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散风凉血,清热解毒。主治颜面丹毒,风热上扰症。 |
【处方组成】 牛蒡子10克、蒲公英12克、板蓝根15克、玄参12克、野菊花10克、黄芩6克、银花12克、连翘10克、丹皮6克、赤芍10克、僵蚕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2天。外敷紫草油,每日2-3次。 |
【辨证加减】 发于面部多用紫草油(紫草片30克、黄连3克、冰片O.3克、茶油500克,上药浸泡5天,慢火煮后过滤贮存备用),每日2-3次,用棉花签蘸涂患处。 |
【临床疗效】 治疗颜面丹毒4例,均获治愈。最短者3天,最长者10天,平均5天。 |
【处方来源】 闽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郑则敏(向熙瑞)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燥湿,解郁辟秽。主治慢性丹毒。 |
【处方组成】 苍术1000克,煎煮取汁浓缩成稠膏,另加蜂蜜250克,调匀,每日2次,每次1汤匙。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临床上采用本方治疗,多获满意效果。1例右小腿焮红肿痛屡发2年,甚至2月内发作3次。就诊时急性期已过,右小腿皮色黯紫,无灼热,略有触痛,脉细滑,舌红苔薄黄,经服用本方3个月而愈。1年后随访,丹毒未复发。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 |
【按 语】 本方对防止慢性丹毒的复发疗效显著。若遇上述类似病例,急性发作经处理红肿消退后,即可服本方2-3个月。1料约可服半月。(向熙瑞) |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解毒,利湿消肿。主治慢性丹毒。 |
【处方组成】 鹿角霜30克、麻黄5克、熟地30克、肉桂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川椒5克,水煎服。头2煎温服,第3煎熏洗患处。 |
【辨证加减】 局部皮色紫暗加丹皮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疼痛加乳香6克、没药6克。 |
【临床疗效】 应用17例,均属慢性丹毒虚寒型,除1例转口腔医院、2例下肢呈慢性水肿样改变而中断治疗外,其余均获良效。 |
【处方来源】 北京市第六医烷郑锦章。 |
【按 语】 慢性丹毒出现局部漫肿,疼痛不著,患处皮温稍低,皮色苍白或紫暗,自觉木胀感等是虚寒之象,适用本方。方用麻黄开腠,可助解散寒凝;取肉桂壮元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炮姜守而不走,助肉桂温中散寒;白芥子对皮里膜外的寒痰有消散之功。方中重用熟地补血生精填髓,扶正以驱邪。且熟地与麻黄同用,既能缓麻黄发表,又能去熟地腻隔;鹿角霜功力不及鹿角,故用量较大,取其温补肾阳兼能散瘀消肿而治虚寒性疮疡。(向熙瑞)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主治下肢丹毒。 |
【处方组成】 银花30克、丹皮30克、地丁30克、生苡米30克、云苓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体温39℃以上者顿服紫雪丹3克;红肿明显者加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红斑灼热者加生地15克;肿硬疼痛明显者去云苓、牛膝,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忍冬藤15克;肿胀较甚者加滑石30克、木防已10克。 可配合外治法:红肿患部外敷厚0.5厘米的消炎软膏(芙蓉叶300克、生大黄300克、生南星100克、升麻100克。上药研末后用凡士林500克调匀成膏),每日换药1次,患部灼热甚,有水疱者则用紫草油纱布覆盖患部,间日换药,换药前局部清洗1次。 |
【临床疗效】 本方合用外治法治疗70例,均为有效。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郑彬彬。 |
【按 语】 本方适用于湿毒热壅型下肢丹毒,即局部红斑灼热明显、肿胀较轻者。(向熙瑞)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主治下肢慢性丹毒。 |
【处方组成】 苍术90克、当归尾45克,赤芍45克、丹参45克、桃仁45克、红花45克、川牛膝45克、木瓜45克、防已45克、黄柏30克、丝瓜络30克、泽泻30克、槟榔30克,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2次,每次6-9克。 |
【辨证加减】 除内服本方外,配合熏洗(海桐皮12克、姜黄12克、汉防己12克、当归尾12克、红花12克、苍术12克、黄柏12克、晚蚕沙12克,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稍凉后,用毛巾湿罨,每日2次,每剂可用2天)。 |
【临床疗效】 治疗17例。结果痊愈(随访3年以上未见复发)12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偶有复发,发作次数明显减少)4例,无效1例。一般用本方2料,熏洗14剂即愈。 |
【处方来源】 梁诚。(向熙瑞)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利湿热,化浊消肿。主治下肢丹毒。 |
【处方组成】 茵陈15克、赤小豆15克、滑石15克、生苡米30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苦参10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防己10克、佩兰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发热、局部红肿者加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水肿明显者去甘草加车前子10克;硬块疼痛者去滑石、木通、佩兰,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鸡血藤30克;水肿晨轻暮重者去滑石、木通、佩兰,加黄芪15克、柴胡10克、升麻6克。 可配合外敷消炎软膏(芙蓉叶300克、生大黄300克、生南星100克、升麻10Q克。上药研末后用凡士林500克调匀成膏),每日换药1次。患部灼热甚、有水疱者,则用紫草油纱布覆盖患部,间日换药,换药前局部清洗1次。 |
【临床疗效】 本方合用外治法治疗34例,取得满意效果。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郑彬彬。 |
【按 语】 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即红斑灼热较轻、局部肿胀明显者。(向熙瑞)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行血止痛。主治下肢丹毒。 |
【处方组成】 商陆9克、五灵脂9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马齿苋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全部治愈,服完4剂达临床治愈者48例。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 |
【按 语】 方中商陆为有毒药物,但只要用量掌握适当,不至引起中毒。成人用量控制在9克以内。有严重心、肝、肾疾患者及孕妇忌用。本方小儿剂量应酌减。(向熙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