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年血,益气摄血,活血化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黄芪30一60克、白芨15克、黄精15克、甘草15~30克、丹皮20克、阿胶10克、赤芍10克、连翘10克、白茅根30克、丹参30克、仙鹤草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血热型加黄芩10克、紫草30克;气虚型加党参15克、大枣IO枚:阴虚型加地骨皮30克:血瘀明显加三七粉6克(分2次冲服)。 |
【临床疗效】 治疗70例,总有效率为85.7%,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P值<0.001,有非常显著差异。 |
【处方来源】 陕西省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晋源等 |
【按 语】 方中黄芪、黄精、甘草健脾益气摄血:丹皮、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琼血;连翘、茅根清热凉血止血;阿胶养血止血;白芨、仙鹤草收敛止血。诸药配伍。使清热凉血不损脾气,收使用止血但不留瘀,全方可收气血同治之效。(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止血活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商陆(先煎)20克、仙鹤草30克、生地榆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萸10克、丹参10克、黄芪15克、首乌15克、熟地15克、玄参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阴虚有热者减党参、白术,加黄柏、知母、丹皮、鳖甲;气虚者加茯苓、大枣;脾肾虚寒者去玄参,加附子、菟丝子、破故纸;瘀血内阻者加失笑散。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痊愈(血小板在10万/立方毫米以上,无出血,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复发)38例。好转(血小板提高2-3万/立方毫米,症状缓解,无明显出血倾向)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 。 |
【处方来源】 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杨进。 |
【按 语】 方中重用商陆一味,且煎煮时间宜久,有扶正补虚、止血生血功能;仙鹤草宁血止血,以利生血消斑;党参、黄芪、熟地、首乌等能滋补脾肾,益气养阴,利于治本;因商陆有小毒,大量服用,偶有胃肠道不适的副作用,故须久煎去毒,另以甘草调解。高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补血行血,凉血,收敛止血。主治血小板减少。 |
【处方组成】 土大黄9克、仙鹤草30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9~15克、党参9~15克;血虚者加当归9一15克、阿胶9一15克(烊化冲服);食欲欠佳、消化不良者加白术9-15克、焦三仙各9克;大便秘结者土大黄可加至12一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62例,有57例血小板回升到10万/立方毫米以上,4例有不同程度的回升,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39%。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
【处方来源】 河北省肿瘤研究所刘少翔等。 |
【按 语】 土大黄和仙鹤草均有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本方对血象中其余正常、仅血小板降低音疗效较好,全血减少者则效果较差,对严重的骨髓抑制效果尚不理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凉血,清热,止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白藓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25克、仙鹤草50克、丹皮20克、地榆炭20克、生地炭20克、双花20克、丹参30克、三七20克、羚羊角10克(锉细末)、紫草2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热毒内蕴型加黄连、虎杖、生石膏、栀子、胃热灼阴型加生石膏、石斛;脾肾虚型加党参、茯苓、山药、白术、枸杞子;鼻衄不止加栀子、白芷、黄柏,重用自藓皮、仙鹤草;紫癜、瘀斑不消者加牛蒡子、蒺藜,重用白藓皮;血瘀者加红花、赤芍。 |
【临床疗效】 治疗44例,其中热毒内蕴型22例,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效2例;胃热的阴型15例,治愈11例,好转2例,无效2例,脾肾虚型11例,治愈8例,好转2例,无效1例。在治愈的35例中,血小板计数多恢复在12万/立方毫米上下,出血症状均消失,6个月后追访无复发。 |
【处方来源】 吉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赵洪斌等。 |
【按 语】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本病每现出血症急迫时,治以止血为本,扶正固本为辅。本方中白藓皮、仙鹤草等药均有凉血、清热活血之功,审因辨证,灵活加减,每取显效,一俟血止标缓,即应扶正以固本,以防标变,但忌用寒凉收涩之品,以防凝蓄成瘀,新血不生变症丛出。白藓皮、仙鹤草等品配伍使用,又能促生血小板,提高血色素,再佐以滋补,健脾之剂,可收全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养阴,活血止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黄芩18克、炒栀子10克、五味15克、玄参2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蒲黄10克、三七4克、地榆炭30克、白芍30克、石苇3o克、红枣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口渴、大便干结者加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反复发作者加用三白散(白芍100克、云南白药60克、白矾30克。共细未过筛,装胶襄。每服7~8粒,日服2一3次),鼻衄重者加马勃12克、赭石30克;白细胞减少者加太子参20克、黄芪30克;女性月经过多者加赤石脂30克、紫草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复发)32例,好转(临床治愈,但停药后反复)6例,无效2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王健中。 |
【按 语】 王氏认为,活血之品在本病急性期应少用,至慢性期可随同敛阴药使用。恢复期使用三日散,对巩固疗效有一定的作用。(施惠君)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健脾统血,主治脾失统摄型血小板减少症。(2)方功能滋阴藏血。主治肝不藏血型血小板减少症。 |
