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1)方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润肤;主治烫伤初期,皮肤未破、未化脓者。(2)方功能提脓祛腐,生肌收口;主治皮肉腐烂、已化脓者,对久不愈合的创面有加速愈合的作用。 |
【处方组成】 (1)石灰水(生石灰1份浸泡于4份净水中备用,临用时取其上清液)1份、菜油1份、生鸡蛋白适量,共调成乳白状液即成,(2)糖炭粉(黄糖煮成炭碾细末)2份、茶油4份、凡士林4份,共调成膏。使用时,常规洗涤创面后,将药涂布于创面,外用敷料覆盖。(1)方每日涂3-4次。(2)方l-2日换药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中小面积的烫伤百余例,均获良效。一般1周内即可治愈。 |
【处方来源】 广西柳城县中医院王明等。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收湿,止血敛疮,生肌定痛。主治各种类型烧伤。 |
【处方组成】 儿茶100克、黄芩100克、黄柏100克、冰片30一50克、80%酒精1000毫升。先将儿茶研成粉,然后与另3味药一起浸泡于酒精中2一3天,过滤,装瓶,密封备用。试用前先清洗创面,外涂1%达克罗宁液(总量不超过1克)止痛,2一3分钟后喷洒或搽本方,早期每隔2一4小时喷涂药液1次,并用烧灯或电吹风将创面烤干促使药痂形成。待成痂牢固后,每日喷液1~2次即可。若痂下有感染或积液,需清理引流,反复涂药定痂。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烧伤2179例,治愈2057例,治愈率94.4%,死亡122例。 |
【处方来源】 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韩之勋等。 |
【按 语】 本法系一种制痂疗法,有良好疗效,深度烧伤处理是烧伤处理中颇感棘手的问题,本方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而且对Ⅲ度烧伤面积在40%以内亦适应,对Ⅲ度40%以上用此法可为分期分批植皮赢得时间。儿茶有清热收湿、生肌作用,经实验室抗菌作用试验表明,7.5毫克/毫升的生药浓度能抑制绿脓杆菌生长,1.88毫克/毫升的生药浓度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和产气杆菌生长,而0.47毫克/毫升浓度即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上述浓度药液中含酒精分别为5%、1.25%、0.31%。死亡病例原因主要治疗延晚,感染明显,多数为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伴严重败血症、肺炎而死亡。(汝丽娟 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消炎止痛,止痒止血,收敛生肌。主治小面积烧烫伤。 |
【处方组成】 大桉叶2000克,黄芩1000克、薄荷500克(后下)、白芨100克。将上药洗净,适当捣碎,加水4000毫升,放置锅内煮沸至300毫升,取其液用4-6层纱布过滤2次,加适当的防腐剂,瓶装备用。使用时将本方再煮沸1次,清除掉创面污物,用盐水冲洗,千分之二新洁尔灭液消毒,水疱抽液,但尽量保持皮肤完整,用2-4层无菌纱布浸上药液复盖创面,外面再用无菌纱布复盖包扎,每天换药1次,如果创面有感染时,可每天更换敷料2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小面积烧烫伤198例,面积最大5%,最小1%,平均治愈天数10-14天,且多无瘢痕。 |
【处方来源】 成都军区机关第一门诊部苏明亮(唐汉钧)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止痛解毒,收敛生肌。主治小面积烧烫伤。 |
【处方组成】 黄连5克、山栀5克、苦参5克、天仙子200克、生石膏5克,上药研末备用,用时以3%茶叶洗液调匀外敷。 |
【辨证加减】 创面轻度感染可加冰片2克、枯矾2克、地榆10克;创面干燥出血加大黄5克、地榆5克、黄柏5克;新肌渐长加地榆8克、青黛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烧烫伤100例,轻度烧伤53例,平均8天治愈,中度烧伤38例,平均18天治愈;重度烧伤8例,平均28天治愈;特重病例1例,32天治愈。 |
【处方来源】 湖南省衡东县中医院谭平立。 |
