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麻仁粥

[原料]苏子10克、火麻仁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苏子、火麻仁捣烂,加水研磨,滤取汁,与粳米同煮成粥。 [用法]随意服用。 [作用]润肠通便。适用于产妇体虚肠燥、大便干结难解者。 [评注]两药富含脂肪油、主要成分为亚油酸和亚麻酸,能刺激肠粘膜、使分泌增多、蠕动加快,能滋阴补虚,无不良反应。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补脾山药扁豆粥 足三里脾俞穴

脚上脱皮、起泡,奇痒难忍又臭气熏天,湿疹这个让人抓狂的身体小毛病,如影随形,让人烦恼不已。  有着50多年临床经验的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钱文燕表示,近九成的湿疹病人脾虚。从中医角度解释,慢性湿疹病人之所以容易复发的原因,是因脾虚导致代谢后身体的水液不能正常排出体外,易溢于皮肤而引发湿疹。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湿热是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排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对湿热的运化和排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长期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脾胃之于吾辈 如根之于草木

《闲情偶寄》是一本古代汉族戏曲理论著作,中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康熙十年(1671)刊刻 ,后收入《 笠翁一家言全集 》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汉族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道:“草本之花,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黄精虽补脾虚慎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黄 精“补诸虚,填精髓”,称黄精为“服 食要药”。中医认为,黄精能补气养阴、健 脾、润肺、益肾。因黄精药效平和,身 体虚弱者也可以用来改善腰膝酸 软、体倦乏力、盗汗、口干、心烦等症 状。现代研究表明,黄精含有多种氨 基酸,因此自古就被作为著名的滋 补性中药应用。此外,黄精可提高男 性的生育能力,提升精子质量,改善 精液液化不良等;也可用于因阴精 亏虚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如阳痿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秋分节气调养脾胃养生 调养肠胃茶饮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节气,《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气候特征  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是秋分节气,《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说明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中医探究其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新解李东垣, 名杲, 字明之, 晚号东垣, 金元四大家之 一。师从易水学派开山鼻祖张元素, 尽得其传, 为“补 土派” 的代表人物。其在南宋北金战乱年代, 根据人 民久居动荡, 饥饱无常, 脾胃多损的特点, 创立补土诸 方, 极富效验, 直至现在仍然适用于临床。当代对李东 垣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研究者甚多, 本文基于数据 挖掘对李东垣著作进行系统整理, 探究其治疗脾胃病 用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中医学治疗脾病时常用的方法

健脾、运脾、醒脾均是中医学治疗脾病时常用的方法,但由于指意不尽确切、界限不甚明晰,致使其临证运用常出现误解误用、似是而非的现象。兹对三者作一梳理辨析。  健 脾  脾虚则弱,脾弱宜健,欲健宜补,补之可使其由弱变强,故亦称补脾、益脾。导致脾虚的原因很多,或禀赋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节,或过虑多思,或它病所及等。脾气一虚,则无力司职,临证常致两类病变:一为运化失常,不能把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使湿停于中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中医学讲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别小看这“一日三餐”,它不仅仅是我们为了生存而每日务必完成的进食任务,它还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等问题。生活中常可见到,有人每日三餐不误,适时定量,故而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有人则不然,虽每餐必进,但却体弱消瘦,或疾病缠身。这是什么原因呢?中医学讲,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四肢、皮毛的营养全依赖脾胃的供给,而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健全与否又直接与饮食的数量、质量、性味以及摄取的方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脾藏智”考辨与诠释

“脾藏智”是中医脾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脾胃的生理功能在精神- 心理- 认知方面的具 体体现,属于 “七神”的研究内容 。“脾藏智”经 历代医家发明运用,在理论、中药、方剂、针灸和 临证方面均有一定影响,但始终未得到系统的整理 和研究。为此本文就 “脾藏智”的发展源流进行 梳理并就其理论展开初步讨论,希望能够充实脾藏 象理论系统的研究内容。1 对 “智”的认识1. 1 文字训诂“智”是 “知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脾胃病常用药对经验整理

周春祥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浅述周春祥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吾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 科研, 教学, 对脾胃疾病诊治经验丰富, 擅长以经方为 基础进行加减治疗脾胃病, 尊仲景之旨, 师其法, 不拘 泥其方, 其用药轻灵平淡, 辨证准确, 擅用药对, 屡起沉 疴。兹对吾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经验整理如下, 与 同道共享。1 常用药对1. 1 太子参配薏苡仁 太子参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脾胃伤,百病生

进入7月中旬之后,气温更高,不少人都出现了不思饮食的症状,明显不再像冬春季那样有个好胃口了。如果说随之而来的体重减轻有可能让人不以为意的话,那么身倦乏力、精神不振等不适则颇惹人烦恼。这种与酷暑形影不离的苦夏之症,多因贪凉饮冷,暑湿之邪趁虚而入造成,而且更容易发生在脾胃虚弱的人身上。人参健脾丸脾胃虚弱的人在炎炎夏日总因脾胃运化失职而导致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即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恶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

饥饱无常损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

脾胃不好的人,饮食调节很重要。在日常的脾胃养护中,您有注意到那些重要却易被忽视的饮食小细节吗?如果没有,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下吧。三餐定时很重要三餐的饮食对于脾胃的保护非常重要,三餐定时定量可以避免胃出现过饥、过饱的现象,让胃有规律地活动。饮食要做到“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早餐在7-9点吃最好,因此时胃气充盛,吃好早餐有益养护胃气。午餐宜在下午1点前吃完,这样能使小肠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进入人体
病理科 滋养益寿 - 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