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肺脓肿。 |
【处方组成】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芦根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20克、知母15克、连翘15克、桃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有发热恶寒表证者加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热毒炽盛、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栀子10克;胸胁疼痛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合欢皮15克;咯血咳痰带血者加三七粉(冲服)3克、白芨10克、血余炭10克、藕节炭10克;气虚多汗者加黄芪30克、麻黄根20克、党参15克。 治疗后期高热已退,脓痰消失,X线胸片显示病变基本吸收,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时改服益气养阴、清解余毒的副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山药6克、百合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87.5%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胸痛消失,白细胞总数少于10000/立方毫米,X线胸片显示病变完全吸收或留残余阴影),6.3%好转(脓痰减少或变为泡沫样痰,白细胞总数略有下降,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变吸收1/2者),6.2%无效(脓腔不改变)。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昌潍结核病防治院赵永兴。 |
【按 语】 对有液化脓溃者,在服药过程中可配合体位引流排脓。(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化痰,清热利湿。主治风邪痰热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熟牛蒡12克、荆芥9克、连翘12克、山栀9克、丹皮12克、黄芩6克、白蔻仁3克(后下)、藿香12克、佩兰12克、薄荷3克(后下)、夏枯草15克、玄参9克、石菖蒲9克、炙僵蚕9克、赤芍12克、猪苓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恶寒发热加清水豆卷12克、桑叶9克;咽痛加苦桔梗6克、赤芍9克;咳痰粘稠加陈皮6克、象贝母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7例,显效4例,有效3例。 |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藿香15克、佩兰15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六一散12克(包)、制苍术9克、泽泻12克、板蓝根20克、蒲公英15克、茵陈15克、野菊花9克、赤芍9克、夏枯草12克、炙僵蚕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作时腮腺区如有肿胀压痛加荆芥、防风各9克、桑叶9克、清水豆卷12克;苔薄腻者去苍术,加陈皮6克;大便干燥加瓜蒌仁12克、杏仁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8例,显效(服药后6个月以上不复发,肿胀消退,导管口分泌液清)4例;有效(服药后3-6个月内不复发,肿胀消退,导管口分泌液清)4例。 |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化痰软坚。主治气虚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黄芪9克、炒党参9克、炒白术9克、荆芥9克、防风9克、蔓荆子9克、炙僵蚕9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20克、赤苓12克、猪苓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腮腺区肿胀加广郁金9克、赤芍9克、丹皮9克、丹参9克;发热头痛加桑叶9克,清水豆卷12克;咽痛加薄荷6克(后下)、熟牛蒡12克;胃纳差加陈皮6克、炒谷麦芽各1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例,显效2例,有效1例。 |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
【处方组成】 生地12克、知母9克、玄参9克、天花粉15克、石斛12克、太子参30克、黄芪12克、杞子9克、黄芩9克、赤苓12克、猪苓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腮腺区肿胀加桑叶、炙僵蚕、熟牛蒡;日内有咸味加煅牡蛎30克(先煎)、陈皮6克;大便溏薄加炒白术12克;大便干燥加瓜蒌仁1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2例,全部显效。 |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