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清热,和营,理湿。主治荨麻疹。 |
【处方组成】 紫草根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5克、赤小豆15克、连翘9克、白藓皮9克、赤芍9克、荆芥7克、蝉蜕5克、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26例荨麻疹,症状完全消失者123例,症状时愈时发者2例,无效1例。其中有1例患者遍体风团损害、入夜痒甚,烦躁不宁,曾服用扑尔敏及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等无效,改服本方1剂后,风疹块骤退,再服4剂,症状消失,获痊愈。 |
【处方来源】 福建省厦门大学医学院李呈瑞。 |
【按 语】 《外科大成》云:“风成则痒,盖为风者,火之标也,凡风客于皮肤作痒,起粟者,治宜疏风……若热内淫、内虚作痒者,又当凉血润燥。”李氏采用疏风、清热、和营、理湿之药组方,疗效满意。(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辛温解表,益气固表。主治寒冷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炙麻黄10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6克、白芍20克、代赭石20克、制首乌20克、麦冬12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黄芪12克,水煎分4次服,儿童酌减。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3例寒冷性荨麻疹。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者49例;绝大部分风团消退,痒感显著减轻,好转者9例;无效5例。 |
【处方来源】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医院段茂桂。 |
【按 语】 本方适用于寒冷性荨麻疹,如遇冷则发作者,风团常呈淡红或苍白色,多出现在颜面、耳廓、手背和下肢等部位,以冬春季节为多见,易反复发作。本方以炙麻黄、桂枝辛温解表,祛散风寒之邪为主药;党参、黄芪益气固表;代赭石安神镇静;首乌、当归养血和血。(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止痒。主治顽固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浮萍20克、蝉衣20克、防风20克、白藓皮15克、胡麻仁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偏风热者加牛蒡子15克、苦参15克、连翘15克;偏风寒者加麻黄15克、桂枝15克;奇痒难忍,发作频繁加地龙15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1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顽固性荨麻疹,均为多年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结果痊愈48例,有效2例。 |
【处方来源】 吉林省大安县静山卫生院高玉升。 |
【按 语】 本方以散风为主组方,按辨证论治,可加减辛凉药或辛热药,治疗风热型荨麻疹或风寒型荨麻疹,诸药配伍,疗效显著。(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解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主治慢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蝉衣6克、麻黄4.5克、生地炭12克、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荆芥4.5克、防风4.5克、当归6克、赤芍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党参9克、薄荷4.5克、浮萍9克、地丁草9克、川连3克、黄芩9克、蒲公英15克、黄芪9克、豆豉1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4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1例。痊愈19例,显效2例,一般7-14天开始见效,连服60天,以巩固疗效。 |
【处方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秦亮甫。 |
【按 语】 本方服药同时可兼用外洗方(樟木90克、苦参片30克、浮萍30克、明矾30克,用纱布包扎好入锅内加水3000毫升左右,煮10分钟后去纱布药包)洗浴或擦身,每日1次。用药期间忌食酒、辣、海腥、虾、蟹、羊肉、蒜、韭、雪菜等物。(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补中益气,活血养血,消风止痒。主治顽固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黄芪30克、肉桂6克、制附子6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熟地15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肤子30克、乌梢蛇9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2例顽固性荨麻疹,均获得良效。 |
【处方来源】 河南省新乡市人民医院苗聘三。 |
