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主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酢浆草15一30克、绵茵陈15一24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薏苡仁18克、滑石18克、郁金6~9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早晚分3次服。 |
【辨证加减】 发热加黄芩、蒲公英;小便短黄甚者加车前子;呕吐加半夏、竹茹;纳呆腹胀加麦芽、谷芽、枳壳;胁痛甚加白芍;大便秘结加虎杖或大黄。 |
【临床疗效】 治疗215例患儿,治愈(治疗6~10天,症状消失,肝脾大恢复正常,肝区无压病或叩击痛,肝功能正常)208例,占96.74%;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肝脾大缩小,肝功能明显好转)4例,占1.86%;无效3例。其中服药6~9剂治愈者157例,10~12剂 51例。黄疸平均 2一5天消退。 |
【处方来源】 福建省惠安县惠水华侨医院赵伟强。 |
【按 语】 湿热郁结、气滞血凝是小儿黄疸的主要发病机制,故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本病主要治疗方法。本方以酢浆草、绵茵陈、滑石、茯苓清热化湿,通利水道;丹参、赤芍、赤芍、郁金活血退黄,体现了“治黄必治血,血行黄乃却”之旨,故疗效显著。(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和胃。主治小儿乙型肝炎。 |
【处方组成】 (1)生地榆、地骨皮、旱莲草、珍珠母、茵陈、白花蛇青草、木瓜、蚕体、蛋砂、黄柏、槟榔、半技莲、龙葵、土茯苓、鱼腥草、焦神曲、焦山楂、俗麦芽,水煎服。 (2)丹参、当归、茜草、郁金、黄芪、党参、山药、白术、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五味子、白花蛇舌草、龙葵、蚕砂、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水煎服。 两方交替服用:(1)方服2日,(2)方服1日。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2例,基本治愈61例,好转2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7.3%。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荣显等。 |
【按 语】 两方交替治疗,具攻补兼施之意,针对乙型肝炎往往表现为实中见虚之证,颇为合理。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补肾养肝。主治小儿乙型肝炎。 |
【处方组成】 黄芪10克、党参10克、淮山药10克、白术10克、茜草10克、丹参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何首乌10克、五味子10克、龙葵10克、蚕砂10克、焦三仙10克、白花蛇青草2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68例,治愈95例,基本治愈48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4%。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张荣显。 |
【按 语】 本方用黄芪、党参、淮山药、白术、焦三仙补脾益气和胃:用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五味子补养肝肾;用茜草、丹参、当归、郁金养血活血,舒肝开郁,补肝之中又解肝经余热;白花蛇舌草、龙葵、蚕砂乃针对肝经之热毒。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除湿热,利胆消炎。主治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 |
【处方组成】 茵陈150克、郁金75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木,加蜜,制成每丸1.5克的药丸。周岁至周岁半1夭2次,每次取半丸;周岁半至2岁1天S次,每次服半丸;2岁以上1天2次,每次服1丸。 |
【辨证加减】 对症状、体征消退较慢者。服药2周后,可增加剂量1/3;对合并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者、加服磨积数(建曲、山楂,茯苓、陈皮、麦芽、泽泻,白术各9克,法半夏、藿香、苍术、厚朴、甘草各4.5克,共研细末,每包0.6克、1日3次。每次服1/3一1包);对合并哮喘性支气管炎,加服肺闭宁(生石膏、麦冬、大贝母、海浮石、黄芩各9克,橘红6克,杏仁、甘草、苏子、枳壳、桔梗、党参、旋覆花、前胡各4.5克;生麻黄3克、草苈子、五味子各1.5克,细辛0.6克。共研细木,研匀,每包0.3克,1日2-4次,每次1/4包一2包)。 |
【临床疗效】 观察30例;有黄疸者3例。无黄疸者27例。结果症状消失时间为1一2周;肝炎21例中,服药1周消退者1例,2周4例,3周7例,4周5例,5周2例,6周2例。平均消退日期为23.1天;肝功能恢复情况,服药1月后,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除1例外,普遍下降,其未降之1例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已消失, 6周后再化验已恢复正常值。2个月后随访,除1例会并消化不良者,余29例均健康如常。 |
【处方来源】 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何世英。 |
【按 语】 本方取茵陈、郁金二味利胆退黄之品,调以甘草,对于一般邪热不甚亢盛之肝炎,尤其于无黄疸型肝炎颇为简单实用,临床疗效可予肯定。只是有兼症者,仍宜随症加用他药,不可执一而终。(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平肝利胆。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花锚酒精提炼制成片,每片含生药2克。1日3次,3岁以上每次2片。同时口服维生素、酵母等西药。少数黄疸深、消化道症状重、有脱水者,静滴葡萄糖供应水分热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用本方治疗203例,平均退热天数9.2天,症状改善平均无数3.66夭,CPT消退时间1天6例,2天92例,3天74例,4夭25例,4天以上6例,均较用维丙胺、黄连素、肝素乐及维生素治疗的对照组为优。 |
