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由手骨、手肌、手的深浅筋膜、韧带以及手的血管、淋巴、神经和皮肤等组成。即皮、脉、肉、筋、骨。手的营养靠动、静脉的血液循环。手有意识的活动是受大脑皮层和神经系统的支配。手的各个部份有机的结合,共同完成手的协调动作,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手骨:手骨体形小,数量多,连接复杂,由腕骨、掌骨、指骨所组成,计有大小不同的骨27块。腕骨于手腕部排列成近侧和远侧两列,每列4块,计8块。根据不同形状,分别称之为舟、月、三角、豌豆、大多角、小多角、头状骨及勾骨。8块腕骨互相连接成为一体,前侧隆突,而掌侧面凹陷;掌骨为小型长骨,共5块,掌骨上端为底,下端为小头,中间部是体,第一掌骨最粗短,它的底有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的对应关节面构成拇指腕掌关节。其它四个掌骨的底与腕骨相关节,组成掌腕关节,掌骨之间也彼此相互连接,组成掌骨间关节;指骨也是小形长骨,除拇指2节外,其它4指都是3节,共14块。第一节指骨的底以卵圆形凹的关节面与掌骨组成掌指关节。第二节指骨底有两侧凹,中间凸的关节面接第一节指骨下端的滑车,形成近侧指间关节。第三指骨下端无关节面,掌侧有粗糙隆起之甲粗隆。见图1—1。

手骨

2.手关节:手的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及指关节。这些关节有的能作屈、伸、收、展以及环转运动。中医认为,关节多为气血流注处,经脉气血运行的一些停顿点——腧穴多在此处。

3.手肌:手的固有肌肉全部位于手的掌面,分外、内,中间肌群。外侧群形成手掌拇指侧的隆起,称之为鱼际;内侧群形成小指侧的隆起,称为小鱼际;中间群位于手掌的中间部,包括蚓状肌和骨间肌。

4.手的筋膜和腱鞘:手的筋膜分深、浅筋膜,手的掌浅筋膜的结构特点是有许多纤维形成的小隔,连接皮肤和深筋膜。手掌深筋膜的表层分三部分,两侧较薄弱,分别覆盖鱼际和小鱼际肌,中间部分坚韧,称为掌腱膜,与掌长肌腱相连。手掌深筋膜在深部盖掌骨和骨间肌。手背浅筋膜盖手背各肌腱浅面,深层盖骨间背侧肌和掌骨背面。手的腱鞘主要分为手指屈肌的腱滑液鞘和手背伸肌的腱滑液鞘。它们起着约束肌腱、便于肌腱在鞘内滑动减少摩擦。(图1—2,图1—3)

手指屈肌的腱滑液鞘

手背伸肌的腱滑液鞘

5.手的血液循环:手的动脉分布非常丰富,它们且构成互相交通的两个动脉弓——掌浅弓和掌深弓,掌浅弓是由尺动脉的未端和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置较浅;掌深弓是由桡动脉的末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组成,位置较深。此二弓有保证血液均分布至手指的作用,以适应作为劳动器官——手的机能需要。例如手在劳动时,在手掌或手指掌侧遭到压迫的情况下,由于掌深弓和掌浅弓借掌心动脉相互交通,并借穿支连接掌背动脉,仍可保证手指的血液循环不受影响。手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均有两条并行静脉,两条并行静脉之间均有许多吻合支,因此,结扎一支静脉,血液循环不受影响。见图1—4。

手部的动脉(掌侧面深层)

手部的动脉(背侧面)

6.手的神经支配:支配手的神经主要有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尺神经穿行于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复转至前臂前面,在尺动脉的内侧降达腕部。在腕部,尺神经在豌豆骨的外侧,经腕横韧带的浅表和掌腱膜的深面进入手掌。尺神经是手肌和前臂尺侧半屈肌的主要运动神经,也是手尺侧半皮肤的感觉神经。桡神经分为桡神经深支和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是上肢后群肌的运动神经,也是上肢后面皮肤的主要感觉神经。桡神经穿行外侧肌间隔时,被其固定于肱骨骨表,活动性小。因此,当肱骨于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易伤及桡神经。表现为:①不能伸腕和伸指,②前壁背面及手背面桡侧尤其是虎口皮肤感觉异常。正中神经在腕上方位于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腱之深方,位置浅表,正中神经穿过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在手掌的近侧部发出正中神经返支,进入鱼际并分支支配除拇状肌以外的三块鱼际肌和第一、二蚓状肌。正中神经关系手的主要运动功能,也是手掌面的主要感觉神经。正中神经主干损伤后,主要表现屈腕及外展弱、拇、食指不能曲屈,拇指不能对掌。由于鱼际萎缩手掌平坦,称“猿手”。手部皮肤神经的分布(图1—5,图1—6)。这种情况在掌面正中神经分布于桡侧1/2指,尺侧尺神经为主;手背以桡神经和尺神经为主,个体之间有变异。

手掌面的神经

手皮肤的神经分布及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