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通络,行气活血,涤痰。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处方组成】 白附子30克、僵蚕30克、钩藤30克、蝉蜕30克、海风藤30克、防风30克、川芎27克、制马钱子9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日3次,每次1至2丸。 重症及久病患者,在瘫侧面部找出具有麻、胀、痛感比应点,用单手拇指先按后揉,使其发热,并练习瘫痪面肌随意运动,每日5至6次,每次10至15分钟。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年半,平均47.2天。痊愈15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93.3%。有效病例中,一般在服药5至7天见效。痊愈疗程最短9天,最长108天,平均36天。 |
【处方来源】 马青云等。 |
【按 语】 本方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为主,兼入涤风痰之品,对“风邪外袭,风邪入中”类型较为适宜,因此对本虚标实之急性患者疗效较好,但对病程长、久病不愈、以虚证为主者疗效较差。(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益气养血。主治面神经麻痹。 |
【处方组成】 白附子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钩藤10克、浙贝母10克、防风10克、全蝎6克、羌活6克、蝉蜕6克、甘草6克、地龙6克、僵蚕6克、天麻12克、蜈蚣5条。将上药研成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
【辨证加减】 虚证宜加益气之品;实证可加疏风祛湿之药,并可配合针刺治疗。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病程在2年以上者3例,3个月以内者27例。痊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服药时间最长2个月,最短10天。 |
【处方来源】 四川泸定德成医院范述方(胡国庆)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解表,通经活络,填补元气。主治面神经麻痹。 |
【处方组成】 全虫9克、蜈蚣2条、僵蚕9克、细辛3克、桂技9克、白附子6克、川芎9克、当归9克、白芷9克、羌活9克、防风9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葱白3节为引,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 服药前葱白生吃,可加面部穴位透刺拔罐疗法。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8例,其中左侧76例,右侧52例。总有效率为98.7%,服药3至20剂。 |
【处方来源】 河南睢县中医院聂汉云(胡国庆)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 |
【处方组成】 麻黄10克、附片10克、细辛6克, 苡仁20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生赭石15克、甘草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风胜者加防风10克,僵蚕10克;寒胜者去当归、黄芪,加桂枝10克、羌活6克;湿胜者加苍术15克、防己12克;病程久者可选用全蝎、牡蛎、白芍、石决明、木贼、地龙、乌梢蛇等。 |
【临床疗效】 治疗132例,痊愈118例,占89.4%;好转11例,占8.3%;无效3例,占2.3%。 |
【处方来源】 四川渠县临巴区卫生院余立中(胡国庆) |
【按 语】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