【处方来源】 青海省儿童医院陈大勋等 |
【按 语】 花猫主要含有呐酮类化合物,是治疗肝炎有效药物主~。其有效成份为花锚式,动物实验证明,花锚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花锚可能有助于肝细胞蛋白质合成作用。(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主治小儿传染性肝炎。 |
【处方组成】 马兰13克(鲜者更好,用30克)、板蓝根15克、田基黄9克、茵陈9克、郁金9克(1~2岁者首量直减半),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有黄疸10例,天黄疸30例;有症状者29例,无症状者11例;肝肿大者35例;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全部高于正常值,麝絮全部异常,麝浊异常37例。治疗后一般在1周内黄疸消失,精神食欲等好转。2一3周后,除1例有咳嗽外,其余全部症状消失。肝肿大减退回数。服药1周消退者3例,2周消退者15例,3周消退者12例,4周以上消退者5例,平均消退日数为17.8天。肝功能恢复情况,服药半月后各丙转氨酶、麝絮、麝浊及黄疸指数普遍下降,1个半月后各项指数全部恢复正常。 |
【处方来源】 江西省景德镇中医院第一门诊部罗裕民。 |
【按 语】 马兰、板蓝根清热解毒,能改善转氨酶;田基黄、茵陈清热,利水道,消除黄疸;郁金活血化瘀,对肝肿复有一定效果。本方虽仍不离清热解毒化温之原则,而药味精简,疗效亦颇可靠。(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主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茵陈18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9克、郁金9克、板蓝根12克、云苓12克,鳖甲12克、夏枯草10克、丹皮1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克、甘草5克,水煎服。以上为5岁患儿剂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10剂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经126例临床治疗,分别观察黄疸、自觉症状、精神状态、食欲情况及肝回编程度,结果10天向好转98例,占77.8%;20天内显效112例,占88.9%;30天内治愈115例,占91.3%;无效11例,占8.7%。 |
【处方来源】 陕西省延安地区医院沙彦荣等。 |
【按 语】 本方中茵陈、栀子、黄芩、板蓝根、夏枯草可清热解毒,增加抗毒能力;车前、云苓利尿除湿热;郁金、鳖甲、丹皮活血化瘀、大黄、龙胆草清热解毒,泻肝胆瘀滞,加速胆汁的排泄。(赵章志)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小地急性病毒性肝炎。 |
【处方组成】 柴胡12一20克、茵陈12克、栀子12克、黄芩9真、木香9克、茯苓9克、生草9克、板蓝根16一30克、白茅根16-3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煎服。15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热重者重用柴胡、茵陈、栀子、板蓝根;黄重尿少者重用白茅根。 |
【临床疗效】 治疗57例,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56例,占98.2%,有效(隔离期满;主要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区无压病或叩痛,仅SGPT一项未恢复正常)1例。占是1.8%。服药后退热时间最短1天,最长4天,平均2.2天;退黄时间最短2天,最长7天,平均4天。治疗6周后复查SGPT恢复正常者56例,比单用西药的32例和加用其它中药方剂治疗的24例对照(SGPT6周正常率分别为75%和83.2%),有明显提高。 |
【处方来源】 陕西省扶风县医儿科谢志坚。 |
【按 语】 本方重用柴胡疏肝,板蓝很清热解毒;配以茵陈、山桅清热利湿退黄;黄芩清肝;茯苓健脾;木香行气;茅根活血;甘草和中;三仙消食。凡肝炎病变所及已面面俱到。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 |
【处方组成】 绵茵陈30克、生山桅10克、板蓝根10克、生大黄5克(后下)、蒲公英15克。煎汤代茶饮,煎药时间不宜太长。3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78例,痊愈372例,好转6例。退黄最快者3天,最慢者10天,平均退黄5.6天;食欲好转3一5天;精神好转5~8天;肝肿大恢复正常11一20天;肝功能恢复正常20一4O天。 |
【处方来源】 江苏省高邮县中医院吴声宏。 |
【按 语】 本方重用菌陈,方简而实用,确有较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主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茵陈20克、赤芍20克、山楂10克、板蓝根10克、紫草10克、夏枯草10克、金钱草12克、虎杖12克、垂盆草12克、白茅根(或玉米须)15克。剂量可根据年龄增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完。 |
【辨证加减】 兼见大便秘结、脉弦数,加大黄、栀子;胁痛较甚,如柴胡、郁金、川楝子;肝脾肿大质硬者加泽兰,鳖甲;神昏谵语,配服安宫牛黄丸。 |
【临床疗效】 治疗64例,治愈58例,占90.6%; 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平均治愈时间53天。 |
【处方来源】 陕西省城固县中医院王西周。 |
