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方数:8)

麻疹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8一12天。从发热到出疹约1一7天称为前驱期,此期除体温上升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继而出现流涕、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脸浮肿、声音哑等症状。起病后2一3天,90%患儿的咽部、口腔粘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的麻疹粘膜斑,对早期诊断有特殊意义。出疹期自发热第4天开始,皮肤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逐渐密集融合呈鲜红色然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手足癣(方数:10)

皮肤真菌感染手掌、足底及指趾间的皮肤组织,统称手足癣。发生于手、足背面者,则属于体癣范畴。手足癣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夏季尤为多见。当皮肤真菌侵入掌蹠部的角蛋白组织后,在合适的环境下,先形成菜籽大的小丘疹和水疱,然后等距离从中心向外围扩展,呈圆形,中央有愈合倾向和少量脱屑,几个环可合并成多环形,炎症一般不明显,可有痒感。但常由于磨擦和搔抓,这一发展过程不如体癣那么典型。如病发于指趾间,可引起浸渍和糜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幼儿急疹(方数:1)

本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四季都可发病,以春冬两季为最多。传染性不大,感染后可能获得永久性免疫。6一18个月的小儿患病最多,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本病的特征是发病3一4日,热退后周身出现红疹,并很快消退,无色素沉着,也不脱屑。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但尚未能分离出来。    本病潜伏期约10日,起病急骤,无前驱症状,发热39℃一40℃以上,持续3一4日,体温虽高,但患儿情绪好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念珠菌病(方数:6)

念珠菌病又称串珠菌病,通常发生于粘膜、接连粘膜的皮肤和褶迭处的皮肤,在这些部位出现急性或慢性损害,少数病例皮肤可有广泛皮损。另外,体弱患者的肺等内脏器官亦可因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发生病变。念珠菌病按发生的部位可分成皮肤念珠菌病、粘膜念珠菌病和内脏念珠菌病三类。    皮肤念珠菌病多发生于肥胖婴儿和妇女,以及长期从事浸渍水浆的劳动者(洗涤、染坊、缫丝工等)。病变大多于皮肤皱折而又潮湿处,如第3、4指间、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脊髓灰质炎(方数:9)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弛缓性麻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故又名小儿麻痹症。临床以发热,伴有咳嗽、咽痛,或呕吐、泄泻、腹痛,全身肌肉疼痛,继而出现肢体痿软、肌肉弛缓萎缩等为主要表现。潜伏期为3一35天。前驱期数小时至3一4天,起病缓急不一,低热或中度发热、乏力、咽痛、咳嗽或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多数患者体温下降而迅速痊愈,称为须挫型;少数进入瘫痪前期,体温再次上升,除呼吸道、肠道症状外,往往出现头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花斑癣(方数:5)

本病是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轻度慢性感染,多见于青、中年,特别是多汗男性青年。由于夏季出汗皮疹明显,故俗称“汗斑”。初为粟粒至黄豆大小淡黄色斑点,多在毛囊周围,表面平滑或微带光泽,随时间迁移,斑点渐次增大或融合成大损害。病变多为圆形或不整形,边界清楚,颜色变化甚大,由淡黄演变为淡褐色、浅蔷薇色、混乳色、白色,同一患者可出现不同颜色。用小刀刮削,有细微鳞屑剥落。皮损常见于胸、背和腋下,亦可出现于颈、腹、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风疹(方数:2)

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春冬两季发病较多,传染性强。5岁以内的小儿患病最多,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恢复投快,但妇女妊娠 3个月内患本病容易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不论症状轻重,大多终身免疫。本病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低热,特殊的斑丘疹,耳后、枕部及颈后林巴结肿大。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原体为风疹病毒,病原体由口鼻及眼部的分泌物直接传给他人,或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母亲妊娠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银屑病(方数:9)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原因不明并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男女老幼皆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居多。本病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伴不同程度瘙痒。一般夏季减轻或完全缓解,冬季加重或复发。临床可分为:(1)寻常型,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可融合成斑片,边缘明显,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到发亮的薄膜,剥去薄膜有点状出血,皮损多为泛发,亦可局限于某一部位。皮损形态有点滴状、钱币状、地图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方数:4)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包括一组不同病因引起的以阻塞性黄症、肝脾肿大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由于病因不一,预后相差也很悬殊。轻度患者在出生后1一3周出现黄疸,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稀便;肝肿大,脾可轻度肿大,大便色白,小便色深,经处理4一6周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开始症状就很严重,黄疸较深,大便呈陶土色,肝脾肿大明显,质硬,可伴有腹水、出血等,死亡率较高。    本病多数由病毒引起,如乙型肝炎病毒、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疥疮(方数:6)

本病系由疥螨(疥虫)感染人的皮肤所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皮疹表现为疥虫在表皮内掘成的隧道(浅灰色或皮色的细线纹、微弯而隆起)及隧道末端的小丘疹或疱疹,因剧烈瘙痒(尤以夜间明显)经搔抓后可见多数抓痕,湿疹样变以致继发感染性皮疹。好发于指缝、腕屈面、肘窝、腋前缘、下腹、阴部及股内侧,重者可遍及全身。幼儿则可发生于颜面及掌蹠。    引起疥疮的主要病原是人疥螨,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传染性很强。在家庭或集体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新生儿硬肿症(方数:7)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因素引起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重症患儿可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临终时常发生肺出血。此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但由于早产、感染所致者亦可见于夏季,大多数在出生后一周内发病;并于早产儿多见,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或哭声甚微;不吃,呼吸微弱;硬肿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后波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心率常由快变慢;尿少甚至尿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虫咬皮炎(方数:5)

本病系虫类叮咬,接触其分泌液或粉尘等而引起的皮炎。皮疹往往以水肿性丘疹、风团或瘀点多见。皮损顶部常有一丘疱疹(虫咬痕迹),偶有水疱,甚至血疱,亦可见到伪足。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但根据害虫习性不同又各有异,如虱病又分头虱、衣虱和阴虱三种,分别寄生在人的头发、内衣和阴毛上。主观有剧痒或刺痛感,由于搔抓可发生继发性感染。本病除局部反应外,严重者可发生全身性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较为常见的虫类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