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闭合骨折(方数:8)

人体有206块骨骼,其中颅骨29块,四肢骨126块,躯干骨51块,各个部位均可因为遭受外力的伤害,而使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这就是通常所指的骨折。骨折是人们日常损伤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病症,它可由于生活损伤、交通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运动损伤、灾害损伤、战争损伤等因素造成。骨折的治疗  比较复杂,疗程也比较长。其治疗方法众多,但可归纳为两大体系:西医骨科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手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四肢闭合骨折 
(方数:8)

人体有206块骨骼,其中颅骨29块,四肢骨126块,躯干骨51块,各个部位均可因为遭受外力的伤害,而使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这就是通常所指的骨折。骨折是人们日常损伤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病症,它可由于生活损伤、交通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运动损伤、灾害损伤、战争损伤等因素造成。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疗程也比较长。其治疗方法众多,但可归纳为两大体系:西医骨科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一般不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中医骨伤科主要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局部固定+中药外敷内服+及时功能锻炼。祖国医学对骨折的治疗,根据文献记载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已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闭合骨折三期分治理论与方法,对指导临床有其积极作用。骨折三期的划分,一般认为骨折开始的两周左右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二--四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骨折四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此骨折三期分治,虽有一定的原则性与规律性,也有其灵活性,不能拘泥不变,还要根据人体的差异而不同,如体质的强弱、骨折的部位等因素而考虑辨证施治。此骨折三期分治学说与骨折愈合机制的“瘀去、新生、骨合”也完全一致。现代医学认为骨折愈合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这与中医骨折三期分治的学说也相吻合。(陈志文)

朱砂没药

【功能主治】
    功能化瘀消肿止痛。主治骨折初期瘀血积聚疼痛难忍等证。
【处方组成】
    血竭60克、辰砂6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地鳖虫30克、自然铜30克、生军30克、红草60克、归尾120克、雄黄24克、参三七15克、黄麻灰45克、冰片3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服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辨证加减】
    如瘀血渐化,疼痛转缓,可给服二藤舒筋丸,处方如下:忍冬藤青风藤五加皮、归尾、杜仲木瓜桑枝青皮熟地、白茯苓、金毛狗脊各140克,陈皮泽兰各180克,川牛膝、川断、赤芍各90克,雄黄24克、丝瓜络12克。上药研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1日2次,温开水送吸。
    如肿胀大部消退,已无潮红发热现象,瘀斑已转成淡黄色或已消失,并且断骨已有接续象征之时可换贴伤骨药,处方如下:全当归、黄芪川芎、豆豉、生军、生地白芷苍术、官桂、川乌各72克,山奈、升麻、吴萸、麻黄细辛良姜红花各60克,丹皮、草乌赤芍防风独活、首乌、羌活各48克,蓖麻子100粒去皮。上药共研细末,煎后放入广丹1500克收膏。
【临床疗效】
    治疗闭合性骨折3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在10-50岁。治疗结果:治愈31例,占79.5%;进步3例,占7.7%;进步后中断治疗4例,占10.3%;自动转院1例,占2.5%。
【处方来源】
    江苏省中医院骨科诸方受。
【按 语】
    上文39例闭合性骨折,受伤后肢体青紫肿胀,故以本方治伤筋损骨,瘀血滞痛,青紫肿胀等。而二藤舒筋丸则治伤筋及骨折后期,筋寒筋缩,伤处酸痛。伤骨药方则另有一功,专治一切跌打损伤,瘀气凝滞,并用于久年劳伤,筋骨酸楚,血气不和等。(李麟平)

接骨散

【功能主治】
    功能散瘀定痛,续筋接骨。主治骨折。
【处方组成】
    釜脐墨、陈小粉、黄柏,制乳香、制没药栀子姜黄、参三七、骨碎补、螃蟹壳。釜脐墨研碎过筛,陈小粉炒后研末,两药混匀,加适量米醋,放在勺中煎熬片刻使成糊状,冷却后加少量朱砂及余药之细末即成。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41例,其中男性131例,女性110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3岁;新鲜骨折230例,陈旧骨折11例;上肢骨折151例,下肢骨折84例,其他骨折6例。对骨折病例,首先运用整骨手法予以整复,在对位对线良好的基础上即用本方醋调外敷骨折处。用牛皮纸贴上,然后用小夹板固定,l周换药1次。一般4-5天基本消肿,疼痛减轻;10-20天可见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25天左右,治愈率达94.7%。
【处方来源】
    江苏如东县中医院伤骨科钱忠权。
【按 语】
    本方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效,主要借助于敷药的粘性与骨折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成骨细胞活跃,促使骨质钙化,而且有利于骨折助愈合。(陈志文)

