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癫狂病症精选的药方

1. 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临证参考本证多见于病发之初,属阳证、热证、实证,为肝火暴涨,心火暴亢,阳明痰热内盛,痰火交结,胶锢不化,上扰清窍而成,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可短暂使用礞石滚痰丸、承气汤类以堕下顽痰腑实,使火无所附,待邪去大半后,再酌情调理脏腑,清除余邪。刘立...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暂未分类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癫狂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6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癫证:以精神抑郁、沉默痴呆、喃喃自语为特点,病机以阴虚血少,痰气郁结为主。

癫病是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为特征。多由薯赋不足、七情内伤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痰结血瘀,蒙塞心神,神明失用而成.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抑郁型、躁狂抑郁症的抑郁型大致相当于本病。凡此诸病出现上述表现者

一.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语无伦次,或喃喃独语,喜怒无常。不思饮食舌苔腻、脉弦滑。顺气

1.导痰汤合控涎丹加减。

半夏9克、陈皮3克、胆南星6克、茯苓6克、川贝母6克、竹沥9克、枳壳6克、木香6克、香附6克、菖蒲3克、郁金6克、远志6克   

加减: 

1.临证湿痰内阻,气机不畅而兼寒象者,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痰饮;

2.若兼有化热之象者,可酌加竹茹、天竺黄等以清化痰郁所化之热;

3.若痰阻风动,眩晕较重,可加天麻白术等以熄风止眩。

加减:

1. 病情较甚者,可用控涎丹以除胸膈之痰浊;

2. 倘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象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取吐,劫夺痰涎,惟药性猛悍,自当慎用,吐后形神俱乏,宜以饮食调养;

3. 如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先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用四七汤加陈胆星郁金、菖蒲、远志之类,以化痰行气;

4. 如出现不寐易惊、躁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证,系痰郁气结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所致,有转化为狂病的趋势,宜清热化痰,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

5. 若神昏志乱者,用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6. 若逐渐出现高声吵闹,动手毁物,则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证论治。

临证参考本证多见于病之始发,以实证为多,及时涌吐痰涎,夺其痰浊,病可速愈或好转。但本证又容易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征,故涌吐之剂不可久用,仅为权宜之计,以防伤正。另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开导谈心等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

 若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象滑大有力,形体壮实,可用三圣散,以瓜蒂、藜芦、防风取吐,动夺痰涎。惟药性猛悍,自当慎用。

2.三圣散

防风9克 瓜蒂9克 藜芦3克(或1.5克或0.03克)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豁痰宣窍,理气散结,可先予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用四七汤加陈胆星郁金、菖蒲、远志等,以化痰行气。

3.苏合香

【组成】苏合香 龙脑各~两(各30g) 麝香 安息香用无灰酒一升熬膏 青木香 香附 白檀香丁香沉香荜茇各二两(各60g) 熏陆香制,一两(30g) 白术诃黎勒煨朱砂各二两(各60g) 乌犀屑二两(水牛角代,60g)

【用法】共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取井华水化服四丸(8g);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可,并空心服之。现代用法:以上15味除苏合香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安息香等10味药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再将苏合香炖化,加适量炼蜜与水制咸水蜜丸,低温干燥;或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口服,每次1丸,小儿酌减,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昏迷不能口服者,可鼻饲给药。

【功效】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寒闭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面白肢冷,苔白脉迟;或心腹卒痛,甚则昏厥;亦治中风、中气及感受时行瘴疠之气,属于寒闭者。

 若不寐易惊,躁烦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气郁化热,痰热交蒸,上扰心神,治宜清热热化痰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伴有神昏志乱者,可用至宝丹以清心开窍。

4.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

加减:

半夏6克 陈皮15克 茯苓4.5克 炙甘草3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黄连9克 生姜15克 红枣1枚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若逐渐出现高声吵嚷,打骂毁物。为火盛欲狂之证,当从狂证诊治。

二.气虚痰结 证候癫病日久,神情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目瞪如愚,傻笑自语,思维混乱,甚则妄见、妄闻、自责自罪,面色萎黄,气短无力,食少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常用方涤痰汤合四君子汤。

5.涤痰汤合四君子汤

党参6克、茯苓6克、生白术6克、清半夏7.5克、陈皮4.5克、胆南星7.5克、枳实6克、竹茹6克、石菖蒲3克、郁金6克、炙甘草3克  

加减:

1. 气虚日久,心血不足者,可加当归熟地黄以养血补血,或改四君子汤为八珍汤;

