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亚败血症(方数:6)

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以儿童为多见。其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主要有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血沉增速,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使症状缓解,但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症状常可复发。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史,尤其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由于血培养阴性,故一些学者认为与感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变应性亚败血症 
(方数:6)

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以儿童为多见。其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主要有长期持续或间歇性发热;反复出现一过性皮疹;游走性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核左移,血沉增速,血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皮质类固醇激素能使症状缓解,但减量或停用激素时症状常可复发。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多数患者发病前有感染史,尤其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由于血培养阴性,故一些学者认为与感染性变态反应有关。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由于本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只有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肯定诊断。本病常应与败血症、风湿热、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类固醇抗炎药及非类固醇抗炎药治疗,近年来有人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本病。
祖国医学尚未有本病的确切记载,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一是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主要依据是证见壮热,发热时烦躁不宁,口不甚渴,斑疹时隐时现,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状为主,病势在气营之间徘徊,或是气营两燔之象。二是认为本病应归属“痹症”、“厉节风”的范畴,结合本病关节病变以疼痛为主,间有游走或肿胀等特点,认为是寒邪为主,可分属风寒也痛、寒湿痹痛范畴。其病机为寒湿内闭,侵袭肌骨,阻滞经络,格阳于外,逼阴于内,久之化热伤阴而成本病。某临床分型也并非固定不变,常常是热盛时处气营两燔之势,热降之后里气阴两虚之象,故在治疗时必须顾及祛邪,调正阴阳两方面。(向熙瑞)

复方乌头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温经散寒,祛风蠲痹。主治变应性亚败血症。
【处方组成】
    制川乌6克、麻黄6克、黄芪9克、白芍9克,防己9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关节疼痛加寻骨风15克、西河柳15克、徐长卿15克、木瓜12克;肌肉疼痛白芍加大剂量;心动过速加龙齿l5克(先煎)、磁朱丸12克(包);白细胞过高加马兰根30克;白细胞过低加虎杖15克;胸闷疼痛加瓜蒌皮9克、广郁金9克、失笑散12克;失眠加夜交藤30克、景天三七30克;消化不良加生山楂9克、鸡内金9克、焦麦芽30克;恶心加姜竹茹9克、制半夏9克;大便不畅加麻仁丸12克(打);胃脘嘈杂加灶心土30克(包);加强激素作用加巴戟天12克、仙茅12克、仙灵脾12克;提高免疫功能加玉屏风散12克(包)。
【临床疗效】
    治疗1例经激素治疗好转,但激素减量出现反跳,激素加量仍高热不退的患者,改用本方后,激素渐停,而获疗效。
【处方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中药研究室沈道修。
【按 语】
    沈氏对复方乌头汤进行过药理研究,结果提示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向熙瑞)

鹳草增液方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主治变应性亚败血症。
【处方组成】
    生地15克、玄参9克、天冬9克、麦冬9克、老鹳草30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生草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咽喉疼痛加山豆根15克、土牛膝30克;皮疹明显加升麻6克、葛根9克;关节疼痛加当归拈痛丸,每天18克,分3次服。激素减量期间上方煎汤日1剂,激素撤除后隔日l剂,或每周2剂,连服2-3月。
【临床疗效】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疾病发作时以足量激素控制临床症状,症状缓解则用本方治疗,激素逐渐撤除。共观察11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3例,1例有效,2例无效。中西药结合治疗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
【处方来源】
    江苏新医学院郁觉初。
【按 语】
    本病病机的重心在于热毒羁留营血,热久伤阴,瘀血阻滞。阴虚生内热,血瘀则毒滞,故以养阴清热、活血解毒为治则。以基本方为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与清热利咽、解毒退疹、活血止痛等药分别配合使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提高了疗效。本方名由编集者所拟。(向熙瑞)

温肾二姜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温敛潜阳,引火归原。主治变应性亚败血症。
【处方组成】
    熟附片10克、肉桂3克、干姜5克、姜川连3克、焦白芍10克、白薇10克、磁石30克、炙甘草6克、炒党参20克、茯神12克、苦参6克、红枣7枚,水煎60分钟,发热前冷服慢咽。
【辨证加减】
    体温正常者调整温阳药与滋阴药之比例与剂量。处方:熟附片6克、肉桂1克、炙甘草5克、炒党参20克、姜川连l克、焦白芍10克、磁石30克、生地60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20克、南沙参30克、麦冬30克、丹皮10克、云苓10克、泽泻10克、仙茅20克、仙灵脾20克、功劳叶30克、炙鳖甲30克、青蒿15克、蝉衣10克,煎服法同前。
【临床疗效】
    临床观察1例系反复多次发作者,经上方治疗,取得了与患者以往长期应用强的松治疗的相似疗效。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熊宁宁。
【按 语】
    上药需冷服慢咽,患者有一次未冷服,体温反升,乃阴寒太盛,阳被格拒之故。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

艽鳖方

【功能主治】
    功能养阴清热,扶正祛邪。主治变应性亚败血症。
【处方组成】
    秦艽10克、地骨皮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白芍lO克、黄芩10克、鳖甲15克、柴胡5克、甘草5克、青蒿9克、乌梅6克、粉丹皮12克、紫草3克、知母4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例,治疗3-4周,临床治愈,停药随访7-8月未见复发。
【处方来源】
    江苏省江宁县周岗医院余龄安。
【按 语】
    方中鳖甲、当归地骨皮黄芩柴胡等对促进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本方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若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加剂量,同时配合大剂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作辅助治疗。本方名由编集者所拟。(向熙瑞)

胡地广角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营解毒,养阴泄热。主治变应性亚败血症。
【处方组成】
    柴胡8克、生地12克、广角粉6克(冲)、玄参10克、知母10克、赤芍10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龙胆草6克、黄芩10克、槟榔12克、连翘lO克、银花10克、青蒿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便秘者加川军5克;热毒症状重者加羚羊角粉0.3克(冲),倦怠、苔腻、便溏有挟湿表现者,选加藿香10克、川朴8克、苡仁20克、苍术8克;病久体虚者去广角粉、紫草龙胆草,加黄芪12克、当归10克。
【临床疗效】
    治疗10例,均属临床治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退热时间5-21天(平均12.6天),皮疹消退3-12天(平均8天)。疗程最短5天,最长23天(平均14天)。
【处方来源】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韩志忠。
【按 语】
    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清少阳之邪热;广角粉、生地玄参紫草能清营、凉血、解毒,加银花、连翘起“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向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