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通腑攻下,豁痰开窍。主治脑出血。 |
【处方组成】 生大黄10克(后下)、玄明粉10克(冲)枳实IO克、胆南星12克、地龙12克、石菖蒲10克、厚朴6克、淮牛膝20克,水煎服。鲜竹沥60毫升(分冲)或单味大黄6一10克冲服(亦可鼻饲)。 |
【辨证加减】 昏迷则同用安机牛黄丸;痰盛加天竺黄;抽搐加全蝎、僵蚕、蜈蚣、头晕加牡蛎、龙骨、石决明、钩藤。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痊愈(意识清醒,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正常)24例,占60%;好转(症状减轻,遇有肢体偏瘫)2例,占5%;死亡14例,占35%。 |
【处方来源】 浙江省椒江市中医院李文浩。 |
【按 语】 本方对痰阻血瘀型中风采取上病下取、通里攻下方法,可荡绦肠胃积滞以釜底抽薪,使无形之热邪失去凭藉,中焦气机得通,气血运行条达,则中风诸症可缓解。现代医学也证明大黄等通里攻下之品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通透性,并能抗感染。减轻颅内压力。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夏翔) |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破血生新。主治脑出血后颅内血肿。 |
【处方组成】 水蛭粉(或水剂),每次服量相当于生药3克。关天3次,3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8例(经CT或临床体征判断血肿于左半球21例,右半球23例,双侧半球4例)痊愈16例,占33.3%;显效20例,占41.7%;好转8例,占16.7%,死亡4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1疗程后对36例进行CT复查,血肿吸收者为30例,病灶周围有低密度影为6例。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孙怡等 |
【按 语】 水蛭别名马蟥,马蛭、马棋等。《本草纲日》曾达水蛭能“逐恶血,瘀血……破血症积聚”。脑出血后,在脑实质内形成凝血块,并伴有脑血液循环障碍。中医辨证属于瘀证,并认为瘀血性出血或出血伴有血瘀时,瘀血不除则新血难安,故应用本方治疗脑出血切合病机。兔的动物实验证实,水蛭对脑出血急性期具有促进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又可瘀化止血,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至出血。(夏翔) |
【功能主治】 (1)方功能熄风祛痰,平降血压;主治高血压中风,蜘蛛膜下腔出血。(2)方功能清心平肝,抑阳配阴;主治高血压所致颅内出血。 |
【处方组成】 (1)生赭石30克、生草决30克、大生地21克、羚羊角9克(先煎)、龙胆草9克、紫丹参9克、炙远志6克.炒枣仁6克、川连4.5克、杭菊花4.5克、乳腺2.4克,水煎服。 (2)生地21克、朱茯神21克、丹参12克、枣仁6克、川黄连3克、羚羊角4.5克、犀角6克、胆星9克、杭菊9克、炙远志6克、甘草3克、郁李仁9克、莲米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呕吐者加竹茹9克;上肢酸痛者加黄芪15克、秦艽9克、桔络30克、独活30克;神志不清者加紫雪丹;神志完全清楚者去羚羊角,犀角,加当归9克、莲米9克、角参15克。 |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服用(1)方者,40天后已能完全下床活动,服用(2)方者4个月后恢复。 |
【处方来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祉珍。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丁钰熊)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清热.主治高血压性脑出血。 |
【处方组成】 半夏10克、桔红10克、云苓10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水蛭10克、羌活12克、丹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药后头晕减轻,但舌红少苔、肝肾阴虚之象明显时,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5克、川牛藤15克、桑寄生15克、沙参15克、枸杞子12克、石斛12克、黄芩12克、杜仲12克,益母草20克、生地2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夜交藤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经1个多月治疗后,脑室受压与中线移位已基本消失,病人生活自理,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谢道珍。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丁钰熊) |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潜阳。清热化痰。主治高血压开发脑溢血。 |
【处方组成】 珍珠母12克、石决明24克、明天麻9克、杭菊炭9克、黑芝麻拌霜桑叶4.5克、生山栀9克、生白芍9克、甘草2.4克、黄连4.5克、黄芩4.5克、丹皮9克、丹参9克、制半夏4.5克、桔皮络4.5克、朱茯神9克、鲜竹茹9克、荷叶络9克,水煎服。海蜇、荸荠煎汤送服至宝丹。 |
【辨证加减】 神背后去天麻、杭菊、桑叶、丹参、黄连、至宝丹,加制香附、黄郁金;血压降至160/100毫米汞柱,用桑寄生9克、杜仲12克、茯神9克、炙远志9克、生白芍12克、甘草2.4克、淮山药9克、丹皮4.5克、制香附9克、黄芩4.5克、怀牛膝9克、金桔叶30片,水煎服。 |
【临床疗效】 治疗1例,生活能自理,一般情况良好。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兴化县昭阳医院何铁城 |
【按 语】 本方由编者所拟。(丁钰熊) |
【功能主治】 功能芳香开窍,平肝熄风,涤痰潜阳镇逆。主治出血性中风。 |
【处方组成】 钩藤30克、珍珠母30克、石决明30克、牛膝30克、天竺黄15-30克、石蔓蒲15-3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竹沥10克、菊花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中风闭证危重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中风脱证者用独参汤或生脉饮:有躁动者加龙胆草15克、龙骨3O充、牡蛎30克;抽搐者加全蝎10克、蜈蚣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桃仁6克;病情好转后改用养血活血药当归、丹参、赤芍、益母草等。 |
【临床疗效】 治疗31例,临床痊愈(神志正常,肌力恢复到Ⅳ-Ⅴ级,生活自理,无明显后遗症)11例,占35.5%;显效(神志清楚,肌力较治疗前提高Ⅱ级以上,能扶杖行走)15例,占48.4%;有效(肌力进步,但未达到Ⅱ级,其他临床症状有改善)5例,占16.l%。 |
【处方来源】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郭风鲁 |
【按 语】 本方重点应用破血化瘀药物,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桃仁等,不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治疗前后作CT对比观察,发现血肿的吸收比单纯应用西药快。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夏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