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化湿,温经化痰,祛瘀止痛。主治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内膜炎等。 |
【处方组成】 (1)柴胡9克,黄芩9克、赤芍9克、苡仁12克、败酱草is克、川楝子9克、陈皮6克,制成片剂或水煎服。用于湿热型输卵管卵巢炎。 (2)当归12克、白药6克、赤芍12克、乳香3克、肉桂3克、香附6克,制成片剂或水煎服。用于寒凝气滞型输卵管卵巢炎。 (3)苍术9克、茯苓12克、草豆蔻6克、半夏9克、香附6克、丹参15克、赤芍9克,制成片剂或水煎服,用于输卵管卵巢炎见痰湿者。 (4)丹参15克、赤芍9克、香附6克、苍术9克、生蒲黄6克、五灵脂9克,制成片剂或水煎服。用于输卵管卵巢炎见瘀阻者。 (5)外用灌肠药:败酱草15~30克、黄芩9克、赤芍9克、川楝子9克、柴胡9克,煎水150毫升,保留灌肠。 (6)坐药方:钟乳石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乌贼骨30克、雄黄15克、儿茶15克、冰片1.5克,上药研细未后分次撒入穹窿处,1周2次。 |
【辨证加减】 内服药:湿热重加蒲公英15克;偏脾虚加白术、党参、茯苓;肾虚加川断、狗脊。 灌肠药,有包块加三棱6克、莪术9克,囊性包块加冬葵子9克;因寒湿者去败酱草、黄芩,加肉桂3克、乌药6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10例,其中内服药组232例,痊愈38例,显效100例,进步88例;灌肠组78例,痊愈27例,显效27例,进步20例。总有效率为96.77%。一般在3个月内治愈。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南苑医院妇科。(李祥云)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利湿散结。主治急、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子宫肌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丹参12克、海藻15克、茯苓6克、苡仁30克、炮甲珠12克、川芎6克、银花9克、连翘10克、桔核12克、青皮6克、延胡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附件增厚、附件囊肿壁未消失者加三棱、莪术、昆布、牡蛎;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鸡血藤、紫河车;脾胃虚弱加白术、大枣、炙甘草,脾肾阴亏加枸杞子、淮山药、熟地;寒凝气滞加小茴香、干姜。 |
【临床疗效】 治疗31例,痊愈2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6.8%。 |
【处方来源】 邱颖恒。 |
【按 语】 方中当归、丹参、川芎活血祛瘀;炮甲珠祛瘀散结,消肿排脓;茯苓、苡仁利水除湿,健脾渗泄,苡仁还有排脓消痈之功,青皮疏肝破气,常与桔核配用理气散结止痛;海藻化痰软坚散结,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该二药又往往与海藻、桔核配用,治疗症瘕结块。全方配伍用治输卵管卵巢炎,尤以慢性者疗效最佳。(李祥云)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主治急、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子宫肌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等。 |
【处方组成】 蚤休15克、紫地丁15克、虎杖15克、当归10克、川楝子10克、玄胡10克、川芎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蒲公英;血热甚加丹皮;湿热甚加黄柏;湿重加车前子、萆邂;瘀阻加山楂肉、桃仁、败酱草,有包块加三棱、莪术、昆布、枳实、生鸡金;腹部胀痛加枳壳、香附;腹部刺痛加乳香、没药、失笑散;腰部酸痛加川断、寄生。 |
【临床疗效】 治疗44例,痊愈20例,显效11例,好转13例。一般服药60剂即愈。 |
【处方来源】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张述黄。(李祥云)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散结止痛。主治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肌炎等。 |
【处方组成】 大黄6克、黄柏6克、姜黄6克、白芷6克、陈皮3克、厚朴3克、苍术6克、炒艾叶12克、红花3克、透骨草12克、红藤6克、防风3克、乌头15克、泽兰12克、没药3克、乳香3克、丹参9克、天花粉15克、香附3克,上药共研细未,用热水加适量白酒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敷于患处,布袋上还可加热水袋,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每日1次,敷半小时至6小时,每袋可敷用3-4次。皮肤溃烂及经期禁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痊愈16例,显效25例,好转9例。 |
【处方来源】 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妇科。(李祥云)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懈,排脓消肿止痛。主治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包块,输卵管积水等。 |
【处方组成】 桂枝8克、丹皮8克、芦根20克、冬瓜子20克、桃仁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恶寒,口渴便秘加芒硝、大黄、银花、连翘;阴痒、带下粘稠、秽臭加龙胆草、山栀、生地;尿频、尿急加木通、车前子、匾蓄;脓肿形成,透托不畅加当归、黄芪、银花;有包块者加玄参、浙贝母、牡蛎、山柯、鸡内金、鳖甲:输卵管积水者加赤小豆、防己、车前子、肉桂、泽泻;月经过多去桃仁,加蒲黄、茜草、乌贼骨、龙骨、牡蛎等。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痊愈1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3.3%。 |
【处方来源】 湖北省应城市中医医院彭景星。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李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