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急性肺脓肿。 |
【处方组成】 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芦根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薏苡仁30克、鱼腥草30克、桔梗20克、知母15克、连翘15克、桃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有发热恶寒表证者加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热毒炽盛、体温高达39摄氏度以上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黄芩15克、栀子10克;胸胁疼痛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合欢皮15克;咯血咳痰带血者加三七粉(冲服)3克、白芨10克、血余炭10克、藕节炭10克;气虚多汗者加黄芪30克、麻黄根20克、党参15克。 治疗后期高热已退,脓痰消失,X线胸片显示病变基本吸收,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时改服益气养阴、清解余毒的副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山药6克、百合1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32例,87.5%痊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胸痛消失,白细胞总数少于10000/立方毫米,X线胸片显示病变完全吸收或留残余阴影),6.3%好转(脓痰减少或变为泡沫样痰,白细胞总数略有下降,X线胸片显示炎性病变吸收1/2者),6.2%无效(脓腔不改变)。 |
【处方来源】 山东省昌潍结核病防治院赵永兴。 |
【按 语】 对有液化脓溃者,在服药过程中可配合体位引流排脓。(姜光华)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利湿,消滞杀虫,主治念珠菌性阴道炎。 |
【处方组成】 藿香60克、葫芦茶20克、矮地茶20克,上药切碎混合,水煎3次,将全部药液浓缩至浸膏状,置于60-70摄氏度烤箱内烘干,研细,过100-200目细筛,然后将深褐色细粉干燥贮存备用。治疗方法:(1)胶囊剂型法。每囊装药0.5克,每次1粒,分中午、睡前两次置入阴道,保持卧位2小时,15天为1疗程。(2)有尾棉球蘸药置入法。药量每日0.5克,用水调成糊状,睡前将药棉球置入阴道,次日清晨起床前取出,未婚妇女可用注射器经胶管将药物注入阴道(0.5克药溶于2毫升蒸馏水中)。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30例,痊愈2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 |
【处方来源】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 |
【按 语】 藿香有抗真菌作用,实验证明,8-15%藿香煎剂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而其3%乙醚浸出液与1%醇浸出液抑菌作用较煎剂更佳;葫芦茶具有清热、利湿、消滞、杀虫作用,与藿香相配更具功效。(叶琳)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主治新生儿念珠菌口炎。 |
【处方组成】 川连1.5克、条芩3克、山栀5克、生石膏5克、生地5克、茯苓5克、银花5克、生军3克、灯芯5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心烦、夜卧不安加蝉蜕3克、双钩5克;大便稀、次数多,去生军,加炒麦芽。 |
【临床疗效】 治疗21例,均于1周内痊愈。 |
【处方来源】 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钟秀华。 |
【按 语】 本方主要为清热、凉血之药,新生儿念珠菌性口炎,除内服本方外,并可应用银花5克、川连5克、生甘草5克煎汤拭口或吹冰硼散。(叶琳) |
【功能主治】 功能燥湿止痒。主治念珠菌性口炎。 |
【处方组成】 桃油30克、五倍子30克、枯矾3克、冰片10克,上药共研细末备用。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3例,其中2天内治愈15例,3天内治愈7例,5天内治愈1例。 |
【处方来源】 四川省汉源县中坝合作医疗站。 |
【按 语】 本方具有抑菌、收敛、止痒作用,对念珠菌性口炎具有良好效果。可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洗涤患者口腔,再撒适量本方于患处,一般3次可愈。(叶琳) |
【功能主治】 功能燥湿,收敛。主治念珠菌口炎。 |
【处方组成】 五倍子2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2次,将上药吹于患处。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20例,一般2天即愈。 |
【处方来源】 河北省南和县薛维根。 |
【按 语】 五倍子所含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当皮肤、粘膜之溃疡接触鞣酸后,可使组织蛋白凝固,形成被膜,而产生收敛作用,并对体内外细菌和某些真菌具有明显抑菌、杀菌作用。 (叶琳) |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主治念珠菌性阴道炎。 |
【处方组成】 (1)羊蹄30克、蒲公英15克、生黄精15克、生黄柏9克、苦参12克、赤芍9克、花椒6克、皂矾3克,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留汁去渣、乘热薰洗lO-15分钟。待药温热时,引药入阴道口,将分泌物洗去。每日1剂,外洗1-2次。(2)黄柏9克、青黛3克、蛤粉6克、白芷6克、雄黄6克、枯矾5克、冰片适量,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1)方外洗后再用(2)方外吹。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痊愈67例(65.7%),显效18例(17.7%),好转8例(7.8%),无效9例(8.8%)。总有效率91.2%。 |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熊庆和。 |
【按 语】 实验证明方中羊蹄、苦参、雄黄、白芷等水浸剂与醇溶液均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佐以具有止痒、收敛、清热功效之青黛、皂矾、花椒等药,使其疗效更为显著。(叶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