【按 语】 本方适用于迁久不愈顽固性荨麻疹。《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顽固性荨麻疹迁延日久屡治不愈,往往是患者素体虚弱或病久不愈,服用大量祛风疏表之剂,耗伤正气,造成气血两亏,卫外不固所致,若此时单以祛风活血止痒投之,则徒为伤正气,病必不愈。因此,应以益气补血为主,活血祛风止痒为辅,而本方治疗正是中肯之法。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辛温解表发汗。主治急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羌活10克、防风6克、炒苍术6克、北细辛1.5克、川芎6克、白芷6克、生地黄10克、炒黄芩6克、甘草6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水煎服。儿童用量酌减。 |
【辨证加减】 无寒热去生姜、葱白头;有风热去北细辛;因药物反应所致,重用甘草8克、绿豆30克;寄生虫(蛔虫)引起者,加槟榔10克、乌梅10克;反复发作者加净蝉衣、浮萍草、地肤子。 |
【临床疗效】 治疗152例急性荨麻疹,其中119例服药3剂痊愈;15例服药5剂痊愈;10例服药7剂痊愈;6例反复发作者,服药19剂症状好转,间有发作,再服本方仍有效;2例无效。 |
【处方来源】 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闵捷。 |
【按 语】 十味羌活汤原用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疾病,闵氏移用治疗急性荨麻疹,获得满意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泄热消疹止痒。主治荨麻疹。 |
【处方组成】 地骨皮6克、桑白皮10克、茯苓皮10克、生姜皮3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蝉蜕6克、生地12克、地肤子6克、赤芍12克、夏枯草10克、白蒺藜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荨麻疹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合并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白术、蒲公英、厚朴;发热甚者加黄芩、银花,加重连翘、夏枯草用量;水肿甚者加重茯苓皮用量,也可以用茯苓代之或加木通、苡仁等药;痒甚不得安寐者,除适当加重祛风药用量外,另加白藓皮、合欢皮、防风、首乌等药。 |
【临床疗效】 治疗23例,均获得痊愈,皮疹消失时间为5-7天。 |
【处方来源】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肖廷刚。 |
【按 语】 本方以地骨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为君药,取其宣肺祛风之功;而生地、连翘、夏枯草、赤芍凉营泄热为臣药;地肤子、蝉蜕、牛蒡子、白藓皮疏风泄热为佐。诸药互相配合,收效较快。本方主要适用于风热型、风热挟湿型的荨麻疹,阴虚气弱者不宜服用。(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泄热定惊,行水解毒。主治慢性荨麻疹。 |
【处方组成】 地龙割去内脏洗净晒干、研粉,将地龙粉1000克加注射用水,加热提取两次,每次半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50毫升,分3次加入等量95%乙醇,使沉淀并过滤,直至浓缩液加乙醇不再沉淀,取滤液除去乙醇,加注射用水至1000毫升,精滤灭菌灌封为2毫升安瓿,即成地龙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日。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显效38例,有效46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84%,一般见效时间为5-8天。 |
【处方来源】 陕西省兴平县医院李振基。 |
【按 语】 地龙含有多种氨基酸、胆甾醇、胆硷及嘌呤衍生物、核酸衍生物,已分离出一种含氮成分,有抗组织胺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这可能是治疗荨麻疹的主要成分。地龙是一种低等动物,作为异体蛋白,对于荨麻疹也可能符合一般非特异性脱敏疗法的作用,部分患者初用药发疹更多,疗效与用药次数相平行。(单一君) |
【功能主治】 功能解肌发表。主治各型荨麻疹。 |
【处方组成】 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6-9克、桂枝6克、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4-6枚,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汗而口渴者加知母;有汗口渴者加石膏、西洋参(或沙参)、花粉;汗出而口不渴者加重桂枝用量,疹团片大且色淡,舌质淡者,此为气虚无力,加高丽参、陈皮;周身瘙痒甚者加重葛根、麻黄用量,再加蝉蜕、白藓皮、玄参、生黄芪;若瘙痒昼轻夜重者,脉沉细而数、舌红,加生地、丹皮,或加少许阿胶(烊化,冲服)、鸡子黄均可;若病程迁延月余不瘥者,加炙黄芪、党参、丹参等。 |
【临床疗效】 治疗46例急性荨麻疹,服药l-7天后全部治愈,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5-10天后全部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
【处方来源】 新疆朱泉县卫生院刘法清。 |
【按 语】 本方解肌发表,除太阳、阳明之表邪,缓肌肉之挛急,药证相符,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本方发汗作用较强,故当症状消失后,应立即停服,谨防过汗伤正。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单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