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治颜面疔疮。 |
【处方组成】 野菊花、麻黄、苍耳头、 豨莶草、紫地丁、半枝莲、草河车、陈酒。诸药用常规剂量,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热盛心烦口渴去麻黄、陈酒,选加簿荷、银花、连 翘、黄连、黄芩、山栀、蒲公英、大青叶、石斛、花粉;脓不易穿溃加皂刺;局部欣热肿痛较甚加丹皮、赤芍、乳香;便秘加玄粉。 |
【临床疗效】 治疗339例,337例痊愈,2例无效(因用抗菌素)。治疗天数最短5天,平均7-10天。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城区医院林光武。 |
【按 语】 林氏祖传使用本方,并根据患者脉症酌情加减,屡用见效。(汝丽娟 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排脓解毒。主治疔疮疖肿。 |
【处方组成】 (1)野菊花根,煅存性,研末,加少量冰片混匀。用时将粉末调茶油敷患处,若敷上的药能持续保存。则不必换药,也不必配合内服其他药物。(2)野蜂房,煅存性后研末,用时调茶油敷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一般2-3天内。排脓、消肿,结痂而愈。 |
【处方来源】 广东省潮安县凤圹中学。 |
【按 语】 野菊具清热消肿之功,蜂房有解毒排脓之效,对面部疔疮、疖肿确具显著效果,系民间可常用之验方。(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解毒疗疔,主治疔疮。 |
【处方组成】 鲜猪苦胆1枚、蝎尾1条、蜈蚣l条、生乳香1克,生没药1克,冰片0.3克.将蝎尾、蜈蚣、乳香、没药、冰片研成细末,装入苦胆内搅匀,套在患指(趾)上,用线扎口(切勿过紧),一昼夜后取下。若1次不愈可再套一料。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对手指、足趾疔疮初起或无名肿毒疗效甚好。用治手足疔疮24例,无名肿毒11例,均获良效。 |
【处方来源】 山东省巨野县机关门诊部田中勋等。 |
【按 语】 猪苦胆清热消肿;蝎尾、蜈蚣消肿解毒;乳香、没药、冰片止痛消肿,外敷疗诸种疔毒、无名肿痛,是为有效。本方对于疔疮已成脓破溃者不宜用之。(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镇惊熄风,解毒消肿。主治甲沟炎(沿爪疔)。 |
【处方组成】 蜈蚣1条、雄黄1.5克、枯矾1.5克、鲜鸡蛋1个。将上药共研成细末,再将鲜鸡蛋一端打破,如指大小1孔,倾出部分内容物,将蜈蚣散从蛋孔中倒入蛋内,搅拌均匀,然后将患指插入蛋白,用小火焰沿着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每次烘区以患指的温热感为度。每日烘治1-2次,烘治完后,可用无菌或干净纱布包扎即可。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例,全部治愈。一般治疗1-5次症状即可消失。 |
【处方来源】 辽宁省旅大市立第二医院康汇源。 |
【按 语】 本方中蜈蚣有解蛇毒、疗肿毒作用,雄黄可解毒,疗疥癣恶疮;枯矾有解毒、止皿、定痛作用。用鲜鸡蛋围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吸收,(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脓性指头炎早期(手指疔疮)。 |
【处方组成】 号桐树适量。用法:取号桐树全草1把,洗净煎汁,先将患指熏洗l5分钟,再将煎过的叶子贴在患指,每日2-3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早期脓性指头炎18例,均在2-3天内治愈。 |
【处方来源】 江西省余干县九龙乡卫生所余震生。 |
【按 语】 号桐树即博洛回,别名蒿筒杆,属篱别花植物罂粟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茎直立,全枝含有黄色浆液,叶有柄,互生,卵圆心脏形,为5-7裂,顶生裂3裂,侧裂2裂,小裂片有不规则齿芽,多生于山间,春夏秋三季均有生长。应用本法必须在炎症初期,倘已成脓不适用。(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提脓祛腐,解毒消肿。主治疔疮。 |
【处方组成】 豨莶草虫100条,放入研钵内,加雄黄3克,瓶研极烂.晒干后出渣,再加入银朱及辰砂各6克(二味份量占虫粉2/3)、牛黄和上梅冰片各0.15克,共研成极细末,瓷瓶收贮备用。用时将麻油调和药末,敷于疔疮上10小时,疔口即会流出黄色粘液,可捻入药线,提取脓栓,不久即可疮腐净而收敛。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系家传秘方,屡用屡效。 |
