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疏肝,滋阴降火,活血安神,渗利降泄。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杏仁12克、白蒺藜15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槟榔6克、车前子15克、琥珀粉1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高血压病150例,显效80例(53.3%),有效59例(39.3%),无效11例(7.3畅)。一般只需服药5-10剂。症状即消,血压趋常。最多也不过15剂。 |
【处方来源】 张忠。 |
【按 语】 本方以通降活血为中心。然杏仁入肺经为主,宣畅肺气为其专长,降压方中用本药寓金木相制之意。(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肝平肝。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夏枯草10克、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钩藤15克,水煎服。服药1周后,再每日以决明子30克水煎,分2次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6例,痊愈18例 ,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有效率8l.82%。 |
【处方来源】 刘奇效。(何立人)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肝解郁,平肝降压。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丹皮12一15克、栀子12一15克、黄芩12-15克、菊花(或野菊花)12一15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当归9一12克、薄荷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或甘松;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明显者加柏子仁或莲子心;头痛项强者加川芎、葛根;若有伤阳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肝阳亢者酌加代赭石或生龙骨、生牡蛎。 |
【临床疗效】 治疗33例,多为起病6年以内的早期高血压患者,总有效率为78.79%。 |
【处方来源】 张文高。 |
【按 语】 因高血压之肝郁化火者,多无脾虚之候,故用黄芩、菊花、钩藤、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泄火之力,以求尽速缓解症状,降低血压;柴胡用中等量,取其疏解之功效;白芍用量大于柴胡,取其柔肝益阴,既监制柴胡辛散升发之性,又有预防火盛伤阴之意。(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降火.主治肾虚型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地黄15克、枣皮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泻9克、茯苓10克、官桂3-5克、牛膝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肾虚型高血压31例,全部有效。 |
【处方来源】 方柏茶等。 |
【按 语】 本方名由编者所拟。(何立人) |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平肝,清热活血。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生杜仲 9克、黄芩9克、夏枯草 6克、当归 9克、川芎)9克、益母草6克、黄芪9克、钩藤9克、生地9克、桂圆肉7.5克、藁本7.5克、槐花4.5克,水煎2次,药液混和过滤即成。每日10O毫升,分2次温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62例,显效23例。进步 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5%。 |
【处方来源】 武艺敬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平肝化痰,安神定惊。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生远志15克、菊花15克、天麻15克、川芎15克、天竺黄12克、柴胡10克、石菖蒲10克、僵蚕10克。上药研末装入胶囊。餐前半小时服,每次20克,每日3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51例,显效99例(占65.56%),有效41例(占27.15%),无效11例(占7.28%)。疗效优于复方降压片)。 |
【处方来源】 王致优 |
【按 语】 本方降压作用稳定,无副作用,适用于肝肠兼挟痰湿,心神不安者。对于非高血压患者,据观察本方基本无降压作用,可见本方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
【功能主治】 功能苦降利水。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莴苣子25克,将其粉碎,以破开为主,煎煮后制成糖浆3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Ⅰ、Ⅱ期高血压病157例,有效率为99% 。 |
【处方来源】 申鑫待等 |
【按 语】 莴苣子味苦性寒,有个小便之功。申氏认为,其降压功能与降压灵相似,但对人体无损害。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益肾状阳,强心降压,祛风除湿。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仙灵脾地上茎叶部分,加工制成浸膏糖衣每天用药相当于生药30克,分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15例,降压疗效;显效39例(33.9%),总有效率78.26%;主要症状疗效:头胀好转率51.2%,头痛好转率50%,眩晕好转率59.1%,心悸好转率61.3%,失眠好转率90.4%。 |
【处方来源】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 |
【按 语】 仙灵脾即淫羊藿异名,据药理研究,它能扩张周因血管或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有降压作用。其副作用为偶有口干、恶心、胃脘不适,但均较轻微。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醒脑,平肝镇静,宁心降压。主治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野菊花、淡竹叶、冬桑叶、生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荆于、青木香、晚蚕砂,制成药药枕。每昼夜使用时间不少于6小时。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应用此方治疗100例,血压下降者80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80% 。 |
【处方来源】 江西省上饶市葛火普等。 |
【按 语】 本方属气味疗法,乃取其药直透于脑之效,使用本法一般2周后血压开始下降,以肝火亢盛者最适宜。凡病程短、病情轻者效较好。对痰湿壅盛型患者效较差。本方对中风偏枯、口噤舌强、语蹇者有辅助作用。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益气,健脾渗湿,活血通络。主治阳虚型高血压病。 |
【处方组成】 附子3~6克、肉桂4.5-9克、桂枝4.5~9克、茯苓15—20克、牛膝15—20克、汉防己12克、白术12克、黄芪15—30克、赤小豆15—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重者加党参;气滞重者加柴胡、枳壳、郁金;血瘀者加丹皮、赤芍、桑寄生;阴液耗损者选用桑皮、玉竹、龟版;肥胖或高血脂症者加麦芽、竹叶、荷叶、莱菔子。 |
【临床疗效】 治疗40例,显效9例(22.5%),有效29例(72.5%),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 |
【处方来源】 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蔡沛源。 |
【按 语】 方中附于、肉桂能壮肾阳以培补生命之本,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以增强生命之能量,诸药合参能温通血脉,渗湿化饮,以达到降压目的,但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