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行瘀消肿,攻毒散结。主治颈淋巴结结核,颌下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斑蟊16只(去头足翅),炮山甲粉6克、白芷粉3克、鸡蛋4只、肥猪肉100克,以上为l次剂量。用法:先将鸡蛋各打开一小孔,去蛋清留蛋黄;将山甲、白芷粉均分四等份,分别放入4只蛋内拌混,再于每只蛋内放入斑蝥4只;用薄纸封口,放入碗内(封口向上),隔水蒸30分钟后取出打破蛋壳,去斑蝥,用肥肉汤将蛋送服。3天服1次,服到淋巴结消散后停药。小儿剂量酌减(7-10岁用半量)。孕妇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忌服。休虚者慎用。 |
【辨证加减】 服药间出现小便不利或混浊即停药,加用车前子15克、木通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2例,其中痊愈6例,好转6例。 |
【处方来源】 广东省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廖笤。 |
【按 语】 斑蝥善攻邪毒痰热郁结;炮山甲行血消肿,软坚散结;白芷消肿散结;配合蛋黄、肥肉等血肉有情滋润之品,能制诸药毒,并有护咽喉及胃粘膜的作用,使攻邪而不伤其正。(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肝散郁,软坚消核,化痰散结。主治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猫爪草50克、猫人参20克、猫儿眼睛20克、生牡蛎30克、天葵子15克、玄参15克、象贝母15克、夏枯草15克、僵蚕9克、当归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结核肿块较大或数量较多者加莪术、王不留行各12-15克、炮山甲6-9克:顽固不愈者,加天龙2条,或用炙天龙3克/日,研吞,必要时加服蚣龙丸(炙蜈蚣、干地龙、炙全虫、僵蚕、炮山甲、黄连、甘草各等分研末,水泛为丸,每日吞服6克);结核红肿疼痛加蛇六谷30克、蒲公英30克、连翘15克;气血两虚加八珍丸;阳虚加人参养营丸:阴虚加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阴虚内热加知柏八味丸;阴阳两虚加附精八味丸;疮面溃腐,外用王五丹拔毒、生肌散收口。 |
【临床疗效】 以本方治疗淋巴结结核未溃及已溃者(包括单纯型、混合型、溃疡型、瘘管型)320例,疗效显著。未溃122例,在2个月疗程之内肿块消失64例,占52.46%;显效25例,2个月内肿块消减一半,占20.49%;有效26例,占21.31%;无效7例,占5.74%。已溃198例,在1月以内痊愈收口82例,占41.41%;治疗l-2月内愈合101例,占5l.01%;2月以上未愈合15例,作为无效,占7.58%。 |
【处方来源】 陆孝夫。 |
【按 语】 猫爪草性味辛温,功能治瘰疬、肺结核,症瘕;猫人参为清热解毒药,对于颈淋巴结结核肿痛或已溃肿痛、久不收口有很好的疗效;猫儿眼睛草又名泽漆,性味辛苦微寒,治疗瘰疬、结核、喘咳;天葵子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夏枯草性味辛苦寒,能清肝火散郁结。颈淋巴结结核多由痰火或肝气郁结所致,故用之有效。上药与牡蛎、象贝、玄参配伍,更能增强治疗瘰疬的软坚散结消核作用。僵蚕性味咸辛平,有化痰散结作用,尤其对瘰疬结核痰涎结聚的效果满意。配当归养血活血,更能增强疗效。(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通经活络,清火化痰,理气活血,解毒散结,排脓祛腐,生肌敛疮。主治瘰疬(颈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麝香2克、煅珍珠1粒、鸡爪皮(烘干)5个、蜈蚣3条、轻粉1.5克、壁虎半条,上药共为细末,以大枣3枚研泥调匀,装瓶,石蜡密封瓶口备用。同时,取以上药量的一半,用鼻嗅1-3小时,10日1次。用药7日内禁食盐、碱、油等,1个月内禁房事。孕妇及肝功能损害患者禁用。 |
【辨证加减】 瘰疬溃后,若脓腔流黄水、并夹有絮状物的,可用金银花、甘草等分,加冰片适量研末,撒于疮面;若脓水清稀,冰片改为琥珀。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41例,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疮口愈合良好,追访3月未复发)37例,好转(症状消失,然瘰疬未消)2例,无效2例。平均疗程2-3月。对于儿童及青年患者效果更好。个别患者出现下肢浮肿、恶心、食欲不振等,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反应较重者可对症治疗。 |
【处方来源】 张小顺等。 |
【按 语】 本方中壁虎、轻粉通经入络,攻毒杀虫,清火散结,化痰软坚,为治疗瘰疬之主药;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鸡爪皮、珍珠,具收敛燥湿之功;麝香通诸窍,开经络,透筋骨,活血散结;大枣可调和诸药。应用本方,肿者能消,溃者能敛,鼻嗅用药之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此外,精神因素与本病的关系至为密切,凡忧愁、抑郁、恚怒、悲哀等刺激均能促成本病或使病情恶化,因此务须避免。(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解郁活血,燥湿祛痰,收敛生肌。主治颈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猫头骨(家猫)1个、蝙蝠1个、朱砂末10克、天南星30克、白矾30克。制法:将活猫头割下,去皮肉杂物,保留头骨,放锅内或铁器或砖瓦上烘干,趁热放醋内煅碎,如一次不能煅碎,可多次烘干煅碎,研为细末;取1活蝙蝠,将肚剖开,把朱砂末均匀放入蝙蝠肚内,包好后瓦上炙焦(注意勿使朱砂末淌出),再为细末;天南星、白矾分别研为细末。以黄蜡熔化调和诸药为小丸如豆粒大。服法;每服30丸,临睡前稀饭送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均获治愈。 |