【按 语】 疼痛是烧烫伤病人的主要症状,本方黄连、山栀、大黄、黄柏因具有清热消肿作用故能止痛。本方疗烫伤,可收到止痛快,愈合快,基本无疤痕,完全无功能障碍之效,(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益气生肌。主治Ⅰ度、浅Ⅱ度烧伤。 |
【处方组成】 虎杖30公斤、黄柏1.5公斤、黄芪1.5公斤、冰片1.5公斤。将冰片单研,其余药连续煎熬3次,每次煎2-3小时,然后过滤去渣,浓缩到3万毫升左右,加入冰片,玻璃瓶灌装,高压消毒,用时将药液直接涂于创面即可,每隔半小时涂1次。(注:本方剂量为一大料量,如需小料配制可按比例酌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45例(其中Ⅲ度烧伤27例),痊愈230例,占93.88%;好转13例,占5.31%;无效2例,占0.82%。总有效率99.18%。 |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铁路中心医院马国俊。 |
【按 语】 本方对Ⅰ度、Ⅱ度烧伤疗效显著,对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外用可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为植皮创造条件。(汝丽娟 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安神镇痛,收敛燥湿,清热解毒,祛瘀生新。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烧伤。 |
【处方组成】 干地黄120克、红花120克、当归120克、麦门冬120克、陈皮120克、甘草120克、地榆120克、冰片120克、朱砂12克、虎杖500克、菜油或花生油5000毫升。以上诸药除冰片、朱砂研细末外,其他药物均放入油内浸泡24小时,然后用文火煎熬至麦门冬变为褐黑色为度,滤去药渣,待油温降至60℃再投入冰片、朱砂末搅匀,油凉后装瓶消毒备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外搽治疗烫伤75例,其中沸水烫伤35例,火焰烧伤14例,汽油烧伤12例,石灰烧烫伤8例,热沥青烫伤与电灼伤各2例,钢水烫伤与氧焊烧伤各l例。痊愈64例,显效6例,好转5例,其中浅Ⅱ度平均7天治愈;深Ⅱ度平均16天治愈;Ⅱ、Ⅲ度混合伤的治愈时风最短者26天,最长者129天。Ⅱ度烧伤者创面愈合不留瘢痕,肢体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处方来源】 桂中医学院附第二医院高超义(唐汉钧)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止痛生肌。主治Ⅱ度烫伤。 |
【处方组成】 儿茶100克、白芨100克、白蔹100克、白芷100克、黄芩100克、血竭60克、地榆300克、冰片40克。制法:将上8味药研极细末过筛,取麻油500克、凡士林5克,捣拌均匀,然后摊在纱布上约O.5毫米厚,放在带盖珐琅盘内,经低压消毒(有效期2周)。使用前必须先清除创面分泌物,后按创面大小剪好带药纱布,单层乎贴于创面,污染创面先用0.9%生理盐水湿敷1-2分钟待创面无分泌物再用“本药膏”纱布。每日换药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Ⅱ度烧伤80例,全部治愈。其中浅Ⅱ度25例治愈天数5-7天,深Ⅱ度55例治愈天数13-14天。 |
【处方来源】 辽宁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冯国荣。 |
【按 语】 本方中儿茶有止血、敛疮、收湿作用;血竭止血化瘀,敛疮生肌;白芷排脓消肿止痛;地榆解毒收敛;黄芩清热解毒止血;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白芷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润肤生肌。主治烧烫伤Ⅰ度、Ⅱ度。 |
【处方组成】 乳香20克、没药20克、冰片1克、生蜂蜜150毫升,调成糊状,涂敷于受伤部位。每日1次。烧烫伤有水疱者,宜将水疱刺破一小孔排完水后,再搽涂。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0多例烧烫伤患者,多属Ⅰ度、Ⅱ度,烫伤面积为1-2%,一般5-10天可愈,稍重者2周内可愈。 |
【处方来源】 辽宁省锦县大业医院段连奎。 |
【按 语】 本方对于Ⅲ度烧伤,单独使用效果尚不理想。冰片用量不宜过多,因其刺激性强,过量易引起患部疼痛。(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炎,止痛生肌。主治烧烫伤,慢性溃疡。 |