2. 兼有血瘀,见面色晦黯,舌质紫黯,脉涩者,可加川芎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临证参考本证属虚实夹杂之证,邪未去而正已伤,治时当以扶正祛邪兼顾,但更应重视扶正,不可妄用催吐之法,以免更伤正气。

三.心脾两虚证: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衰少。面色萎黄,脉细无力,舌淡。

6.养心汤。

黄芪5克 茯苓5克 茯神5克 半夏曲5克 炒酸枣仁3克 当归5克 柏子仁2克 川芎5克 炙远志2克 五味子2克 人参2克 肉桂2克 炙甘草4克  

加减:

1. 若兼有畏寒蜷缩,卧姿如弓,小便清长,下利清谷,属脾肾阳虚,宜加入温补脾肾之品,如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干姜等,或改用右归饮加减。

临证参考本证多因病程日久,耗伤正气而成,属虚证,病已往往属晚期,治疗重在调理,不可急于求功。

 神思迷乱,痴呆不语,先天肾气不足或年迈肾衰,脾肾俱虚,精气不足,痰浊内生,脑失濡养,神明逆乱,治宜温肾健脾,运旋中焦气机,令脾气健,精气生,神明复,可用济生肾气丸加仙灵脾、菖蒲、郁金等。

7.济生肾气丸

熟地1.5克 山药3克 茯苓3克 山茱萸3克 丹皮3克 泽泻3克 肉桂3克(粉服焗) 仙灵脾3克 菖蒲3克 郁金3克车前子3克 牛膝3克 附子1.5克 

加减:

1.阳气虚弱畏寒肢冷较甚者,宜去丹皮之寒,或加葫芦巴、巴戟天以助温阳之力;

2.水肿腹水,腹胀喘满者,加大腹皮厚朴以行气除满,俾气行则湿 有去路;

3.肾不纳气,动则气喘,加五味子沉香以助纳气归肾;

4.精神委靡,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以脾肾双补。

癫证:

  ①穴位,风府、身柱、大椎,本神。

  针法;风府、身柱、大椎为直刺,进针7分至1寸,徐进疾出。

  ⑵长强穴放血。 '

  1.中成药

  (1)人参归脾丸(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癫病日久,心脾两虚者。

  (2)安神补心胶囊(京都苑牌,北京京都苑制药厂):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癫病日久,心神失养出现失眠、头晕、健忘等症。

  2.单验方

  以生铁落30g,牡蛎30g,石菖蒲15g,郁金15g,胆南星20g,法半夏lOg。礞石20g,黄连9g,竹叶lOg,灯心草lOg,赤芍lOg,桃仁lOg,红花lOg组方,先加水煎生铁落、礞石30分钟,去渣留水加其它药物煎煮30分钟,取汁,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功能化痰开郁,主要用于痰浊蒙窍之癫病。

  3.针灸

  (1)体针以开窍化痰安神为主,针法视病人体质而定。一般实证当用泻法,虚实夹杂宜平补平泻,虚证用补法,且可加灸。取穴为肝俞、脾俞、神门、人中、百会、内关、间使、足三里、涌泉、翳风等可分组选用。

  (2)耳针神门、交感、脑干、内分泌、心、脾、肾、肝。

  4.精神疗法

  与病人促膝交谈,尽可能寻找发病根源,从而避免不利的环境刺激,理解、关心、劝导、鼓励病人,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亦可采用以喜胜忧等方法,以取得较好效果。

二.狂证:以喧扰打骂、狂躁不宁为特点,病机以肝胆火盛痰涌为主。

狂病是以精神亢奋,躁扰喧狂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狂乱奔走,不避水火,不辨亲疏等为特征。病由大怒卒惊,触动肝火,心火或阳明腑热上冲,元神被扰,神明无以自主而成。与癫病并列,而狂病属阳,癫病属阴。西医学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兴奋型及青春型、躁狂抑郁症的躁狂型、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的反应性兴奋状态等大致相当于本病

一.痰火上扰证:性情急躁,两目怒视,失眠,骂詈不避亲疏。逾垣上屋、毁物伤人,气力逾常。头痛,面色目赤。大便闭结、舌絳苔黄、脉弦大滑数。

8.生铁落饮。

天冬9克(去心) 麦冬9克(去心) 胆星3克 橘红3克 远志肉3克 石菖蒲3克 连翘3克 茯苓3克 茯神3克 元参4.5克 钩藤4.5克 丹参4.5克 辰砂0.9克 生铁落15克(先煎)

