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眼又称老花眼,是一种中老年人眼睛调节作用衰老的表现,临床以视远清晰,视近模糊为特征,中医称为“能远怯近症”。

老视一般从45岁左右开始,原有远视者可相应提早出现,原有近视者则相应推迟,或全不出现,即近视与老视相抵消。若身体强壮者,老视的年龄也可相应推迟,身体虚弱者。老视的年龄可相应提前。此外,女性开始发生老视年龄略早于男性。

[发病原因]

1.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变硬,晶体的可塑性及弹性逐渐减低。

2.睫状肌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不能变凸,物象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故视近模糊。

中医认为“近视因火少,远视因水虚”,故本病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阴精亏虚,目中光华散漫不收,以致不能视近。

[临床表现]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远视力尚好,近视力减退。早期仅在阅读时需将书本放远,久后需借凸透镜帮助才能看清,常伴有眼胀、头痛、视昏,阅读不能持久,容易视疲劳,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缓解。

若原有远视眼者,视远视近皆模糊。需验光配镜矫正,才能提高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视程度会逐渐加大。

眼部检查:外眼与内眼均无明显异常。

[预防措施]

老视眼属于人体生理功能自然衰老范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视眼将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为了让老视的年龄推迟,或出现后延缓和防止其发展,可以采取下列抗衰老措施:

1.中老年人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增加睫状肌的调节力,使老视推迟出现。

2.中老年人大病后身体虚弱者,宜注意眼睛休息,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劳累伤目,加快或加重老视。

3.若原有远视眼者,宜验光配镜,矫正视力,不要强行过度调节,以免加重视疲劳。

4.常用枸杞15~30克,菊花10~15克,煎汤代茶,或长服杞菊地黄丸、补益肝肾,益精明目。

[治疗方法]

1.验光配镜。老视者宜到医院验光,配带合适的老花眼镜,既能看清近物,又能消除视疲劳。一般45岁大约在+1.00D~+1.500(俗称100~150度凸透镜),以后每5年可酌情增加+0.5D,即50岁约+1.50D~+2.00D;55岁约为+2.00D~2.50D,60岁约为+2.50D~+3.00D。

如果原来就有远视眼,在配老花镜时应该在原有的屈光度的基础上,再加上老花镜的度数。例如,按年龄需配2.00D老花镜的人,假如原来就有远视2.00D,则应将远视的度数加上老花的度数,实际上应该带4.00D的老花镜。

反之,如果患有近视眼,在配老花镜时应该在原有的屈光度的基础上,减去年龄老花度数,例如,按年龄需带2.00D老花镜的人,原来就有近视3.00D,则应将近视的度数减去老花的度数,实际上只需要带1.00D的近视镜。

2.中药治疗。治宜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方用地黄丸加味(天冬15克、生地15克、菊花10克、枳壳6克、枸杞15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6克),常服可减轻视疲劳,增强睫状肌的调节力,减轻老视程度。兼头痛目胀者,酌加夏枯草15克、制香附10克,清肝明目;兼头昏乏力者,酌加黄芪15克、白术10克、葛根15克,益气健脾,升清明目。

3.针刺治疗。常用穴可选睛明、肝俞、肾俞、四白、足三里、光明、风池、太冲、太溪、瞳子髎,远近相配,各选2穴,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针刺用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