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止痛。主治火牙、虫蛀所致的牙痛症。 |
【处方组成】 樟脑、艾绒。取小茶盅一只,杯口用纸封固,用针在纸上密刺小洞,把樟脑铺在纸面上约3毫米厚,再把艾绒覆盖在樟脑上面,点火燃艾绒,待樟脑全部熔解,揭去纸及艾绒灰,在茶盅内壁上有一层白色的霜,取霜涂于牙痛处即可。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疗效满意,涂于牙痛部位3分钟后疼痛减轻,10分钟后痛止。 |
【处方来源】 江苏常熟市练塘中心卫生院张耀祖。 |
【按 语】 樟脑辛温、有小毒,《本草纲目》记载樟脑“杀虫治龋齿”。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樟脑有轻度的局部麻醉作用,因此镇痛效果是明显的。(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治牙痛,牙龈肿痛。 |
【处方组成】 生地15-30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红花6克、黄芩10-15克、甘草5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6克,水煎服。轻者日服1剂,重者日服1剂半,严重者日服2剂。 |
【辨证加减】 牙痛甚者加细辛3克;齿龈肿胀明显者加桃仁6-10克;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10克;牙痛波及头面者加生赭石30克、牛膝12克或双钩藤、僵蚕、夏枯草各12克;齿衄加蒲黄6克;有脓肿形成者加蒲公英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52例,男性20例,女性32例。结果痊愈45例,占86.5%;好转6例,占11.5%;无效1例,占2%。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20天。 |
【处方来源】 湖南省平江县人民医院冯根源。 |
【按 语】 临床上牙痛属胃火实证者颇多,当胃火上炎,灼伤龈肉,血络瘀阻时,患者一般多有肿胀、红赤、疼痛、部位不移等血热瘀阻之证。其治疗若只清胃火而不散瘀,则肿胀难消,但散瘀而不泻火,则病因不除。因而只有消瘀与清胃火同时进行,才能提高疗效。(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解毒,杀虫止痛。主治龋齿、牙髓炎、牙周炎引起的牙痛症。 |
【处方组成】 马蜂窝10克、白芷2克、花椒2克、良姜2克,丁香2克、吴茱萸2克、黄连1克、细辛1克、冰片1克,将马蜂窝放95%酒精中浸泡后取出成灰;白芷、花椒、良姜、丁香、吴茱萸、黄连、细辛放炉火旁烤干后,去掉杂质并研细粉,过120目筛,取冰片用乳钵研细粉,与上药混合均匀。早晚2次蘸药粉于痛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8例,用药3-5天后,均达到满意的止痛疗效。 |
【处方来源】 山西省长治军分区卫生所李春杰。 |
【按 语】 本方的特点是将治疗牙痛的药物制成散剂,敷在痛点进行直接的局部治疗。方以马蜂窝为主药,马蜂窝又名露蜂房,即大黄蜂之窠,甘平有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马蜂窝有非常强的杀菌作用。(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龋齿痛。 |
【处方组成】 倒垂柳树白皮50克、水豆腐50克、细辛10克、苦参15克。先将垂柳白皮切碎放入砂锅内,加水1000至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取汁回入锅内,再加入细辛、苦参、水豆腐煎沸,去渣取汁备用。 先用牙膏刷牙,使牙面和牙缝保持清洁,再以上药含漱2-5分钟后吐出,连续含漱3次,每日共9次。此药液忌内服。少吃辣、甜、酸食物,痛止后仍宜用药1-2天。牙龈肿痛者可配服清胃散。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74例,有效172例,无效2例。1-5天见效。 |
【处方来源】 江西景德镇自来水公司医务室程爵棠。 |
【按 语】 龋齿的产生与口腔不洁有较密切的关系,加强口腔卫生,保持牙缝的清洁,可使龋齿的致病菌无滋生之地。本方即将口腔卫生与药物含漱相结合。《唐本草》记载:“柳白皮煮含主齿痛”,水豆腐有清热解毒、生津润燥之功能,纳入细辛、苦参则解毒止痛功效倍增。(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祛风,通络止痛。主治龋齿痛。 |
【处方组成】 独活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荜拨10克、黄芩10克、细辛5克、丁香3克、甘草3克。水煎汁,待温含漱后再吞服。每次2至3口,每日4至6次。 |
