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消食导滞,行气消积。主治纳呆,不思乳食,嗳吐酸腐,腹痛,大便秘结等。 |
【处方组成】 厚朴、茯苓、陈皮、广木香、槟榔、建曲、谷芽、麦芽、石斛、灯芯,按常规剂量,研未。 |
【辨证加减】 兼有风寒加苏叶、荆芥;兼有风热加银花、连翘;兼有暑湿加藿香、佩兰、香藿;食滞发热加生石膏、连翘;脾虚食滞去厚朴、摈榔,加北条参、白术、莲子。 |
【临床疗效】 治疗1000例,1~3天治愈569例,4~7天治愈290例,8天以上治愈112例。无效29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张介安。 |
【按 语】 小儿积滞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脾胃素虚,兼感外邪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以致饮食停积,气滞不行而成,治疗当以消导为主。本方以厚朴、木香行气宽中;陈皮、茯苓健脾和胃;槟榔消积导滞;建曲、谷芽、麦芽消食化滞;石斛、灯芯养脾胃之阴而清内热。积滞一去,脾胃功能则复,积滞可愈,本方补而兼消,补而不过,消而不伐。在服药过程中宜少食或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以免复损脾胃之气,有碍本病康复。(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治纳呆厌食,面色无华,嗳呕酸腐,神疲乏力等。 |
【处方组成】 炒山药5~10克、炒扁豆3~5克、土炒白术3~5克、鸡内金3~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卫外不固加生黄芪、防风;夜寐不宁加灯芯、竹叶,钩藤、生龙骨、生牡蛎;便秘腹胀加焦槟榔、炒莱菔子;脾肾不足甚者加龟版、鳖甲、山萸肉;胃阴不足加石斛、北沙参:胃热嗜异加乌梅、青蒿、黄芩。 |
【临床疗效】 治疗1215例患儿,痊愈293例,显效322例,好转58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8.9%。 |
【处方来源】 北京市东城区钱粮门诊部王德润。 |
【按 语】 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不节及其他疾病等因素容易损伤脾胃,胃伤则纳差,脾伤则运化失调而成积滞。本方针对脾胃虚弱的乳食停滞而拟,以淮山药平补脾胃;扁豆补脾不滋腻,化湿不燥烈;白术健脾燥湿;鸡内金消食导滞。全方为甘平之品,补而不腻,补中寓消,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复而积滞自除,对不宜过用苦寒药的患儿起到益脾护胃又兼益他脏之功。在用本方治疗时,须辅以饮食调护,在服药中禁食生冷,控制甜食和偏嗜等,可确保疗效。(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止痛,安蛔消积。主治虫积食滞、气滞血瘀的小儿积滞。 |
【处方组成】 使君子10克、榧子8克、川楝子10克、神曲8克、楂肉10克、乌梅3枚、木香6克、茯苓6克、白芍8克,每日1 剂。温水浸泡半小时后文火浓煎,半饥饱温服,数次服完。 |
【辨证加减】 以驱虫为主且大便不溏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川楝子易苦楝根皮6克;便溏者加石榴皮8克,腹部膨胀者加槟榔8克;疳积加疳积草10克。 |
【临床疗效】 以驱虫为主且大便不溏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川楝子易苦楝根皮6克;便溏者加石榴皮8克,腹部膨胀者加槟榔8克;疳积加疳积草10克。 |
【处方来源】 福建省厦门市中医医院吴逸华。 |
【按 语】 小儿积滞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寄生虫停积肠胃,致使肠胃气滞,引起中焦气机阻遏而出现纳呆腹痛等症。本方以使君子、榧子驱虫消积;木香行气止痛:乌梅安蛔和中;川楝理气杀虫;神曲、楂肉消食和胃;茯苓渗湿健脾;白芍缓急止痛。全方杀虫而不碍胃,驱邪而不伤正,诚为幼儿消积之良方。(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消积导滞,开胃进食。主治小儿积滞。 |
【处方组成】 (1)神曲45克、麦芽45克、山楂45克、茯苓15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连翘15克、谷芽10克、鸡内金15克、枳壳10克、川朴15克、砂仁5克、焦摈榔15克、莱菔子10克。(2)生大黄20克、酒军20克、僵蚕15克、胆星20克、天竺黄15克、冰片1克、姜黄5克。上药共为细未,以2:1比例服用,每日服2~3次。婴儿每次0.5~l克,幼儿每次1-2克,学龄前儿童每次2~3克,学龄儿童每次3-4克。 |
【辨证加减】 若病程较长、症状较重的患儿采用汤剂治疗,以香砂枳术丸或枳实导滞丸化裁。 |
【临床疗效】 治泞100例。全部病例近期疗效满意,一般为 |
【处方来源】 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杨秀婷。 |
【按 语】 小儿积滞在临床上分实证和虚实夹杂两型,而又以实证为多,积久化热者居多,故本方中重用大黄攻积导滞,效果满意,患儿常于通便后诸证相继消失。从现代药理看,大黄可能有调节胃肠植物神经功能。本方既可消食导滞又可荡涤积热,治疗小儿积滞证见虚中夹实,积久化热,效果满意。在服用药物同时,应注意调节饮食。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叶伟成)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健脾,消食导滞,祛虫安蛔。主治纳呆厌食,食而不化,腹痛时作等症。 |
【处方组成】 乌梅18克、槟榔9克、川椒5克、党参10克、黄柏6克、淮山药15克、白术6克、陈皮6克、枳壳6克、神曲3克、山楂3克、麦芽3克、茯苓10克、甘草5克。每煎取100毫升,学龄儿童3次分服,学龄前服1/2,3岁以内服1/3,连服3天,停3- 4天再服。愈后每周服之剂,以巩固疗效。 |
【辨证加减】 虫症为主加重乌梅、槟榔之药量,便秘加大黄;脾虚易感去川椒、槟榔、枳壳、黄柏,加黄芪、防风;肉食消化不良加内金,寒重加干姜,去黄柏;阴虚有热减枳壳、川椒,加沙参、麦冬。石斛、地骨皮。 |
【临床疗效】 治疗24例,有效为22例,无效为2例。 |
【处方来源】 河北省第255医院小儿科李振基。 |
【按 语】 小儿积滞部分因虫症而致,积滞和虫症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治疗时既要消积除虫,又要补脾健胃。本方酸苦辛甘俱备,既有安蛔祛虫、止痛下气之用,又有健脾益气、开胃燥湿之劝,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正合治疗虚实夹杂之小儿虫症积滞,本方还可用于胃弱脾虚之积滞。(叶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