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体免疫反应,招致以滑膜炎为基础的关节病变。早期表现为游走性关节红、肿、热、痛,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强直、畸形和功能严重受损,甚至丧失劳动力。本病以轻型较多,重型少见。女性多于男性,约2~3∶1。大多发病于20~45岁,故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多已至中、晚期,应积极防治,尽量减轻功能受损。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

1.感染因素。据研究,可能与支原体、EB病毒及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均未肯定。

2.体质因素。据观察典型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病例,多与某种组织相关抗原(HLA—DR4)有密切关联。本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若干倍,有人推测性激素与发病可能也有一定关联。

3.寒冷与潮湿。据观察寒冷和潮湿是本病的两个重要诱发因素。

4.其它因素。遗传、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外伤、感染、精神刺激等,也可能与发病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多迟缓,关节症状出现前,可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手足发冷等全身前驱症状。虽然少数病人最初症状可为单一的关节痛或关节炎,但大多数患者为对称性的多关节炎。受累的关节以双手关节(尤其近端指间关节及常指关节)、腕、膝、足关节最为多见,其次为肘、踝、肩、髋关节等。关节肿胀,伴有疼痛、压痛和僵硬。关节肿时温度增加,但表皮很少发红。近端指间关节肿使手指呈梭形肿胀。慢性晚期患者,由于关节活动时用力的不同,出现关节的不同畸形。最常见的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和手指的尺侧偏斜。重症病例关节最终出现纤维性强直,膝、肘、腕多固定在屈位,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活动,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本病的另一组重要症状是关节外表现。约15%~25%的患者出现类风湿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如肘关节鹰嘴突)。结节可粘附于骨膜、肌腱或腱鞘上。结节直径自数毫米至数厘术,数量不多,有时只有一个。部分患者可有局灶性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的表现,少数病例血管炎可影响内脏,引起肠穿孔、心包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关节外血管炎表现,可呈甲床的裂片样出血(末梢动脉炎)、下肢皮肤慢性溃疡、周围神经炎、无菌性骨坏死等。有时可引起肺的病变,如胸膜炎及胸腔积液。

[预防措施]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及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体内其它感染病灶。

3.注意防寒防潮。特别是潮湿、寒冷地区更应做好防病工作,避免受寒、淋雨、受潮,关节处注意保暖,不穿湿鞋、湿袜等,劳动或运动后应及时更换湿衣。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以保持清洁干燥。

4.加强生活调摄。避免过度疲劳,饮食有常,房室有节,起居作息规律化。

5.药酒预防。对经常从事井下、捕捞、渔业、水上作业、露天作业等工作人员可适当服些活血通络,祛风散寒的药酒。如取粮食酒3~5斤,加灵仙30克、杜仲30克、桂枝30克、细辛10克、当归30克、桑枝60克、独活30克、羌活20克、木瓜30克、茯苓30克。浸泡一周以上,即可饮用。每天饮1两,分次饮服。

[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内科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骨破坏和关节畸形。

1.一般疗法。有发热及关节明显肿痛时,应卧位休息。症状基本控制后,可适当活动。过度休息和限制活动,反而导致关节废用,肌肉萎缩,影响关节功能。休息或轻工作应与治疗性锻炼相结合。

2.药物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药,这类药对致病的免疫反应以及病的进程并无影响,副作用主要是引起胃炎或胃溃疡。可选阿斯匹林0.6克,每日4次,饭后服或用肠溶片;或消炎痛25~50毫克,每日3次;或布洛芬0.2克,每日3次;或炎痛息康20毫克,每日1次。激素对一般病例不是首选药,对病情急重,或其他治疗不效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第二类为改变病情药,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或硫代葡萄糖金,剂量最初二三次为每次10~25毫克,以后50毫克,皆每周肌肉注射1次,直至发生疗效后,减少剂量或延长注射间隔期;或青霉胺口服,最初剂量125毫克,每日2次,一个月后剂量可加倍,再一个月后如仍无明显效果,剂量再增至250毫克,每日3次,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多于服用三个月后改善,有时需服半年始生效;或用雷公藤,各地制剂及剂量不一,效果也有差别。如上述药物皆无效时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的有环磷酰胺100毫克,每日1次,或200毫克,隔日1次。

3.中医辨证论治。风湿热痹,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口渴者,可选用白虎桂枝汤加味(知母15克、石膏30克、威灵仙15克、桂枝10克、银花15克、粳米30克、甘草10克)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风寒湿痹,表现为关节疼痛,重着,屈伸不利,有时呈游走性,得热痛减,遇寒痛增者,可选蠲痹汤加减(羌活10克、独活10克、桂枝10克、秦艽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海风藤15克、桑枝10克、乳香10克、木香10克)以祛风散寒逐湿,温通经脉;痰瘀痹阻,表现为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可用桃红饮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6克、当归尾10克、威灵仙15克、地鳖虫10克、白芥子10克、全蝎3克)以化痰祛瘀,搜风通络;肝肾亏虚,表现腰膝冷痛,肢体屈伸不利,麻木不仁,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5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细辛3克、秦艽10克、茯苓12克、肉桂心2克、防风10克、川芎6克、人参12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芍药10克、干地黄15克)以祛风除湿、补益肝肾。

4.单方验方。(1)老鹳草、豨莶草各30克,水煎服。(2)宽筋藤、络石藤、鸡血藤、银花藤、海风藤各15克,水煎服。(3)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克,煎服。以上用于风寒湿痹。(4)青风藤15克、汉防已10克,水煎服。(5)五加皮1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服。上两方可用于风湿热痹。

5.药酒治疗。白花蛇酒:白花蛇(干)90克、羌活、防风、秦艽、当归、五加皮各30克,明天麻24克,浸入3~5斤白酒中,一月左右取服,每日2次,每次半两至1两;或青风藤、海风藤、穿山甲、追地风、五加皮各30克,白酒500毫升,装入罐内,隔水蒸煮1小时,去药留酒,早晚各服30毫升。亦可选史国公药酒,风湿骨痛药酒等。药酒适用于会饮酒的患者。有胃病及肝病患者不适饮药酒。

6.常用中成药。如豨莶丸、风湿豨桐片、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舒筋活络丸、人参再造丸、二妙丸、鸡血藤浸膏片、益肾蠲痹丸等。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7.外贴膏药。可选伤湿止痛膏、关节镇痛膏、麝香壮骨膏等贴敷患处。或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炒热,布包熨患处。

8.针灸治疗。上肢肩肘关节,可取肩髃、曲池、合谷、肺俞;上肢腕、掌指关节可取外关、合谷、中渚;下肢关节取肾俞、腰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太溪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对酸、痛、软麻木者多灸少针;胀痛、红肿者只针不灸。

9.推拿治疗。推拿可给病人机体一种被动运动,因此与其它体育运动一样可以增强病人体质,扶正祛邪。经常可见一些类风湿性脊柱炎病人通过推拿,不但可减轻关节的强直,同时可见病人食欲好转,面色红润。推拿疗法还可解除局部痉挛使粘连逐步松解,从而有利于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推法:用大拇指端的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拇指端作缓慢移动。拿法: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或用四指作对称用力,提拿患者的病处或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

10.气功锻炼。通过练功可使病人自己主动投入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过程,对战胜疾病,巩固疗效,恢复劳动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是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练太极拳、八段锦、鹤翔庄,并在气功师指导下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