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症。 |
【处方组成】 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10克、桔叶10克、桔核15克、穿山甲10克、僵蚕10克、夏枯草15-30克、牡蛎15-30克、炙鳖甲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患处疼痛加乳香12克、没药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15克、昆布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加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加黄芪30克。 |
【临床疗效】 治疗乳腺增生症32例,治愈25例,占78.1%;好转5例,占15.6%;无效2例,占6.3%。有效率93.7%。 |
【处方来源】 山西省大同市中医院武祯。 |
【按 语】 本方蒲公英、蚤休清热解毒;青皮、桔叶、桔核舒肝理气,破气消积;穿山甲、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穿山甲、夏枯草、牡蛎、炙鳖甲、僵蚕软坚散结,通乳络消痰核。(唐汉钧 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慢性囊性乳房病。 |
【处方组成】 麦芽30-60克、山楂20克、夏枯草20克、鸡血藤30克、生牡蛎30克、鳖甲30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陈皮10克、通草10克,水煎服,3周为1疗程,如1疗程未愈,可间隔3-4天继续第2疗程,亦可连续服药。 |
【辨证加减】 素体虚弱者酌加黄芪、党参、当归;乳房胀痛较甚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乳房胀痛而灼热或低热者酌加丹皮、山栀;肿块较大、硬实且身体壮实者酌加三棱、莪术,伴胃脘痛者去山楂,加白芍、甘草。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54例,自觉症状及体征消失,肿块完全消散为痊愈,计36例;肿物较治疗前缩小1/2以上,疼痛消失,他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为显效,计11例,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其他症状及体征有一定改善,但劳累、情志不畅及月经等因素刺激后,症状有反复者为有效,计5例;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计2例。本组病例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恶性病变。 |
【处方来源】 广东省鹤山县中医院李潮亨等。 |
【按 语】 祖国医学认为:“冲任不调,或忧郁思虑,以致肝郁气滞,肝脾失调,气滞血瘀,痰凝聚结成核。”本方有夏枯草、陈皮疏肝理气;生牡蛎、山楂、麦芽、鳖甲软坚化痰散结;鸡血藤、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故临床应用,确具疗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软坚消核,活血通络。主治乳腺增生病。 |
【处方组成】 醋炒柴胡9-15克 、橘核30克、荔枝核30克 、赤芍30克、夏枯草15-30克、山慈菇15-3O克、僵蚕15-30克、王不留行15-30克、三棱15-30克、莪术15-30克、煅牡蛎30-60克、鹿角霜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偏寒加干姜、肉桂、制附片,偏热加黄芪、龙胆草、山栀;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太子参、白术;阴虚加玄参、鳖甲、龟版;阳虚加干姜、肉桂、制附片,仙茅;经前乳胀严重加制香附,偏热加广郁金;偏寒加金橘叶、青皮;痛经严重乳香、没药、失笑散;月经期去三棱、莪术;偏热加茜草炭、炒丹皮、益母草,偏寒加荆芥炭、干姜炭、三七粉或云南白药。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乳腺增生98例,治愈(乳腺胀痛、肿块消失)67例,显效(胀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23例,好转(胀痛减轻、肿块缩小不及1/2)6例,无效之例。 |
【处方来源】 陈林才。 |
