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祛风。主治寻常性痤疮。 |
【处方组成】 桑叶1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生石膏40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皮疹色红加紫草;有结节囊肿者加皂角刺、莪术、灵磁石;有继发感染者加板蓝根、忍冬藤;丘疹型加忍冬藤、紫草。 |
【临床疗效】 治疗29例,其中丘疹型10例、结节型10例、囊肿型5例、混合型4例,有继发感染者8例,经治疗均获痊愈。 |
【处方来源】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王俊芳。 |
【按 语】 本方可治疗各种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肺经血热郁滞或脾胃积热熏蒸等原因所致,本方中黄芩、石膏清肺胃积热;丹皮凉血活血,配合生地加重清热凉血作用;桑叶、菊花疏上焦风热;甘草和中解毒。诸药配合,能达到清热疏风、凉血活血作用,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清热。治疗各型痤疮。 |
【处方组成】 (1)荆芥500克、薄荷500克,防风1250克、山栀1000克、枳实750克、甘草750克、川芎1250克、黄芩1250克、连翘1250克、白芷1250克、桔梗1250克、苦参1000克,以上12味药用1:19比例加入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2次吞服。(2)升麻1500克、桔梗1500克、白芷2250克、黄芩2250克、黄芪750克、红花2250克、连翘2250克、生地3000克、大贝2250克、牡蛎3750克、海藻3000克、苦参3000克,以上12味药用1:14比例加入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2次吞服。(注:以上均为一大料剂量,可按比例配制。)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各型痤疮100 例。黑头粉刺12例,痊愈1例,有效7例,无效4例;丘疹、脓疱型痤疮60例,痊愈39例,有效21例;结节、囊肿型痤疮28例,痊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 |
【处方来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陈辅仁。 |
【按 语】 (l)方治疗黑头粉刺、丘疹性及脓疱性痤疮为主。(2)方适用于给节、囊肿型痤疮。(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肺胃积热。主治痤疮。 |
【处方组成】 枇杷叶9克、桑白皮9克、黄连6克、黄柏9克、甘草6克、人参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皮疹呈给节形、色赤、疼痛、口渴、小溲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者,去人参,加生石膏、大黄、紫草、槐花;皮疹色深黯、口渴、舌绛者,去人参,加红花、水蛭、皂角刺、王不留行;皮疹溃烂流水、纳呆、腹胀、苔白者,去人参,加苡仁、苦参、土茯苓;皮疹呈囊肿样,头晕、纳呆、舌质红绛、脉弦滑者,去人参、甘草,加三棱、莪术、昆布、海藻。 |
【临床疗效】 治疗103例痤疮,痊愈90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1%。 |
【处方来源】 河北省保定市皮肤病医院刘跃驰。 |
【按 语】 本方具有清肺胃积热的作用,枇杷叶清肺热;桑白皮散风清热;黄连、黄柏清热解毒;人参、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合,能治疗各型痤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治疗寻常型痤疮。 |
【处方组成】 将丹参提取丹参酮后制成片,每片含丹参酮0.25克,每日服3次,每次服4片,疗程为6-8周,以后可逐步减量,经过一段时间维持量(每日3~4片)才可停药。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寻常型痤疮,其中显效16例,好转4例,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 P<0.001,服药期间未见患者出现副作用。 |
【处方来源】 北京市首都医院王定邦。 |
【按 语】 丹参酮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亦能抑制痤疮棒状杆菌,并有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服用本方具有作用快、疗程短和无副作用的优点,如果配合外用角质剥脱剂维甲酸霜及硫磺洗剂等,可获得更好疗效。(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活血。通腑攻下。主治寻常性痤疮。 |
【处方组成】 丹参30一60克、生地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一1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湿热型去川军加佩兰9克、藿香9克、苡仁30克、茯苓15克;热重加槐花9克、丹皮9克;痒甚加地肤子30克、白藓皮30克、苦参9克;脓疮型加苦寒之品,如鱼腥草30克、大青叶15克、蚤休15克、蒲公英15克;疤痕型加马勃、当归、牡蛎、皂角刺、野菊花;血瘀加藁本6克、白芷6克、防风6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7例寻常性痤疮,显效32例,有效3冽,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6%。 |