【按 语】 本方取清热利温、解表退黄、凉血活血之品,治湿热内蕴、热熏蒸湿发黄之肝炎固为确当。对于热重湿轻之黄疸型肝炎,其退黄、恢复肝功能均较迅速,临床很为实用。(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健脾,清热退黄。主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茵陈20克、板蓝根20克.柴胡10克、云苓10克、山药10克、神曲10克、甘草10克、白求7克、大枣2枚,水煎服。连服10剂为l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5例,治愈84例,显效3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4%。 |
【处方来源】 陕西省延川县医院吕延亭。 |
【按 语】 柴胡疏肝理气;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板蓝根清热解毒;茯苓健脾利湿;白术健脾化湿;山药、大枣、甘草健脾和胃;神曲消食和中。由于本方较注意健脾,敌对于脾虚较著之黄疸型肝炎更为适宜。(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养血。主治小儿急性肝炎。 |
【处方组成】 板蓝根、连翘、茵陈各20一30克、蒲公英、丹参、白茅根各15一20克,当归12一15克、龙胆草6一9克、焦三伯各12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3~5次服。7岁以下小儿剂量酌减。 |
【辨证加减】 体温超过38.5℃者如柴胡、葛根;恶心较著者加半夏、藿香;黄疸指数高于60单位者加金钱草或加赤芍、葛根;经治疗GPT下降,黄疸消退而麝浊、麝絮明呈阳性者,主方中去蒲公英、龙胆草、茵陈、白茅根,加黄柏、郁金、泽泻;股本方1周GPT未降至正常者,主方中去丹参、当归、龙胆草,加葛根、升麻、白芍。 |
【临床疗效】 治疗262例,治愈202例,占77.1%;基本治愈49例,占18.7%;有效8例,占3.1%;无效3侧,占1.1%。其中服药2周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全部正常者69冽。占28.3%;服药3周基本治愈者158例,占60.3%。 |
【处方来源】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人民医院蒋森。 |
【按 语】 板蓝根、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茵陈。白茅根利湿清热;龙阻草清热燥湿;丹参、白茅根凉血活血;焦三仙消食化滞。本方清热利湿解毒与凉血活血养血同施,对恢复肝功能,缩短疗程具有一定意义。(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利湿热,健脾燥湿,利胆退黄。主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茵陈30克、白茅根20克、白术3一10克、蒲公英10一15克、白蔻3一5克、麦芽6一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经临床反复验证,均为有效。一般10剂以上即能显效。 |
【处方来源】 队四省西安公路学院基础部胡步虚。 |
【按 语】 本方用茵陈清热利湿;茅很活血止血,清热利尿;蒲公英清热解澎,利尿散结;白术健脾化湿;麦芽开胃健脾。本方对湿热黄疸而湿邪偏重者疗效尤佳,但若无胃肠积滞者则非本方所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退黄,健脾和胃。主治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茵陈15克、青蒿尖5克、茯苓5克、鸡内金5克、半夏3克、山豆根3克、川楝子3克、甘草3克、板蓝根8克、淮山药12克、白茅根12克,水煎,分3次温服。上述为3~5岁儿童剂量,年龄大小可酌情加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50例,经2个疗程(每疗程10天),显效(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39例;3~4疗程显效者11例,全部治愈。 |
【处方来源】 湖南省衡南县中医院周荀清。 |
【按 语】 茵陈清热利温;青葱尖清热退黄;茯苓健脾利湿;鸡内金消食退黄;半夏和胃;山豆根解毒;川楝子理气和胃;甘草调和诸药;板蓝根清热解毒;淮山药健脾;白茅根利湿活血。本方组织较为严密,对急性肝炎主要病变均能全面考虑,作用也较全面。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赵章忠)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清肝胆湿热。主治小儿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
【处方组成】 丹参9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每日1剂;早晚各煎成100一150毫升,酌情分次服完。 |
【辨证加减】 温重加藿香;热重加茅根;食滞加鸡内金。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70例1一5岁45例、6一10岁16例,11一15岁9例;起病1一7天50例;8~14天15例;15~30天5例。平均疗程18.2天,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66例,占94.3%;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4例,占5.7%。另设对照组70例,用肝大乐、肌苷、茵陈蒿汤等治疗,平均疗程18.7天,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47例,占67.14%,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者23例,占32.86%。本方疗效优于对照组。 |
【处方来源】 湖北省龙感湖农场医院潘子函。 |
【按 语】 湿热为黄疸主要原因,而瘀阻是黄疸形成关键,湿热瘀阴,血流阻滞,治用丹参活血化瘀;龙胆草清肝胆湿热;甘草解毒和中。故能针对病机。本方药味少,疗效佳。颇有新意。(赵章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