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

(一)肿瘤特异抗原

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 TSA)是指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这类抗原是通过近交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的方法证明的实验过程,先用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ethyl-cholanthrene,MCA)诱发小鼠皮肤发生内瘤,当肉瘤生长至一定大小时,予以手术切除。将此切除的肿瘤移植给正常同系小鼠后可生长出肿瘤。但是,将此肿瘤植回原来经手术切除肿瘤的小鼠,则不发生肿瘤,表明该肿瘤具有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鉴于此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移植抗原(tymor spicific transplantationantigen,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umor rejection antigen,TRA)。

以往曾对人肿瘤细胞是否有特异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存在争议,但最近已在人黑色素瘤等肿瘤细胞表面证实了存在这类TSA。它是一个静止基因活化的产物,以9个氨基酸的短肽或与HLA-A1分子共表达于某些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称为MAGE-1,它是第一个证实并清楚其结构的人肿瘤特异抗原。TSA只能被CD8+CTL所识别,而不能被B细胞识别,因此是诱发T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肿瘤抗原。

(二)肿瘤相关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TAA)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此类抗原一般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

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

(一)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实验动物的研究证明,某些化学致癌剂或物理因素可诱发肿瘤,这些肿瘤抗原的特点是特异性高而抗原性较弱,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独特性。即用同一化学致癌剂或同一物理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等诱发的肿瘤,在不同的宿主体内,甚至在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诱发肿瘤都具有互不相同的抗原性。由于人类很少暴露于这种强烈化学、物理的诱发环境中,因此大多数人肿瘤抗原不是这种抗原。

(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实验动物及人肿瘤的研究证明,肿瘤可由病毒引起,例如EB病毒(EBV)与B淋巴细胞瘤和鼻咽癌的发生有关;有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宫颈癌的发生有关。EBV和HPV均属于NDA病毒,而属于RNA病毒的人嗜T细胞病毒(HTLV-1)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动物实验研究已发现了几种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例如SV40病毒转化细胞表达的T抗原和人腺病毒诱发肿瘤表达的ELA抗原。

(三)自发肿瘤抗原

自发性肿瘤是指一些无明确诱发因素的肿瘤。大多数人类肿瘤属于这一类。自发肿瘤的抗原有二种:一种是TAA;另一种是TST。TAA被B细胞识别诱发体液免疫应答,TsA被CD8+CTL识别,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已证明小鼠自发肿瘤和人肿瘤细胞表面具有肿瘤特异性抗原。

(四)胚胎抗原

胚胎抗原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极微量。当细胞恶性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胚胎抗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性抗原,由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如肝细胞癌变时产生的甲胎蛋(alphafetoprotein,AFP),另一种是与肿瘤细胞膜有关的抗原,疏松地结合在细胞膜表面,容易脱落,如结肠癌细胞产生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AFP和CEA是人类肿瘤中研究得最为深入的两种胚胎抗原,它们抗原性均很弱,因为曾在胚胎期出现过,宿主对之已形成免疫耐受性,因此不能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对这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但作为一种肿瘤标志,通过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AFP和CEA的水平,分别有助于肝癌和结肠癌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