【按 语】 柴胡、橘核、荔枝核功能理气消核;山慈菇、僵蚕、夏枯草、牡蛎、三棱、莪术等功能化痰软坚散结;赤芍、王不留行、鹿角霜等温经活血通络。(唐汉钧 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滋阴通络。主治乳腺增生病。 |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鸡血藤12克、白芍10克、白术16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王不留行10克、香附10克、丹参10丸、玄参15克、麦冬10克、路路通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心烦易怒加丹皮10克、山栀子10克;乳房胀痛甚加桔核10克、川楝子10克;肿块坚硬加三棱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伴有纤维瘤加夏枯草15克;阴虚加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10克,冲任不调加仙灵脾10克、仙茅1O克。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余例,均收较好疗效。根据乳腺增生病的特点,经期前出现两乳作胀,乳头胀硬,心烦易怒,月经提前等特有症状,每月经前10天开始服药5-7剂,3个月为1疗程,轻者1个疗程则愈,重者需2个疗程。少数病人连续服药15-20剂痊愈。 |
【处方来源】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二医院肖国豪。 |
【按 语】 本方中柴胡、香附疏肝理气;当归、鸡血藤、丹参、王不留行等活血消瘀;白术、茯苓健脾化湿;玄参、麦冬,路路通等滋阴通络。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祛痰散结,理气通络,主治乳腺增生病。 |
【处方组成】 白芥子60克、白附子10克 、生半夏5克、制蜈蚣3条、炙水蛭2克、炙甘草9克、熟地9克、茯苓9克、海藻9克、生麦芽9克,水煎服。2个月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若兼见冲任不调,或血瘀症状者,应加入调理冲任或化瘀和营之品。 |
【临床疗效】 治疗乳腺增生病53例,显效20例,好转25例,无效8例。 |
【处方来源】 安徽中医学院附院周玉朱。 |
【按 语】 本方以白芥子为君,白附子、生半夏为臣,旨在辛散温通,行气消痰;熟地、茯苓、炙甘草为佐,以护阴扶正,行气化痰,软坚散结;生麦芽以化积导滞。综合全方,甘温同用,阴阳相须,化痰行气而无伤阴之弊,养阴滋液而无助湿之嫌,因而取得较好疗效。(唐汉钧 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健脾,理气解郁,化痰散结。主治乳癖。 |
【处方组成】 柴胡10克、白术10克、桔叶10克、桔核10克、浙贝母10克、白芍15克、全瓜蒌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每晚在服完2煎后,将药渣放锅内炒热,加食醋100克拌炒后,装入布袋,放患处乘热熨之。10日为1疗程,一般治疗1-2疗程可愈。 |
【辨证加减】 胸胁痛、嗳气、脉弦者加青皮、陈皮、香附、合欢花;肿块有刺痛感者加金铃子、延胡索、川郁金;肿块较大,质地较硬者加昆布、海藻,纳少脘痞,神疲便溏者加党参、茯苓;肿块大小、疼痛随行经前后而增减者加鹿角片、紫丹参、仙茅、仙灵脾、巴戟。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乳癖53例,其中肝郁痰结型31例,1个疗程取效者8例,2个疗程取效者16例,3个疗程取效者7例;冲任失调型22例,服药2个月以上,痊愈(自觉症状,肿块全消)者6例,好转(肿块缩小,质地变软)9例,无效7例。 |
【处方来源】 苏高邮东逻医院张子惠(唐汉钧 汝丽娟) |
【按 语】 无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祛瘀,化痰软坚。主治乳腺增生病。 |
【处方组成】 鹿角15克、穿山甲3克、三棱9克、莪术9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没药10克、玄胡10克、淫羊藿10克、牡蛎10克、黄芪2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临床治愈(肿块完全消失)19例,占38%;显效(肿块缩小1/2以上,疼痛明显减轻)31例,占62%。本组病例均经X光或超声波检查证实。以服药60天统计疗效。 |
【处方来源】 辽宁省肿瘤医院孙学斌等。 |
【按 语】 乳腺增生病多因七情所伤,气郁化火,致热结血瘀或痰凝壅结聚于乳中而成,本方选用鹿角、穿山甲血肉有情之品,合三棱、莪术、当归.丹参、牡蛎等活血祛瘀、化痰软坚之品,更以黄芪、玄胡等气药作引动,治疗妇女之乳腺增生病有显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行气解郁,化痰消结。主治乳腺纤维囊性病。 |
【处方组成】 知母20克、大贝15克、花粉20克、乳香10克、半夏15克、白芨15克、穿山甲15克、皂刺15克、公英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香附15克,水煎服。20剂为1疗程。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 |
