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除椒外,五物皆半生半炒,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治五膈,痃癖,七疝,血崩,难产,死胎不下,产后诸血,漏下赤白。
化瘀生新,活血定痛。主经期腹痛,胸胁胀满,产后头痛。
每服2丸,砸碎,温开水送下。
孕妇忌服。
破伤中风,身体强直,口噤不开;伤寒,一切风痰。
上为细末,用糯米2两研为末,煮糊为丸,阴干。
头风,小儿惊风,伤寒,身上生疮,肠风痔疾,妇人血气、血风。
镇风丹
上为末,6月6日滴水为丸,如弹子大。
一切瘫痪风、风湿麻木。
镇风丹(《袖珍》卷二)。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诸伤劳损,踒折筋骨,风湿挛拳。
方中白芍用量原缺。
孕妇勿服。
上为细末,蜜打糯米粉子为剂,用棒锤约打一千余锤,匀为丸,如芡实大。
风疾,左瘫右痪,口眼斜,不省人事,筋骨疼痛,手足战动;头疼暗风;肝肾冲攻,脾胃虚弱;小儿天吊风,倒地不醒;冷气冲攻,心腹疼痛;泻痢;疟疾;风牙;妇人血气风;小儿惊风;冲冒霜露,不伏水土,山岚瘴气。
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芡实大。
一切风疾,及瘫痪风,手足颤掉,浑身麻痹,肩背拘急,骨节疼痛;及妇人血风,头旋眼晕,精神困倦;流注;小儿惊风,伤风咳嗽,头痛。
上捣干姜为细末,与3味同研令匀,用蒸饼去皮汤浸,搦干,纸裹煨透,和药捣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肠秘涩不通,风结。
每服3丸,加至4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上炒令黑色,便入酥1两,搅令匀后,更入巴豆半两掺药上,不得搅动,便急器物盖,令不出烟,四面以湿纸固济其缝,候冷,更出于地上,以纸衬匀盖覆,出火毒1宿,捣罗,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消食化痰。主肺痈。肺脏壅实,痰嗽秘滞。
方中半夏用量原缺,据《圣济总录》补。
乌犀丸
上为细末,以水煮面糊为丸,如龙眼大。
左瘫右痪,脚手顽麻,腰膝疼痛,走注四肢百节疼痛;妇人血风,脚手疼痛;打扑损伤。
乌犀丸(《朱氏集验方》卷一)。
醉惊丸
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小儿急惊风、慢惊风。
醉惊丸(《苏沈良方》卷十)。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引作“黑丸”。
水泻不止。
每服1丸,冷水下,立止;甚者,再服1丸。
上为丸40粒。
产后一切病症。
每服1丸,用四物汤送下。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活血驻颜。主一切左瘫右痪,小儿惊风,妇人产后中风,心神恍惚,头目昏晕眩;及伤风鼻塞头痛,山岚瘴气。
每服半丸,葱白1寸同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上为末,曲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产后诸疾。产后小便出血,大便涩痛。
每服3-5丸,冷茶下。热茶投之,泻下3-5行了,以粥止泻。
一日内忌热食。
上为末,用醋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消症瘕,化酒食。主积聚,酒食毒,冷气膨胀,五膈噎气,妇人血气,多年厌食。
上为末,每石药1两,用草药2两,入相和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豇豆大。
风证。
每服3丸,以豆淋酒嚼破送下。
忌动风物。
催生丸、益母丸
益母草(研末)。
上以粥为丸。
催生易产,生新血,去旧血。主
催生丸、益母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