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方数:5)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胀,有时突然从腮腺导管口流出稠而有咸味的液体,随之胀痛减轻,甚至消失;持续性腮腺区疼痛、不适,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口臭等;进食或看见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唾液分泌量增加,导管排出受阻,即加剧腮腺区的疼痛与肿大,停食后症状又逐渐消失。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引起本病的常见感染细菌是绿色链球菌与肺炎双球菌。急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方数:5)

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胀,有时突然从腮腺导管口流出稠而有咸味的液体,随之胀痛减轻,甚至消失;持续性腮腺区疼痛、不适,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口臭等;进食或看见食物,尤其是酸性食物,唾液分泌量增加,导管排出受阻,即加剧腮腺区的疼痛与肿大,停食后症状又逐渐消失。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引起本病的常见感染细菌是绿色链球菌与肺炎双球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也可能转变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导管排泄功能紊乱,如涎石、异物或瘢痕挛缩,使导管狭窄或阻塞,阻碍涎液排出,涎液滞留引起逆行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源性感染、逆行性感染、淋巴源性感染。
仔细检查腮腺局部对诊断本病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进食与腮腺疼痛、肿大的关系;腮腺导管口发红、水肿;挤压腮腺从导管口流出脓性成粘稠分泌物对诊断亦有帮助。X线摄片检查,如导管腔粗细不匀,形似腊肠;有的缩窄变细,甚至消失,末级分支导管扩张,腺泡被破坏,脓腔形成,造影剂成团状聚集,形似针头大或较大的团块状或葡萄状阴影,可帮助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如采用导管内注射抗菌素、造影用碘油;采用超短波、红外线、氦氖激光等物理疗法:如有涎石应先去除涎石,导管狭窄应先扩大导管。一般先药物后考虑手术。
中医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对本病有不同的名称,以发病部位来定名为“发颐”;以发病原因来定名为“汗毒”。中医认为由于伤寒和温病后发汗未尽或疹痘未透,以致余邪热毒未能外达,结聚于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结于腮颊所致。又邪毒留滞,脾胃积热,循阳明之络脉上乘,日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脓。临床辨证时应先注意与痄腮区别,发颐与痄腮的不同点在于:发颐,病起缓慢,无传染,腮肿化脓会溃烂;痄腮,病起急骤,有传染,多发于儿童,腮肿不化脓。根据发病的深浅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别采用清解余毒、软坚散结、健脾化湿、透脓托毒等法,也可考虑腮肿病部以及导管内塞药治疗。(胡国庆)

清热解毒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肺脓肿。
【处方组成】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芦根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20克、知母15克、连翘15克、桃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有发热恶寒表证者加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热毒炽盛、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栀子10克;胸胁疼痛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合欢皮15克;咯血咳痰带血者加三七粉(冲服)3克、白芨10克、血余炭10克、藕节炭10克;气虚多汗者加黄芪30克、麻黄根20克、党参15克。
    治疗后期高热已退,脓痰消失,X线胸片显示病变基本吸收,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时改服益气养阴、清解余毒的副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山药6克、百合10克。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87.5%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胸痛消失,白细胞总数少于10000/立方毫米,X线胸片显示病变完全吸收或留残余阴影),6.3%好转(脓痰减少或变为泡沫样痰,白细胞总数略有下降,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变吸收1/2者),6.2%无效(脓腔不改变)。
【处方来源】
    山东省昌潍结核病防治院赵永兴。
【按 语】
    对有液化脓溃者,在服药过程中可配合体位引流排脓。(姜光华)

牛蒡消毒丹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化痰,清热利湿。主治风邪痰热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处方组成】
    熟牛蒡12克、荆芥9克、连翘12克、山栀9克、丹皮12克、黄芩6克、白蔻仁3克(后下)、藿香12克、佩兰12克、薄荷3克(后下)、夏枯草15克、玄参9克、石菖蒲9克、炙僵蚕9克、赤芍12克、猪苓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恶寒发热加清水豆卷12克、桑叶9克;咽痛加苦桔梗6克、赤芍9克;咳痰粘稠加陈皮6克、象贝母9克。
【临床疗效】
    治疗7例,显效4例,有效3例。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黄平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处方组成】
    藿香15克、佩兰15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六一散12克(包)、制苍术9克、泽泻12克、板蓝根20克、蒲公英15克、茵陈15克、野菊花9克、赤芍9克、夏枯草12克、炙僵蚕9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发作时腮腺区如有肿胀压痛加荆芥防风各9克、桑叶9克、清水豆卷12克;苔薄腻者去苍术,加陈皮6克;大便干燥加瓜蒌仁12克、杏仁9克。
【临床疗效】
    治疗8例,显效(服药后6个月以上不复发,肿胀消退,导管口分泌液清)4例;有效(服药后3-6个月内不复发,肿胀消退,导管口分泌液清)4例。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玉屏四君汤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益气,化痰软坚。主治气虚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处方组成】
    黄芪9克、炒党参9克、炒白术9克、荆芥9克、防风9克、蔓荆子9克、炙僵蚕9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20克、赤苓12克、猪苓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腮腺区肿胀加广郁金9克、赤芍9克、丹皮9克、丹参9克;发热头痛加桑叶9克,清水豆卷12克;咽痛加薄荷6克(后下)、熟牛蒡12克;胃纳差加陈皮6克、炒谷麦芽各12克。
【临床疗效】
    治疗3例,显效2例,有效1例。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

四君地黄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主治气阴两虚型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处方组成】
    生地12克、知母9克、玄参9克、天花粉15克、石斛12克、太子参30克、黄芪12克、杞子9克、黄芩9克、赤苓12克、猪苓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腮腺区肿胀加桑叶、炙僵蚕、熟牛蒡;日内有咸味加煅牡蛎30克(先煎)、陈皮6克;大便溏薄加炒白术12克;大便干燥加瓜蒌仁12克。
【临床疗效】
    治疗2例,全部显效。
【处方来源】
    沪第二医科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胡北平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胡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