,日2次;不退高烧,加绿雪或小儿牛黄散、救急散等。 |
【临床疗效】 应用900例,全部治愈。双侧腮腺肿大者409例,单侧肿者491例,治疗1一3天痊愈者536例,4~7天259例,8天以上105例。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荣显。 |
【按 语】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薄荷疏风清热;板蓝根散结消肿,黄芩、黄连清心肺郁热;玄参、枯草清热散结;生石膏解肌清热;大青叶解毒凉血;蚤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僵蚕息风散结。配伍考虑全面,再加详细加减变方,确能应付各种流行性腮腺炎。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散结,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以黑膏药为赋形剂,摊于4×4厘米甲纸上,用时将膏药于酒精灯上烤化,用火柴尖点白降丹粉末于黑膏药中心,使膏药中心微见白色即可,不可过尼将上了白降丹之黑膏药贴于腮腺部位。 |
【辨证加减】 温毒初起,可兼服银翘加板蓝根;温毒蕴结,高热烦躁,可加服普济消毒饮加夏枯草、花粉、北沙参;阴伤正损,可加服小柴胡汤去生姜加花粉、北沙参、玄参、昆布、更枯草;寒冷致气血凝滞,颌下出现硬结肿块者,加服舒肝溃坚汤。 |
【临床疗效】 治疗264例,温毒初起者108例,均在2-5天内治愈;温毒蕴结型86例,均在4—8天内治愈;阴伤正损型65例,约在6一10天内治愈;寒凉致结型5例,均在15一27天内治愈。 |
【处方来源】 贵州省顺安县中医院外科高平。 |
【按 语】 本方原为该院老中医李久该先生数十年之验方,疗效卓著,以后该院继续用其治法亦皆有效。白降丹为化腐去毒之剂,用治本病并不多见,而大量实例证明其确有一定消肿定痛之作用。但此药应掌握分量,不宜敷之过多。以免造成不必要之溃烂。(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夏枯草12克、黄芩10克、板蓝根10克、元参10克、马勃10克、连翘10克、僵委6克、柴胡6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甚者加银花、蒲公英各10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另用赤小豆、连翘、生大黄、赤芍各10克、青黛6克、鲜蒲公英30克,共捣如泥,加陈醋调敷患处。 |
【临床疗效】 治疗78例,全部治愈。除1例较重,服药2剂,敷药2次外,其余均服l剂,敷药3天治愈.疗程最长6天,最短3天,平均4天半。 |
【处方来源】 贵州省贵阳瓷厂职工医院王永新。 |
【按 语】 本方药味精而疗效甚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祛风,通络。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活蚯蚓与等量白糖搅拌,约半小时后,得出似蜂蜜状的浸出液,过滤后备用。或加入2~3倍凡士林,加热调合成软膏,外敷,1日6次或更多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例,全部在1-3天热退(平均1.16天),1一7天局部肿胀消失。 |
【处方来源】 贵州省贵阳市窄口滩工人医院。 |
【按 语】 蚯蚓有清热之功,通络之力,《日华子本草》就有治“天行热疾’之记载。近代研究,其所含蚯蚓解热碱有使散热增加从而达到解热作用,其消肿原因尚有待研究。(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解毒,消肿。主治小儿腮腺炎腮腺肿痛。 |
【处方组成】 蛇蜕6克、鸡蛋2个,将蛇蜕用清水浮去尘垢,切碎,加2个鸡蛋搅拌后,用油煎炒熟(可酌加盐),1次服用。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蛇蜕用量加倍,鸡蛋不增加。 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儿,可将上方作多次分服,其效果不太理想。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9O例。其中单侧腮腺肿大者63例,两侧肿大者27例,均获满意疗效。为对照疗效,将另外13例患者采用了六神丸、抗菌素、外敷综合治疗。结果本方组81%病例于2日内肥腺肿消,而对照组9o%病例子9一12日才腮腺肿消。90例中只有5例服用2剂,其余只服用1剂,均未发生脑炎、睾丸炎等共发症。 |
【处方来源】 甘肃省兰州铁路中心医院程彦。 |
【按 语】 蛇蜕有祛风、定惊、消肿、杀虫之功。《本经》言其能主寒热《别录》述其可治恶疮;《千金方》、《圣济总录》皆有疗肿之记载,可见最方用以治肥腺炎确有依据。炒蛋服法便于患儿接受服用,是一种借助食疗之好办法。也有用蛇蜕蛋饼治疗颈痈者,与本方意略同。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风退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连翘、银花、防风、黄芩、甘草、荆芥、淡竹叶、夏枯草、大青叶各10克,此为4-8岁小儿1日量,8岁以上,每味加3克,水煎2次,分3次内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04例,全部治愈,无1例发现并发症。其中1天治愈73例;占35.78%;2天治愈119例。占58.33%;3天治愈11例。占 5.39%;4天治愈1例。占0.49%。 |
【处方来源】 黄英儒。 |
【按 语】 本方用银花、连翘、黄芩、大青叶清热解毒;荆芥、防风祛风;夏枯草消肿;竹叶轻清;甘草解毒。对于腮腺炎初起证属民热上壅者为最宜。(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主治小儿腮腺炎。 |
【处方组成】 荆芥6克、防风6克、黄芩6克、马勃6克、板蓝根12克。野菊花6克、羌活6克、僵蚕4.5克、蝉衣6克、牛蒡6克、黄连6克、大黄6克、连翘6克、银花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局部肿胀明显者,同时外敷三黄消炎膏(黄连、黄柏、大黄、白芷各等分,研成细末,以凡士林调制成软膏)。 |
【临床疗效】 临床观察30例,均在3一4天内痊愈,最快l刘即愈,平均取药3剂。合并肩挑腺炎也同时治愈。未发现其它并发症。 |
【处方来源】 江西省上饶铁路医院中医科许清泉。 |
【按 语】 本方用荆齐、防风、羌活辛温祛风之品以疏风散邪;蝉衣、僵蚕、连翘、牛蒡轻散上焦风热;黄芩、黄连、六黄污火解毒;马勃、板蓝根、银花、野菊花情解咽喉热毒。是方较普济消毒饮消热解毒之力丝毫不逊。而疏风散邪之功大为增强。对痄腮初起尤为适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