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功能主治】 功能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主治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 |
【处方组成】 麻黄4.5克、杏仁9克、黄芩9克、葶苈子9克、地龙9克、前胡9克、海浮石30克、鱼腥草12克、甘草4.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表证明显加荆芥;咳剧加百部、紫苑;喘甚加海蛤粉、苏子、老鹤草;寒甚加干姜;痰热加桑白皮;伤食加莱菔子、神曲;呕吐加姜半夏、楷杷叶;阴伤加沙参,咳喘久加五味子,便秘加牛蒡子、瓜蒌仁,高热口渴加生石膏,痰厥加钩藤、僵蚕。 |
【临床疗效】 应用本方治疗以哮喘性支气竹炎为主的110例小儿咳喘,结果101例痊愈(服药3~6剂者56例,7-10剂者34例,12剂以上者11例),9例无效。 |
【处方来源】 齐利辉。 |
【按 语】 本方麻黄宣通肺气,杏仁、甘草止咳平喘,黄芩清热泻肺;地龙平喘解痉;葶苈子泻痰饮,前胡清热化痰;鱼腥草清肺豁痰。本方对肺热型的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等咳喘症有较好的疗效。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止咳平喘,通腑泻热。主治小儿哮喘性支气竹炎及支气管哮喘。 |
【处方组成】 麻黄粉0.1克、枳壳粉0.2克、大黄粉0.3克,上药研细粉后装入胶囊,每丸重0.6克,l岁内每次1/2丸,1-3岁每次1-1/2丸,4~7岁每次2丸。7岁以上每次2-3丸,每日服3次,病重者酌情加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74例小儿咳喘症(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结果显效48例(64.9%),好转19例(25.6%),无效7例(9.5%),总有效率占90.5%。其中1天内获效13例,1~3天35例,3天以上19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蔡根兴。 |
【按 语】 本方中麻黄入肺,宣肺平喘;枳壳降气祛痰;大黄通导胃腑,泻热下行。本方对热喘疗效较好,对寒闭喘咳需祛表邪后再用本方。(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泻肺,化痰止咳。主治小儿实症型哮喘性支气管炎。 |
【处方组成】 虎杖10克、鱼腥草10克、桃杏仁各10克、葶苈于10克、苏子9克、桑白皮9克、大黄6~9克(后下)、甘草3克,水煎服。5~7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20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平均退热时间2天,气喘消失时间2.5天,咳嗽消失时间6.2天,肺部罗音消失时间2.5天。治愈17例,好转2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85%,有效率为95%。 |
【处方来源】 江苏省中医研究所诸惜勤等。 |
【按 语】 本方中虎杖清肺止咳,通便泄热,鱼腥草清热解毒;桃杏仁活血化痰止咳;苏子降气化痰;葶苈子降气平喘;大黄泻下泄热:桑白皮泻肺平喘。本方用于实证、里证、热证,若患儿有营养不良,脾虚泄泻,气虚等均不可妄下,可酌情减量或去除大黄、桃仁通下滑肠之品。(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泻肺通腑。主治小儿哮喘住支气管炎。 |
【处方组成】 葶苈子(布包)、杏仁、桑白皮、大黄(后下)。半岁以下患儿取上药各3克煎服;半岁至1岁各4克;l~3岁各5克;4~5岁各6克;5岁以上各9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31例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结果服2 剂便通、腹胀消、体温下降、喘平者18例,3剂见效者6例,4剂见效者6例,6剂见效者1例。平均服药2.7剂。 |
【处方来源】 福建省莆田县医院林文谋。 |
【按 语】 本方取葶苈子泻肺中实热;大黄、杏仁通其腑气,阶其腑气,桑白皮清泄肺热,协同葶苈子发挥效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平喘化痰。主治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 |
【处方组成】 麻黄9克、苦杏仁9克、草河车9克、干地龙9 克、葶苈子12克、鲜生姜3片,水煎加入冰糖适量融化,分4-6次温服。1岁以下减半。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38例小儿哮喘住支气管炎,结果痊愈36例,2例服药5剂以上无效。 |
【处方来源】 张长顺。 |
【按 语】 本方治疗原则基于哮喘性支气管炎多为邪痰壅阻气道之实证,故以麻黄、杏仁、生姜解表散寒,平喘止咳;草河车清热解毒止咳;地龙泄热解痉止喘;葶苈子泻肺涤痰定喘。本方有表里双解,平喘止咳之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
【功能主治】 功能止咳化痰平喘。主治哮喘性支气管炎。 |
【处方组成】 (1)射干9克、银杏9克、车前子9克、葛根9克、侧柏叶15克,水煎服。(2)射干9克、五味子9克、桂枝9克、半夏9克、生麻黄3克、细辛3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25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及小儿支气管炎,结果痊愈124例,好转70例,总有效率77.6%。多数病例在3-6天内咳嗽明显减少,6天内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 |
【处方来源】 北京市友谊医院儿科。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时毓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