加减:

1.若大便秘结,或先用滚痰丸下之;

2.烦热、渴饮者,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2.心烦不寐,痰热甚者,酌加黄连生地竹茹枳实以增清热涤痰安神之力;

3.目赤甚,舌苔黄厚者,加羚羊角友清肝泻火明目。

狂证:若若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可加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加减:

1. 如痰火壅盛而舌苔黄腻甚者,同时用礞石滚痰丸泻火逐痰,再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2. 若脉弦实,肝胆火盛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清泻肝火;

3. 如属阳明热盛,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者,可用加减承气汤以荡涤秽浊,清泄胃肠实火;

4. 若烦渴引饮则加石膏知母以清热;病情甚者酌用龙虎丸以劫夺痰火,但本方服后,往往吐泻交作,只可暂用,不可多服,以免损伤肠胃;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或牛黄清心丸,以清热化痰安神。

)临证参考本证多见于病发之初,属阳证、热证、实证,为肝火暴涨,心火暴亢,阳明痰热内盛,痰火交结,胶锢不化,上扰清窍而成,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可短暂使用礞石滚痰丸、承气汤类以堕下顽痰腑实,使火无所附,待邪去大半后,再酌情调理脏腑,清除余邪。

1.谵语发狂,便秘弦实,以肝胆火 盛为主,可用当归龙荟丸泻肝清火。

9.当归龙荟丸

当归30克 龙胆草30克 山栀子30克 黄连30克 黄柏30克 黄芩30克 芦荟15克 青黛15克 大黄15克 

木香4.5克 麝香1.5克   

2.大便秘结,舌苔黄糙,脉实大,以阳明热盛为主的,可用调胃承气汤加皂角猪胆汁,荡涤秽浊。

10.调胃承气汤

大黄12克 炙甘草6克 皂角1.5克 猪胆汁一匙 芒硝12克(包) 

3.若之神志尚清,心烦不寐,为痰热内扰,可用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以化痰安神。

11.温胆汤

半夏6克 陈皮15克 茯苓4.5克 炙甘草3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生姜15克 红枣1枚   

加减: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12.朱砂安神丸

朱砂0.5克(冲服) 黄连15克 生地黄9克 当归6克 甘草4克   

加减:

1.如兼挟痰热,胸闷苔腻者,加栝蒌、竹茹等,以清热化痰;

2.如惊悸、失眠较重,加龙骨、牡蛎磁石等,增强重镇安神之力;

3.如心中烦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增其清心降火降烦之功。

4.若火势渐衰而痰浊留恋。其状如癫,可按癫证诊治。

二.包络脉瘀 证候少寐易惊,疑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容色晦黯,舌青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细涩。常用方

13.定狂逐瘀汤;

桃仁红花柴胡赤芍药、制香附石菖蒲丹参郁金琥珀粉、大黄、炙甘草 

加减:

1. 不饥不食者,加白金丸;

2. 彻夜不寐者,加琥珀抱龙丸。

  临证参考本证常见于狂病发作间歇期,且常与其它证候并存。如有痰涎夹杂者,则须疏瘀涤痰并进,方中可参入胆南星、天竺黄、川贝母等;如阴血已伤者,加入龟甲、玄参、白芍、生地黄等滋阴养血之品;如瘀热并存,宜加入黄芩黄连、山栀、龙胆草等清热泻火之品,或并入丹皮凉血活血之味。

三.火盛伤阴证:精神疲惫。烦躁。多言兼惊,形瘦,面红、脉细数。

14.二阴煎合千金定志丸。

生地黄 麦冬 酸枣仁 生甘草 玄参 茯苓 黄连 木通 灯心草 竹叶 人参 茯神 石菖蒲 桃仁 

加减:

狂证加减:若肝火炽盛,可标本兼顾,加服当归龙荟丸。

此外,癫狂一证常有因瘀血内阻所发者,除神志症状外,还可见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粗,脉沉涩等证。治疗应予活血化瘀、安神定志为大法,如血府逐瘀汤、癫狂梦醒汤(桃仁24 柴胡9 香附6 木通9 赤芍9 半夏6 大腹皮9 青皮6 陈皮9 桑白皮9 苏子12(研) 甘草15)。