血竭胶囊

【功能主治】
    功能消肿止痛接骨。主治骨折瘀血结滞。
【处方组成】
    将单味广西血竭研成细末,用100目筛过筛,装入胶囊(每粒0.5克),分装备用。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7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治疗先以手法复位,再小夹板固定,内服本方,每天3次,每次4-6丸。观察32例,均于用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开始有止痛作用,24-36小时基本消肿。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情况,对不同部位,分别在5、7、10、14、21、28天作X线摄片复查,最早出现骨痂时间为7天,一般在10-28天内均可见有不同程度骨痂生长。
【处方来源】
    广西军区直属门诊部冯礼华。
【按 语】
    血竭性甘、咸、平,无毒。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治疗打伤折损、一切疼痛。本方配合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具有消肿止痛快,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方法简单,使用安全等优点。(李麟平)

三大药酒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定痛,接骨续筋。主治跌打损伤,骨断筋伤。
【处方组成】
    三分三、大驳骨、自然铜、骨碎补、土元地龙、枳头、重楼虎杖胡椒各2.5克,制穿山甲、红花血竭鸡血藤桑寄生牛膝川芎、川断各5克。上药并研细末,放入50度粮食酒500毫升,搅匀,沉淀48小时后过滤,自溶器上添蒸馏水少许至全量500毫升即成。成人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6小时1次。儿童酌减。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00例,分为对照组(100例)、用药组(100例)比较。其中男性146例,女性54例;闭合性骨折190例,开放性骨折10例。所有骨折均先行整复固定,其中用药组内服本方。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用药组较对照组提前,用药组为30天,而对照组为61天。
【处方来源】
    解放军某部陈明源等。
【按 语】
    骨折筋伤者,肢体伤于外,而气血损于内,瘀血停滞,经络不通,肿胀疼痛。本方不但破血定痛,而且重在滋补肝肾,一方并用两法,加快了骨折愈合的过程,缩短了疗程,易为患者接受。本方名由编者所拟。(陈志文)

接骨草

【功能主治】
    功能消肿止痛接骨。主治骨折。
【处方组成】
    将新鲜接骨草叶500克掏烂,加少许乙醇,炒至略带黄色。然后文火煎6-8小时,挤出药汁过滤,配成45%酒精浓度的药酒500毫升(1:1浓度)便可应用。也可将接骨草叶量加倍,按上法制成2:1浓度。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296例,其中男219例,女7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岁半;闭合性骨折258例,开放性骨折38例。所有骨折均以小夹板固定,然后将接骨草酒滴入夹板下纱布浸湿为宜,每天2-3次。一般3-4天基本消肿,平均6.4天完全消肿;药后1周疼痛消失;骨痂开始生长平均时间为12.9天;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23.9天;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37.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9.2天。本组有38例开放性骨折,运用本方后,伤口愈合良好。
【处方来源】
    海南省农垦局海口医院骨科。
【按 语】
    本方有消肿止痛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且可使患处末梢血管扩张,促进骨痂生长,从而有助于加速骨折的临床愈合。(李麟平)

三黄油胶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散瘀。主治骨折后红肿疼痛。
【处方组成】
    大黄、川柏、黄芩各15克,共研细末,调入红玉膏(东丹30克、锌氧粉30克、白凡士林240克)即成。用法;先在患处局部敷三黄油胶,再在外层包敷三色敷药,方为:黄荆子(去衣炒黑)4O克、紫金皮(炒黑)240克、全当归、五加皮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姜黄独活、花粉、怀牛膝威灵仙防风防已各60克、甘草18克、秦艽30克、川芎30克、连翘24克,和匀共研细末,用饴糖调和成糊状。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青枝骨折7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最大为14岁,最小为3个月;骨折部位:尺桡骨37例,肱骨4例,股骨8例,锁骨27例,胫骨2例。全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6天,其中愈合期最短为9天,最长者为27天。由于全部病例发生于儿童,且为不完全性骨折,故疗效颇为满意,其中良好对位而愈合的患者共66例,愈合后对位较差而不影响功能活动的共12例。
【处方来源】
    江苏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福贻
【按 语】
    青枝骨折好发于儿童,其原因为儿童的骨骼娇嫩,钙质较少,故倾跌等暴力沿长骨纵轴的传导而产生骨折的机会较多。又四肢长骨和锁骨为青枝骨折好发部位,因该处骨骼细长,且接受间接暴力的机会较多,故亦为好发之原因。在青枝骨折的治疗方面,应着重在整复和固定两个关键。本方对骨折局部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李麟平)

接骨四黄膏

【功能主治】
    功能消肿止痛,去瘀生新。主治骨折。    
【处方组成】
    接骨草6份,大黄黄芩黄柏黄连各1份。上药研细末,用时取药适量,加等量香油或凡士林,文火煎至膏状,待凉后敷于骨折部位,2-4天换1次药。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在常规整复、固定的基础上,应用本方治疗骨折321例,其中男172例,女59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个月。本组病例全部是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211例,陈旧性骨折20例;四肢骨折204例;躯干骨折27例,经治疗后,未发现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情况。平均消肿止痛时间5.5天,骨痂生长时间9天,临床愈合时间26.1天,骨折愈合时间36.5天。
【处方来源】
    四川省巫山县大昌医院马伴友。     
【按 语】
    接骨草,又名接骨木、小驳骨,具有消肿止痛,接筋续骨之效,为本方主药;大黄黄芩黄柏黄连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去瘀之功,临床应用无副作用。(李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