【处方来源】 浙江省奉化县毛裕正。 |
【按 语】 本方为家传外用之方。文献有用苍耳草虫治疔疮的记载。毛氏介绍用豨莶草虫为主药组方。疗效可信。(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消肿拔毒,提脓祛腐。主治脓性指头炎(指疔)。 |
【处方组成】 鲜苍耳子虫40条、铁锈粉2.4克,麝香0.6克、五倍子虫3克、朱砂2.4克,上药研碎成糊状,贮于瓶中备用。用时将上药涂于软膏或膏药上贴于患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7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短3天,最长9天。 |
【处方来源】 江西省波阳县游城乡卫生院吴筱亭等。 |
【按 语】 苍耳子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五倍子虫是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中的幼虫,均有收敛、止血、解毒的作用。(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主治红丝疔(管状淋巴管炎)。 |
【处方组成】 金银花30克、野菊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60克、寒水石60克,水煎服;二煎以纱布浸渍后敷患处。 |
【辨证加减】 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克;发热口渴者加知母10克、黑山栀10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桃仁10克、牛膝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4.9天。 |
【处方来源】 贾美华。 |
【按 语】 红丝疔相当于西医的管状淋巴管炎,病由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且头煎内服,二煎外用,使药力内外并行。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消肿,祛腐败毒。主治疫疔(皮肤炭疽)。 |
【处方组成】 蟾酥6克、轻粉1.5克、寒水石6克、血竭3克、胆矾6克、雄黄6克、麝香0.6克、朱砂0.6克、炙蜈蚣l条、蜗牛10枚、乳香6克、没药6克。上药12味,除蟾酥、朱砂外,共研极细末,蟾酥用烧酒化开,和前药打匀为丸,加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内服,成人每日1次,每次6-9丸,黄酒送服,一般连服2日;外用;研末后用烧酒调如糊,涂于疮面,3-4日一换。 |
【辨证加减】 症情严重并可加服汤剂;毛慈菇9克、紫地丁3克、连翘9克。蚤休6克、绿豆衣6克、银花12克、生甘草3克。 |
【临床疗效】 应用多例,多有效。 |
【处方来源】 张文冲。 |
【按 语】 皮肤炭疽属中医“疔疮”范围,系“中疫死之牛马猪羊等毒而患疔疮”。中医对此治疗,多以蟾酥为主的飞龙夺命丹,内服外敷有较高疗效。飞龙夺命丹的组合法,医籍中记载并不一致。本方组合系张氏之祖传方经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处方。(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消肿,祛腐生肌。主治疔疮。 |
【处方组成】 将新鲜臭椿根树胶适量,置于敷料或干净布上贴于患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疔疮21例,均获痊愈。 |
【处方来源】 河南省遂平县槐树卫生院朱群福。 |
【按 语】 臭椿根味苦而涩,其性寒凉,苦能燥湿,涩能收敛,性寒能清热解毒。椿胶乃其精华也,其味浓,疗效佳,疔疮初起,能解毒消肿;脓成能消肿排脓;溃后能祛腐生肌。(汝丽娟 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溃腐排毒,祛脓解毒。主治疫疔(炭疽)。 |
【处方组成】 蟾酥3克、酒化腰黄3克、血竭3克、轻粉3克、硼砂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煅炉甘石3克、煅寒水石3克、胆矾3克、明矾3克、铜绿3克、干蜗牛3克、麝香1.5克、灯草灰1.5克,共为细末,用烧酒调匀,将药涂敷疮面黑敷处,3日后更换。上述方药亦可制成丸剂如绿豆大。每次服1.5-2.1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例,均获痊愈,治程平均在10-15天。 |
【处方来源】 张文胄。 |
【按 语】 本方系张氏祖传秘方,确有疗效。(唐汉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