【处方来源】 毕明义。 |
【按 语】 猫头骨甘温无毒,功能收敛疮口;蝙蝠味咸平,有解郁开心,舒神,活血消积之功;蜂蜡味甘微温,补中益气,定痛生肌;白矾味酸寒,有燥湿杀虫解毒的作用,南星味苦温,化痰散结;朱砂气味甘微寒,功能解毒疗疮。以稀饭送服,用之和胃补中。(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扶正托毒,通络消肿。主治瘰疬(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雄黄0.6克、活蚯蚓2条、鸭蛋1个(小儿量酌减)。将鸭蛋开一小孔,倒出少许蛋清;蚯蚓放入冷水内浸泡,待排尽体内泥土后,切碎,与雄黄末共入鸭蛋内,搅拌均匀,用白面或胶布封口,置火边焙黄,熟透后食用。每天1个,间隔3天再服第2个(如法泡制)。3个药蛋为l疗程,效果不著可再服1个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瘰疬102例,有效93例,无效9例,一般10天见效,月余痊愈,无副作用。 |
【处方来源】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史寿之等。 |
【按 语】 本方雄黄辛温有毒,具燥湿杀虫之功;地龙咸寒降泄,具清热通络之功;配鸭蛋食用既可制约雄黄毒性,又有扶正补益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化痰软坚,理气散结。主治瘰疬。 |
【处方组成】 海藻24克、昆布24克、浙贝母9克、郁金9克、甘草9克、青皮9克、玄参12克、生牡蛎15克、桔核15克、枳实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瘰疬9例,均获治愈。 |
【处方来源】 湖北省汉阳县黄陵卫生院。 |
【按 语】 本方用海藻、昆布、浙贝化痰以清其源;青皮、郁金、枳实理气以解其郁;玄参、牡蛎、桔核软坚以散其结,药既对症,获效显著。(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化痰,散结,消瘰。主治瘰疬。 |
【处方组成】 柴胡10克、白芍15克、七叶一技花10克、牛黄3克(冲服)、麝香200毫克(冲服),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正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午后潮热者加牡蛎、玄参。外敷消瘰膏(白降丹5克、白花丹叶100克、白芨250克、冰片15克、煅石膏150克、硼砂150克、香胶木250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10%及30%软膏备用)。10%软膏有消肿止痛、拔毒生肌收口的作用;30%软膏则有消瘰化核、软坚散结的作用。火针刺法适于瘰疬早期、无坏死液化溃疡者。 |
【临床疗效】 治疗瘰疬124例,皆愈。 |
【处方来源】 广西南宁地区医院凌朝光。 |
【按 语】 本方为凌氏祖传秘方,每每应用皆为有效。本方柴胡疏肝解郁;牛黄泻肝胆之火;七叶—枝花、麝香等共奏解毒、化痰、散结、消瘰之功。加之应用火针、外敷药治疗,内外夹攻,故有良效。(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拔毒祛腐,解毒杀虫。主治溃疡型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轻粉3克、红升3克、黄升3克、丹底3克,两面针3克、广丹3克、砒矾化合物(红砒l份、明矾2份,共研末置瓦壶中火煅成雪白色)3克、白降丹30克,共研末,加米饭制成如芝麻粒大小,置于溃疡面中心,外贴黑膏药固定。5-7日后将膏药剥离,坏死组织已附其上,腐肉脱尽改用收口药收口。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13例,治愈93例,占37%;有效8例,占7%;无效7例,占6%。总有效率达94%。疗程约l-3月,有窦道患者约4-6个月。 |
【处方来源】 安徽省安庆地区医院中医查龙华。 |
【按 语】 本方诸药多属祛腐拔毒之品,又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故疗效较好。若有混合感染,先排脓再敷药;单个淋巴结结核经久不消者,用针刺破再敷药;若腐肉尚未完全附于膏药上,忌用力拉,以免出血;若本病破溃后,基底部有灰白色肌膜,或干酪样絮状物,应继续治疗。(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消热化痰,软坚散结,兼养气阴。主治颈淋巴结核,颌下淋巴结结核,股淋巴结结核。 |
【处方组成】 浙贝母15克、玄参10克、牡蛎30克、生地15克,瓜蒌皮12克、太子参12,水煎服。小儿剂量酌减。 |
【辨证加减】 偏阴虚者加地骨皮;偏气虚者加黄芪;偏热毒者加蒲公英、连翘。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其中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
【处方来源】 广东省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廖笤。 |
【按 语】 本方中贝母、蒌皮清热化痰散结;玄参,生地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太子参益气养阴。诸药合用,扶正而不留邪。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汝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