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注(方数:4)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其特征是漫肿疼痛,皮色如常,好发于四肌、躯干肌肉丰厚的深处,并有此处未愈,它处又起的现象。发于夏秋间的名“暑湿流注”,由于疔、疖后引起的名“余毒流注”;产后瘀露停滞或跌打损伤而引起的名“瘀血流注”;仅发于髂窝部的名“髂窝流注”。    本病的临床表现,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肿,皮色不变、微热,约2-3天后,肿胀焮热疼痛明显,可触及肿块。伴有寒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甲状腺腺瘤(方数:19)

本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理上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较常见。腺瘤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其临床表现,多见于40岁以下的妇女。腺瘤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局限在一侧腺体内。质地较周围甲状腺组织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能随吞咽上下移动。腺瘤生长缓慢,大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乳头状囊性腺瘤有时可因囊壁血管破裂而发生囊内出血。此时,肿瘤体积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同位素碘[131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血栓性静脉炎(方数:5)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是一种较为多见的周围血管病。主要由静脉管壁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形成。    临床症状,可分浅层和深部静脉炎两类。   (l)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腹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的2一5厘米,长的如细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臁疮(方数:12)

本病是发生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骨脊两旁、踝部皮肤和肌肉之间的慢性溃疡。因其发病部位在裙边,故又称“裙边疮”。患病后长年不愈,俗称“老烂脚”,现代医学称小腿慢性溃疡。    臁疮患者多有经久站立工作史,患肢多有下肢静脉曲张病;溃疡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处,踝骨上端的内外侧,而以内侧为多。溃疡日久不愈,疮口凹陷,边缘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流溢灰黑或带绿色秽臭脓水,若疮面碰伤或损伤血管,容易出血。溃疡周围皮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方数:4)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中老年(45岁以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部分。多见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大、中型动脉硬化狭窄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闭塞,使肢体发生缺血。    临床表现:早期主要患脚怕冷、麻木、间歇性跛行、小腿痛胀和肌肉萎缩,病情进行多较缓慢。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时,走路后整个臀部和肢体部有酸胀疼痛与乏力感。如肢端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时,患脚突然严重缺血,出现苍白、紫绀瘀黑、冰冷、持续静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褥疮(方数:7)

本病又名“席疮”,因久着席褥生疮而命名。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或下肢瘫痪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好发于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如尾骶、脊背、坐骨结节、足跟等处。    本病的临床表现,初起时多在尾骶、脊背、足跟、坐骨结节等部位的皮肤上,有一破损面,或为一小褐色红斑;逐渐形成黑色痂盖,其四周的皮肤色于暗红、缺乏光泽和弹性,终于溃腐,形成局限性浅表溃疡,肿势平塌散漫,腐肉不易脱落,脓水不多,不易收敛,有的自觉疼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六瘤(方数:18)

凡瘀血、浊气、痰饮停留于体表组织而产生的赘生物,中医称为瘤。《诸病源侯论》曰:“瘤者,皮内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瘤。”本病各处可生,或发于皮肉之间,或发于筋骨之内。根据中医历代文献,大多分为六瘤,除脂瘤外,均配合五脏而定名,如气瘤属肺,肉瘤属脾,筋瘤属肝,血瘤属心,骨瘤属肾。中医文献中瘤与癌是分别论述的,癌是恶性的,瘤则多为良性。    气瘤是指皮肤间的多发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数:7)

本病是一种周围脉管(指中小动脉及静脉)的慢性持续性、进行性的血管炎症病变导致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肢体缺血损害性的疾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北方发病多于南方。受累病变可发生在全身血管,但以下肢为多,容易发生坏疽。简称“脉管炎”。    患肢缺血性损害的程度与动态,可综合两种分类法:    (一)缺血损害程度分期。(1)轻度缺血:患足趾蹠(或手指)冷痛、麻木、苍白、紫绀,休息或遇暖可减轻;活动时出现典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烧伤(方数:11)

烧伤系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固体或电、放射线及化学物质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损伤。临床以火焰伤和烫伤为常见。    由于引起烧伤的病因,烧伤面积、程度、部位以及烧伤者的年龄、体质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同,预后亦各异。判断烧伤的程度,首先须了解烧伤的面积和深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测定烧伤面积的计数有“九分法”、“手掌法”、“儿童烧伤计算法”三种。“九分法”将全身皮肤面积分为11个九等分,即头、面、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冻伤(方数:2)

冻伤是人体受低温侵袭后发生的损伤。临床上,冻伤可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又称冻僵)。冻疮是指在指趾、耳、鼻等处局部皮肤轻度冻伤,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局部冻伤是在缺乏防寒措施的清况下,耳、鼻、面部及肢体受到冷冻作用(多在冰点以下)发生的,症状比冻疮严重;全身冻伤是指人体受严寒侵袭,全身降温所造成的损害,病情最严重。    冻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丧失知觉。根据受冻程度,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毒蛇咬伤(方数:8)

本病在我国南方各省夏秋农忙季节较为多见。被毒蛇咬伤后,可发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并有一定的死亡率。国内主要毒蛇有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蛙蛇、海蛇等10种。    被毒蛇咬伤后,一般都有较粗大而深的牙痕,局部伤口常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有麻木蚁走感,局部肿胀有发展趋势,附近淋巴结肿大;或有出血不止;或有水、血疱形成。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的蛇毒主要是神经毒,局部伤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虫螫伤(方数:5)

虫螫伤是指虫类通过其毒刺及毒毛刺螫或口器刺吮而使人发病,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症状,严重者亦可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能螫伤人体的毒虫种类较多,临床上多见为蜂螫伤、蜈蚣咬伤、蝎螫伤等。    虫螫伤致病原因为虫螫后,毒素通过其毒刺或毒毛注入人体引起中毒反应。    蜂螫伤临床表现常表现为颜面、手背、手臂等暴露面被螫处有痛痒感及灼热感,轻者局部出现中心有瘀点的红斑、丘疹,严重螫伤者皮肤大片潮红、肿胀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