【辨证加减】 因情志不舒导致气滞痰凝,乳房胀痛有肿块,性情急躁,郁闷心烦者加柴胡15克,川楝子15克;因劳损冲任,月经不调,腰酸腿软,乳房胀痛有肿块者加鹿角霜15-20克;乳头溢液者加夏枯草、半枝莲等。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123例,乳房疼痛、肿块消失71例(57.7%);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1/2以上37例(30%);乳房疼痛减轻,肿块缩小但不到1/2,或结节变软12例(9.8%);乳房疼痛不减,肿块未见缩小3例(2.4%)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7.5%。 |
【处方来源】 辽宁省兴城市中医院冯慕良。 |
【按 语】 乳腺增生病与祖国医学之“乳癖”相似。《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 ……”。可见本病多因肝气郁结,气滞痰凝,积聚于肝胃之络所致。本方取穿山甲、皂刺、乳香、三棱、莪术等以血化瘀;知母、大贝、白芨、半夏、公英有化痰消结之效,香附行气解郁,并有助于活血化瘀;加柴胡、川楝子有增益舒肝解郁行气止痛之作用;伴乳头溢液者,再加夏枯草、半枝莲以增强清热解毒之效。(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主治乳腺增生病。 |
【处方组成】 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莪术9克、生牡蛎30克(先煎),隔日1剂,日服2次,水煎服。每月服15剂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经期经前乳房肿痛显著,肿块增大并随喜怒而消长,可加延胡索、金铃子、桔核等;乳房肿块较大,胀痛明显,可加桃仁、红花、王不留行、炮山甲、白芍改赤芍;乳痛较轻或无痛,肿块较大质中等硬,酌加海藻、昆布、全瓜蒌、法半夏、茯苓、淮山药、白术。 |
【临床疗效】 治疗乳腺增生病79例,痊愈33例(41.8%),显效17例(21.5%),好转20例(25.3%),无效9例(11.1%)。 |
【处方来源】 福建福州台江区医学科学研究所吴熙。 |
【按 语】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中结核”范畴,发病与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气阻痰凝,痰瘀交阻而成相关。治疗法则以疏肝理气为主,重在调整机体,而活血化瘀,化瘀散结着眼于局部软坚散结。整体、局部兼治,效果显著。(唐汉钧 汝丽娟) |
【功能主治】 功能疏肝理气,通络散结,主治乳房胀痛症。 |
【处方组成】 瓜蒌15克、乌药9克、没药3克、当归12克、皂刺9克、甲珠9克、延胡索12克、香附9克、木香9克、郁金9克、甘草3克,水煎服。月经来潮前1周用药,持续到月经停上,每日1剂,早午晚温服。每个月经周期用药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经前小腹刺痛,痛大于胀者加莪术、红花、琥珀;经前小腹隐痛喜按者官桂、吴萸、党参;青春期、更年期病人加枸杞子、生地、女贞子。 |
【临床疗效】 治疗144例,显效42例(服药2个疗程症状消失,连续2个月未发),占29.2%;有效78例(服药3-4个疗程乳房胀痛消失),占54.2%;无效24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 |
【处方来源】 黑龙江省鸡西人民医院中医科王德安。 |
【按 语】 王氏在临床应用本方20余年,经临床观察,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情志不遂,忧郁恼怒。故本方重用疏肝理气、消结散瘀之品。本方剂量由编者所拟。(汝丽娟 唐汉钧) |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解郁,和营消肿,软坚散结。主治乳腺小叶增生。 |
【处方组成】 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薄荷6克、枳壳12克、蒌壳12克、香附10克、丹参12克、郁金12克、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肿块大,体质较好者去白术、茯苓、薄荷,加赤芍、丝瓜络、鹿角霜、浙贝、穿山甲。 |
【临床疗效】 本方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0例(致密型23例,包块型14例,萎缩型4例,囊性1例,索状型1例,乳腺纤维瘤1例,一侧为包块型而另一侧为致密型3例,不明13例)。治愈50例,显效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8剂,均经半年追访未见复发。 |
【处方来源】 广西宜山县医院吴秀容。 |
【按 语】 本方有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等理气解郁之品,又有蒌壳、白术、茯苓化痰健脾之品,更有丹参和营活血、牡蛎软坚消块综合用之,故治乳腺小叶增生有效。本方名由编者所拟。(唐汉钧 汝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