【处方组成】 男性头发15克(清水洗净、晾干,备用),豆油100克(即大豆榨出的油)、氧化锌硼酸软膏150克(氧化锌与硼酸之比为0.5:9.5)。 将豆油盛于小铁锅内,文火加热烧开,以轻度冒烟为宜,再将头发分次加入豆油中(不要1次加入多量,以防难溶),待其基本溶解后,用3层纱布过滤,除去残渣,得黑褐色油溶液,趁热迅速加入氧化锌硼酸软膏中,充分搅匀,冷后贮存备用。应用时将伤面消毒或清创后,再将本药膏均匀地涂在无菌纱布上,敷于伤面,绷带固定,2至3天换药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烧伤60例,未出现感染化脓,未用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无l例失败。住院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最重者烧伤面积占体表面积的47%,住院时间最长者39天,最短者7天。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栖霞县扬础卫生院。(唐汉钧)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炎,止痛消肿。主治烫伤。 |
【处方组成】 地榆40克、大黄40克、虎仗40克、黄连20克、白蔹20克、海螵蛸20克、炉甘石20克、没药15克、冰片4克,诸药共研细末,过筛,取麻油适量,将药末调成稀糊状,装瓶备用。使用时,将油膏涂于烫伤部位,每日用药2-4次。用本药膏外敷时,若创面不清洁,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如有水泡,可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抽吸尽,然后将油膏涂敷于烫伤创面。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烫伤35例,34例均于7-ll天痂皮脱落而痊愈;另1例因烫伤后伤口严重感染方始治疗,经16天痊愈。 |
【处方来源】 黔西南自治州兴义下五屯卫生院胡守礼 |
【按 语】 本方适于烫伤面积30%以下,烫伤深度为Ⅰ度、Ⅱ度。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主治烧伤。 |
【处方组成】 酸枣树内皮层每1-2克加水5000毫升,煎熬4-5小时,过滤去渣,再浓缩成500毫升,灭菌密封。使用时只需将疮面清洗消毒吹干后,涂药1-2次即可。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00例(轻度324例,中度109例,重度67例)治愈495例,平均治疗15.7天。 |
【处方来源】 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外科杨翔发等。 |
【按 语】 酸枣树又名五眼果树,属漆科,其皮有强抗菌作用,对疮面渗液收敛性强,涂药后能使疮面速起一层薄膜,用药24小时后形成定痂,促使痂下上皮细胞新生。(汝丽娟 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主治一切损伤疼痛及风湿痹症。 |
【处方组成】 (1)当归180克、草乌180克、厚朴120克、小生地母120克、干姜90克、牙皂90克、胡椒90克、白芥子90克、半夏90克、南星90克、大茴香90克、苏木90克、穿山甲90克、莪术60克、申姜60克、三棱60克、川断60克、白芷60克、泽兰30克、连翘30克、细辛30克、防风30克、独活30克、荆芥30克、虎骨30克、巴豆30克、五加皮30克、川芎30克、生大黄30克、川牛膝39克、赤芍30克、秦艽30克、羌活30克、麻油8公斤、广丹2.25-3公斤。 (2)大茴香2500克、山萘2500克、南星1500克、半夏1500克、川乌1500克、桂枝1500克、白芷1500克、草乌1500克、干姜1000克、丁香1000克、甘松1000克、细辛1000克、胡椒1000克、乳香1000克、没药1000克、血竭1000克、洋樟750克、麝香9克,麻油8公斤,广丹2.25-3公斤。 用上药加工制作成膏药,调匀摊于布上即成。凡伤后红肿热痛等热症忌用。 注:上方别量为原方量,如欲小料配制,可按比例酌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无 |
【处方来源】 无 |
【按 语】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