 此外,癫狂一证常有因瘀血内阻所以者,除神志症状外,还可见面色晦滞、舌质紫黯,舌下脉络瘀粗,脉沉涩等证。

治疗应予活血化瘀、安神定志为大法,如

15.血府逐瘀汤、

当归9克 生地9克 桃仁12克 红花9克 枳壳6克 赤芍6克 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加减: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香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

16.癫狂梦醒汤

桃仁24 柴胡9 香附6 木通9 赤芍9 半夏6 大腹皮9 青皮6 陈皮9 桑白皮9 苏子12(研) 甘草15)。

狂病其他治法

  针灸治疗癫狂奏效快,疗效好,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因狂者多实,癫者多虚,故治狂多用泻法,治癫多用补法。

  2。狂证:

  穴位;鸠尾、巨阙、上脘、中脘。

  刺法:鸠尾、巨阙向下斜刺1.5分,上脘直刺7分,疾入徐出。

  1.中成药

  (1)天王补心丹(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狂病日久,阳盛阴伤者。

  (2)朱砂安神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心火炽盛者。

  (3)大黄廑虫丸(华灯牌,北京中药五厂):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包络脉瘀型。

  2.单验方

  (1)黄芫花。取花蕾及叶,晒干研粉,成人每服1.5~6.og,饭前1次服下,10--20天为1疗程。主治狂病属痰火扰心者。一般服后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反应,故孕妇、体弱、素有胃肠病者忌用。

  (2)巴豆霜,1~39,分2次间隔半小时服完,10次为1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第1疗程隔日1次,第2疗程隔2日1次。主治痰火扰心为主者。

  3.针灸

  (1)痰火上扰者,针刺人中、神门、曲池、丰隆、后溪等,留针,用泻法,或十宣放血。

  (2)包络脉瘀者,针刺郄门、内庭、神门、内关、三阴交、大陵、后溪等,平补平泻。

  (3)火盛伤阴者,针刺人中、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后溪等穴。

  4.精神疗法

  积极寻找发病之源,消除不良环境刺激,开导谈心,提高患者心理素质等。

狂病现代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属中医狂病范畴,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仍无特效治疗方法。抗精神病的西药治疗仍限于对症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却不能根治,不能阻挡病情进展,控制症状常需大量及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可造成各系统不良反应。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减少了西药用量,缩短了病程,减轻了副反应,降低了复发率,一定程度地提高了疗效,显示了明显的优势。现就治疗概况介绍如下:

  一、辨证分型治疗

  刘立芬等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痰火内扰、痰湿内阻、气滞血瘀、阴虚火旺、阳虚亏损5型。以基本方宁神解郁汤(五味子15g,炒枣仁30g,夜交藤、菖蒲、当归各20g,郁金柴胡各15g,甘草lOg),随辨证不同加减治疗并配合西药治疗100例,结果痊愈69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显效率93%,明显优于同期西药治疗组显效率(辽宁中医杂志,1996,

  二、专法专方治疗

  朱运斋等应用水蛭大黄合剂(水蛭lOg,大黄120g,虻虫l0g,红花l0g,石菖蒲lOg),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并适当配合西药,结果痊愈9例(28.1%),显著进步13例(40.6%),进步10例(31.3%),总有效率100%。并发现应用活血化瘀(破瘀)通下的中药,可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随着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精神症状亦相应改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1>:646~648)。董自安采用:吐法用明矾20g,兑水lOOml,晨起1次服,2日1次,随症决定药物次数;泻法用番泻叶lOg,代茶饮,日3~4次;镇法用五石汤,药物为石膏30~509,寒水石、海浮石、代赭石各30g,青礞石15g。大便干加生大黄、瓜蒌仁;狂躁不眠加炒枣仁、茯神,另琥珀6g,朱砂29兑水冲服加减治疗,临床每取良效(新疆中医药,1993,<4>:43一--44)。包培英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狂症21例,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效1例(山东中医杂志

  三、分期治疗

  范火淮等认为精神分裂症急性发作期以痰火瘀热实证为主,治宜急以清热泻火逐痰攻下之法,药用生石膏250g,生大黄(泡水兑服)80g,生铁落35g,青礞石、代赭石各65g,芒硝(冲)20g,随辨证不同加减治疗,并配合西药。病情控制稳定缓解期多表现为气血阴阳诸不足,尤以心阴虚损为著,治以养血安神,育阴潜阳,疏调气机,药用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加减治疗。平时应注意饮食,一般忌酸、辣、燥热、血、鸡、羊、狗肉等。治疗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果治愈70例,显效85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新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