【处方组成】 (l)生黄芪100克、白茅根60克、五味子60克党参40克、茯苓40克、当归30克、白术2克、枸杞20克、阿胶20克、三七10克。(2)龟版80克、牡蛎60克、黄柏60克、白茅根60克、侧柏40克、地榆40克、枸杞30克、杜仲30克、黄芩30克、地骨皮20克、山栀20克、三七10克。 上两方各研末,炼蜜为丸,每丸含药5克。每次1丸,日服2次。30天为1疗程。每疗程前后各查血小板1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2例,痊愈(出血停止,紫癜及症状消失,血小板总数达10万/立方毫米以上,半年随访无下降)14例,显效(血小板回升大于2万/立方毫米,但总数不足14万/立方毫米,主要症状消失,出血及紫癜明显减少)18例,有效(血小板回升不足2万/立方毫米,出血减少,症状减轻)10例。 |
【处方来源】 陕西省第九棉纺厂职工医院李宗圣等。 |
【按 语】 脾失统摄型所见一派脾失健运、血失统摄之象,故重用黄芪,伍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升阳,统摄有权,气虚阴火诸证可除,故血亦止;当归和血,佐三七化经络之留瘀,血止斑消;阿胶、枸杞补血生精以止血;五味子收气血之耗散;白茅根、茯苓健脾利水,水行血亦行,故症除。肝不藏血型以龟版为君,位阿胶、牡蛎、枸杞滋阴填髓,潜浮越之相火而止血;黄柏、地偷、侧柏凉血泻火,宁血之妄行;阳络伤则血上溢,用黄芩、茅根、地骨皮泻火止鼻衄,地骨皮还兼除烦;杜仲性沉降补肝,取止血补肝而不伐肝之意。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川芎15~30克、丹参15~30克、当归15一30克、红花8一12克、血鸡藤15一60克、赤芍2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者加党参15一3o克、黄芪或山药15~30克、脾胃虚弱者酌加白术15克、茯苓10克、山楂10克、谷芽20-30克、陈皮10克、厚朴15克;肾阳虚者加巴戟15克、菟丝子15克;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有感染者酌加蒲公英、千里光各20~30克、射干15克、山豆根10克、蚤休8克、板蓝根15克、贯仲15克、黄连8克;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值女性月经期暂停本方3一5天,或减少活血化瘀中药剂量,改服凉血止血之品如生地3O克、丹皮20克、白茅根3o克、地榆50克、小蓟20克、旱莲草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1例,有效28例(90.32%),无效3例。 |
【处方来源】 四川省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邓有安。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实热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方功能滋阴清热止血;主治虚热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方功能补气养血摄血;主治气血两虚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1)生地12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丹皮9克、仙鹤草30克、槐花9克、白茅根30克、羊蹄根9克,水煎服。 (2)知母9克、黄柏9克、生地12大象、旱莲草15克、槐花9克、仙鹤草30克、藕节12克、白茅根30克、炒茜草12克,水煎服。 (3)人参3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当归9克、熟地9克、仙鹤草30克、阿胶12克、藕节12克、白茅根30克、槐花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壮热者加大青叶、板蓝根、生石膏;便血加服三七粉2.5-5克。眼底出血如生石块、龟版、蕤仁;月经量多加煅龙骨、煅牡蛎;阴虚阳元加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 |
【临床疗效】 治疗24例,基本治愈9例,明显好转11例,无效例。 |
【处方来源】 吉林省梨树县医院张荣久。 |
【按 语】 本方名和剂量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仙鹤草根10一100克、红枣50一100克、牡蛎10克、甘草10克、连翘10克、丹参10克,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2例,一般5剂后临床症状改善,血小板计数均有升高,10剂后血小板上升10至15万/立方毫米者12例,15万/立方毫米以上者10例。 |
【处方来源】 安徽省肖县人民医院沙炳义 |
【按 语】 沙氏认为仙鹤草根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况而异,一般1岁以内者10克,2至4岁者20克,5至6岁者30克,7至12岁者50克,成人100克。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血,补肾助阳。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处方组成】 炙甘草30克、黄芪15克、黄精30克、当归18克、仙灵脾15克、生地黄15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生苡米30克、小蓟10克、茜草10克、白茅根30克。制成浓缩煎剂,每瓶200毫米(含土方4剂量),每次25毫升,每日2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9例,其中气虚型8例,症状及出血倾向有明显改善,血小板有明显上升,阴虚血热型1例,症状及出血倾向有所改善,血小板较治疗前稍有升高。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孙颖立等。 |
【按 语】 本方重用炙甘草、黄芪、黄精以益气摄血;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仙灵脾助肾之阳以增强阳气升发之功;小蓟、夏草、白茅根活血止血。据报道,长期服用炙甘草可引起激素样副作用,如浮肿、高血压等,故在方中加用茯苓、泽泻、生苡米以健脾利水,意在减少灸甘草所引起的激素样副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本组无1倒出现上述副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
【功能主治】 功能补气养血。主治血小板减少症。 |
【处方组成】 乌骨鸡、熟地、益母草、党参、黄芪、当归、丹参、茯苓、川芎、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鹿茸、白芍、川断、白术、枸杞子、砂仁、芦子、人参、延胡索、香附、黄芩、白薇、甘草,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克。血小板低于5万/立方毫米,每日2次,每次1丸;若血小板在10万与 5万/立方毫米之间,每日1次,每次1丸。儿重口服1次,每次1丸;1岁以下每日2次,每次半丸。治疗时问~般在4个月以上。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2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用81.9%。 |
【处方来源】 江苏省连云港人民医院杨有富。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施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