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上十二味,切。
治伤寒三四日不愈,热毒内盛,头痛,壮热来解,身体疼痛者。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
上十二味,哎咀。
治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
以水1.2升,煮取300毫刀,去滓,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
葛根豆豉汤(《赤水玄珠》卷十六)。
上药哎咀。
治酒疸。由饮酒过多,胃内生热,复因酒后当风入水,以致身目发黄,心中懊憹,足胫满,小便黄,面发赤斑者。
每次12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药哎咀。
治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名子痫;及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者。
用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服。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酢物。
原书云:方中"贝母令人易产,未临月,升麻代之"。
上为粗末。
虚劳五蒸。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亦可以小麦半升,水3升,煮取汁煎药,更佳。
上锉,如麻豆大。
中贼风,半身不随,口面僻,言语不便。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夜1。
上细锉。
乳石发动,寒热头痛,复似天行,四肢烦疼,心躁,口干多渴,不能下食。
以水5大盏,煎至2盏半,分5次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末。
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不利,但呕者;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者。
如桂枝汤法煎。
祛风导痰,养血安胎。主妊娠风痉,因体虚受邪,已伤太阳经络,复遇风寒,新旧相搏,其发则口噤背僵,昏闷忽不识人,须臾复醒,良久又作,甚则有口吐涎沫,角弓反张,其症尤重,多致损胎。
汉防己汤
子痫,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愦不识人,叱逆眩倒,小醒复发。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
忌海藻、菘菜、酢。
妇人产后中风,口噤痉痹,气息迫急,眩冒困顿,并产后诸疾。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1日3次。
《千金方衍义》:产后中风,口噤痉痹,用芎、防、葛、独、膏、姜愈风之品,不得苓、桂、术、归、四君子等药无以逞其功用也。
上为末。
小儿春、夏、秋、冬,晨夕暴冷,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发为壮热,冷气入胃,洞泄下痢,或赤白频数,小腹胀痛,脉洪大或数者。
1岁以下儿,每服1钱,以水7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1日3次。
上为粗末。
时气病后,客热暴躁,目赤涩痛,冷泪壮热。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上为粗末。
小儿初生,至百晬前后,惊痫连发不醒,及胎中感风,体冷面青,筋急反张。
每服1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入竹沥少许,更煎1-2沸,去滓,分3次温服。
上为粗末。
金石发动,眼痛欲裂。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6分,去滓,入消1钱匕,地黄汁半合,更煎2-3沸,放温,食后临卧服。
上为粗末。
骨蒸烦渴,呕不下食,四肢发热。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芦根5枝,竹3叶,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后各1服。
上为粗末。
发背痈疽,一切疮肿乳痈,口干脚冷,发作寒热,头痛,呕哕不下食。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下竹沥半合,红雪1分,更煎2-3沸,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上为粗末。
骨蒸热,烦渴,呕逆不下食。
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3片,生芦根3枚,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后各1服。
上细锉。
伤寒1日,初觉头痛恶寒,壮热,腹内热,脉洪大。
以水3大盏,煎至1盏5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1日3次,如人行5里再服。衣盖取汗。
妇人产后5-7日,强力下床,或一月内,伤于房室,或怀忧发怒,扰荡冲和,或因着灸伤动脏腑,发为刚痉。得病之初,无汗恶风,眼涩口噤,肌肉瞤搐,以渐腰脊筋急强直,似弓反张。
上(口父)咀。每用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伤寒后,余热不除,及寒热头重,体痛,表证尚未罢者。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豉3-7粒,煎至7分,去滓温服。
下石。主石发,两脚卒冷,两胁腋卒热并口噤。
上以无灰酒渍经10日,其猪脂用酒1升煎取脂3两,取银屑和研,纳药中,每日空腹服1匙。
忌热面、炙肉、海藻、蒜等。
上为粗末。
伤寒1-2日,头疼壮热,遍身疼痛,其脉洪数。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如脉微,加附子半两。
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疏散风寒,解肌发汗。
伤寒表买证。症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项背牵强,或下利,或呕吐,舌苔薄白,脉浮紧。
对于本方的应用涉及多个系统、多个病种,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软组织损伤等。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流感、肩周炎、落枕、面神经麻痹、蛛网膜下腔出血、眩晕、荨麻疹、硬皮病、枕神经痛、慢性胆囊炎、脑卒中后抑郁症、紧张性头痛、药物反应、冠心病、高脂血症、颞颌关节炎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抗炎、镇痛、抗流感、抗血栓、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及解热等作用。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葛根汤
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本方以恶寒发热无汗,项背拘急不舒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肠炎、菌痢、流脑、乙脑初起,早期,小儿秋季腹泻及发热,内耳眩晕症,三叉神经痛,腓总神经痛,面神经瘫痪,重症肌无力,肩颈肌痉挛,肩凝症,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眼睑脓肿,麦粒肿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对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1、素有阴虚火甚,上盛下虚的病人不可用。
2、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