【处方来源】 刘俊士。 |
【按 语】 丹参有凉血活血功能;生地、甘草有清热解毒,补肾阴的功能,目前认为二药具有调整内分泌,抗雄性激素的作用;土大黄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作用;川军有泻热通便功能,二者相辅相成,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主治痤疮。 |
【处方组成】 生地30克、玄参12克、麦冬15克、菊花15克、连翘12克、地肤子12克、天花粉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痤疮253例,治愈188例,好转5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8%。 |
【处方来源】 广东省广州钢材厂卫生所林杞明。 |
【按 语】 本方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适用于痤疮感染期。连服5-7剂后,痤疮减少,感染症状明显减轻,然后用绒毛膜激素500单位(干燥结晶)加入胎盘组织液2毫升作稀释用,每周2次,肌肉注射(注射前应作皮试)。如有感冒或月经来潮等,应暂停注射。采用本法治疗,显示疗效的时间最短半个月左右,即注射5次就有明显疗效,面部有痤疮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病情越长、越严重者,疗效越显著,观察时间最长16个月未复发。但西药有女性月经延期来潮及男性性欲过强、第二性征旺盛、胡须生长快等副作用。对于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应停用西药,继续服本方仍有效,无不良反应。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祛湿,散结解毒。主治痤疮。 |
【处方组成】 丹参10克、丹皮10克、条芩10克、野菊花10克、土贝母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桑白皮10克、牛蒡子10克、生槐花10克、土茯苓15克、白蒺藜15克、银花15克,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内服汤药外,可配合倒模面模。方法:患者平卧,清洁皮肤,面部抹油按摩,再用克痤霜(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丹皮10克、大黄10克、白芷10克,碎末,提炼,脱色制成水包油型药霜)作面部按摩,然后将医用石膏300~400克,以水调浆自鼻根部向下均匀摊开成面具型,15~20分钟后去模。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
【辨证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伴囊肿、结节加龙胆草、海藻、生黄芪;伴皮脂溢出甚者加生苡仁、生枳壳、生山楂。 |
【临床疗效】 治疗200例痤疮患者,总有效率为90%,其中痊愈48例(24%),显效64例(32%),有效68例(34%),无效20例(10%)。丘疹性痤疮有效率最高为93.8%(92/98)。 |
【处方来源】 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院杨坚真。 |
【按 语】 以粉刺汤内服,配合倒模面模,是药物和理疗相结合的新方法,临床观察证实此法优于单纯外治或内治法。按摩能促皮肤血液循环及毛孔、微小血管扩张,加速药物向皮肤渗透。石膏倒模对皮肤起温热理疗效应,并抑制皮肤末梢神经病理性冲动,使炎症浸润消散,故对痤疮,特别是丘疹性痤疮可取得缓解或消除作用。(乔子虹)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痤疮。 |
【处方组成】 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桔梗9充、牛膝9克、野菊花15克,水煎服。5剂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便秘者首剂加大黄30克;头晕目痛者加龙胆草12克;胸胁痛者加柴胡9克;尿黄者加白茅根30克;气虚者加党参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痤疮55例,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3周内未见复发)33例,占60%;显效(症状明显好转,痤疮基本消失)12例,占 21.8%;好转(临床症状减轻)9例,占16.4%;无效1例,占1.8%。总有效率为98.2%。 |
【处方来源】 北京卫戍区医院王文远。 |
【按 语】 方中银花、黄芩清肺热,配以连翘、野菊花、牛膝泻火之力更强,加上当归润肠通便,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消毒散结之功。体外抗菌试验证明,银花、连翘、黄芩、川芎、当归皆有广谱抗菌作用,这对消除痤疮的致病因子及治疗痤疮继发感染都有积极作用。(吴国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