【辨证加减】 若兼表证,偏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各10克;偏风热者加薄荷、银花各10克;阳明实热加大黄、玄明粉各10克;阴虚火升加生地、黄柏各1O克;疼痛剧烈加白芷10克、川椒3克。 |
【临床疗效】 治疗42例,痊愈40例,无效2例。 |
【处方来源】 四川省中江县仓山镇卫生院李知白。 |
【按 语】 采用含漱法治疗龋齿,在中医学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李氏采用含漱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龋齿痛,是本方的特点。本方以解毒、镇痛的细辛、丁香、荜拨为主药,因此止痛效果较满意。(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滋肾清胃,清热止痛,主治肾虚、胃火所致牙痛。 |
【处方组成】 生地15克、麦冬9克、玄参15克、知母9克、石膏30克、白芷9克、牛膝6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肿胀热痛者加银花、丹皮;大便秘结加大黄;舌红赤加桃仁;有外感症状者加荆芥、防风。 |
【临床疗效】 治疗45例,痊愈43例,无效2例。 |
【处方来源】 陕铜川矿务局徐家沟矿医务所徐光华。 |
【按 语】 肾主骨,齿者骨之余,阳明络于龈,而胃属阳明。本方从牙痛的标胃火与本肾虚而设,生地、麦冬、玄参滋阴降火治肾;知母、石膏清胃经之热;牛膝导热下行;白芷引药入阳明经;薄荷清上焦之火。标本结合,胃肾兼顾,是为有效。(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止痛。主治龋齿痛。 |
【处方组成】 鲜毛茛2-4克,龋洞充填;或10-20克,取汁填敷。 先清洁口腔及患部牙缝中的积垢,用鲜毛茛叶2-4克洗净后捣成泥状,充填龋洞中,待流涎水,牙痛症状消失后,清除药渣,用清水漱口。或鲜毛茛叶10-20克洗净后捣烂取汁,用脱脂棉浸药汁,填敷患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余例,均获显著效果。 |
【处方来源】 甘肃省武都地区医院母永祥。 |
【按 语】 毛茛辛温、有毒,一般作外用,不作内服,为止痛良药。母氏用以治疗龋齿痛,未发现副作用,而且剂量小,时间短,局部用药,见效快。毛茛一般鲜用效佳,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内服,因毛茛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内服会引起剧烈胃炎,严重者并会产生中毒症状。(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疏风,散结止痛。主治龋齿痛及冠周炎、牙周炎、牙髓炎等引起的牙痛。 |
【处方组成】 细辛3克、骨碎补9克、白蒺藜12克、连翘9克、荆芥6克、薄荷4.5克、牛蒡子6克、牙皂9克、升麻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牙痛肿胀者加白芷、赤芍;牙痛反复者加丹皮、山栀。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余例,疗效满意。一般服1-3剂奏效,最多4剂即可完全止痛。 |
【处方来源】 湖南省常宁县中医院彭开莹。 |
【按 语】 暴患牙痛,多属风寒激动胃经实热,上冲为痛。久患牙痛属肾虚,虚火上浮所致。本方以细辛疏风解热,开窍止痛;骨碎补壮腰肾,续筋骨,活血止痛,合细辛同为主药;配白蒺藜、连翘、荆芥、薄荷散寒清热,疏风止痛;牛蒡子、牙皂疏风消肿,散结止痛;升麻升阳透表,引药效达痛所。因此本方对实热或虚火牙痛均有清散之功。(胡国庆) |
【功能主治】 功能清胃火,祛风热,凉血解毒。主治龋齿疼痛,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等。 |
【处方组成】 生地30克、石膏30克、丹皮12克、青皮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上门牙疼属手少阴心经火,加黄连6克、麦冬12克;下门牙疼属足少阴肾经火,加知母、黄柏各12克;上两边牙疼属足阳明胃经火,加白芷、川芎各9克;下两边牙疼属足太阴脾经火,加白术、白芷各9克;右上方牙疼属手阳明大肠经火,加大黄10克(后下)、枳壳9克;右下方牙疼属手太阴肺经火,加黄芩、桔梗各9克;左上方牙疼属足少阳胆经火,加栀子9克、胆草12克;左下方牙疼属足厥阴肝经火,加柴胡9克、败酱草12克;牙龈出血属阴虚火浮,虚火扰动阴血,加旱莲草、仙鹤草各12克、金银花18克;牙龈肿痛化脓属血分热,加蒲公英30克、连翘1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42例,痊愈41例,无效1例;服药最多12剂,最少1剂。 |
【处方来源】 安徽省风台县锅碗厂诊所王永茂。 |
【按 语】 采用经络学说指导用药的加减变化,是王氏经验的一大特点。如炎症程度严重须尽早配入抗菌素的治疗,以防并发骨髓炎等。(胡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