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图又名长条图 ,以条的长度表示事物的数量。可用以表示绝对数、也可用以表示相对数或平均数,常用的有单式条图、复式条图和分段条图。

1.单式条图:如图2.1,为某医院十年来六种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数。其资料见表2.6。

2.复式条图:用以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有关事物的数量。如图2.2表示某师各团菌痢和肠炎的发病人数,其资料见表2.7。

3.分段条图:用以比较事物的全部与其中一部分的数量。如图2.3表示某师各团传染病总人数及菌痢人数,其资料见表2.8。

绘制条图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图中各条要有同一基线,其尺度必须从“0”开始,否则会改变条间的比例关系。

(2)条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如事物有自然顺序者,也可按自然顺序排列。

(3)各条的宽度要一致,条间的空隙要相等,条间空隙一般不要大于条宽。

(4)尽量避免用折断或回转的条。

表2.6 某医院十年来六种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数

病名 瘤(癌) 脑外伤 心脏病 白血病 脑溢血 肺炎
死亡人数 187 44 42 38 32 29

某医院十年来六种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数

图2.1 某医院十年来六种疾病住院患者死亡人数

表2.7 某师各团菌痢、肠炎发病人数 19××年

病种 一团 二团 三团 炮团
菌痢 41 43 61 34
肠炎 26 23 38 35

某师各团菌痢、肠炎发病人数(19××年)

图2.2 某师各团菌痢、肠炎发病人数(19××年)

表2.8 某师各团传染病部人数及菌痢发病人数19××年

一团 二团 三团 炮团
传染病发病总人数 81 148 179 128
其中菌痢发病人数 41 43 61 34

某师各团传染病总人数及菌痢发病人数

图2.3 某师各团传染病总人数及菌痢发病人数(长条全段表示传染病发病人数,下段表示菌痢发病人数)

(二)圆图圆图用扇形的面积,也就是圆心角的度数来表示数量。它用来表示组数不多的品质资料或间断性数量资料的内部构成,各部份百分比之各和必须是100%。如图2.4表示某医院用10%明矾液治疗面部深层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构成,其资料见表2.9。

圆心角(度)的计算方法是将百分数乘以360,如表2.9中的特效百分比所占的圆心角度数为69.5%×360=250.2,余类推,见表2.9最后一栏。

绘制圆图时应注意:各扇形应按大小或自然顺序自时钟9时或12时处开始,顺时针方向排列;各扇形内要注明简要的文字和百分比。

表2.9 10%明矾液治疗面部深层海棉状血管瘤疗效

疗效 病例数 百分比(%) 绘图用圆心角(度)
特效 66 69.7 250.0
显效 14 14.7 52.9
有效 11 11.6 41.8
无效 4 4.2 15.1
合计 95 100.0 360.0

10%明矾治疗面部深层海绵状血管瘤疗效

图2-4 10%明矾治疗面部深层海绵状血管瘤疗效

(三)百分条图凡能画圆图的资料,也可用百分条图表示,绘制方便。尤其在比较几个组的内部构成时,可绘制长宽相同的几个直径,各直条内相应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花纹或图案应一致,并附一百分尺度。如图2-5,资料来源见表2-10。

表2-10 某医院用脊电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结果19××年

病型 总例数 人 数 百分比(%)
近控 显效 好转 无效 近控 显效 好转 无效
单纯型 834 525 180 103 26 62.9 21.6 12.4 3.1
喘息型 179 93 38 34 14 52.0 21.2 19.0 7.8

某医院用脊电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结果

图2-5 某医院用脊电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结果

(四)线图线图适用于连续性数量资料,常用以表示事物或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如图2-6。从图中可看出7~10月份为菌痢发病的高峰期。资料见表2-11。

绘制线图时,通常以横轴表示时间或变量,纵轴表示指标,两轴的尺度均可不从“0”点开始。图内线条一般不超过四、五条,可分别以不同的线段或颜色表示,并附图例说明。

表2-11 某部队1970年逐月菌痢发病人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发病人数 4 4 6 5 7 8 28 75 97 49 27 14 324

某部队1970年逐月菌痢发病人数

图2-6 某部队1970年逐月菌痢发病人数

半对数线图 用于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率的变化速度。它是将线图绘在半对数坐标纸(纵轴为对数尺度,横轴为算术尺度)上。如果将表2-12中的三组数据时间从A到B分别绘在算术格纸(图2-7)与半对数格纸(图2-8)上,将呈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表2-12 绝对差与相对差比较

A→B 绝对差(A-B) 相对比(A/B) 对数差(1gA-1gB)
(1)1000→100 1000-100=900 1000/100=10 1g 1000 -1g 100=3-2=1
(2)100→10 100-10=90 100/10=10 1g 100 -1g 10=2-1=1
(3)10→1 10-1=9 10/1=10 1g 10 -1g 1=1-0=1

三组数据绘在算术格纸上

图2-7 三组数据绘在算术格纸上

三组数据绘在半对数格纸上

图2-8 三组数据绘在半对数格纸上

在算术格纸上三条直线的坡度相差悬殊,这是由 于三组数据的绝对差相差悬殊。在半对数格纸上三条直线平行,这是由于三组数据的对数差相等,图上反映出三组数据下降的幅度相同。

例如从表2-13可看到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最大值(45.37‰)为最小值(14.62‰)的3倍多,肺结核的最大值(3.65‰)为最小值(0.52‰)的7倍多。所以前者下降速度较慢,而后者较快,如果画在普通方格纸上,如图02-9,将给人以错觉,而画在半对数纸上如图2-10,就能正确地表达两种疾病发病率下降速度的快慢。

绘制半对数线图时,横轴为算术尺度(是等距的),用来表示时间;而纵轴为对数尺度(是不等距的),用来表示被比较事物的某种率,纵轴尺度的标法,自1-10为一组,上一组各数为下一组相应数的10倍。

表2-13 某部二十年来细菌性痢疾与肺结核的发病率 1958-1977

年份 发病率(‰) 年份 发病率(‰)
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细菌性痢疾 肺结核
1958 30.22 3.65 1968 18.06 1.10
1958 45.37 2.32 1969 14.06 1.24
1960 38.84 2.12 1970 16.06 1.30
1961 28.41 2.31 1971 17.89 1.06
1962 24.33 2.59 1972 16.71 0.94
1963 28.20 2.30 1973 15.29 0.76
1964 19.41 1.86 1974 19.11 0.66
1965 24.26 1.31 1975 21.69 0.57
1966 25.24 1.27 1976 17.56 0.53
1967 22.30 1.26 1977 19.96 0.52

某部二十年来细菌性痢疾与肺结核的发病率

图2-9 某部二十年来细菌性痢疾与肺结核的发病率1958-1977

某二十年来细菌性痢疾与肺结核的发病率

图2-10 某二十年来细菌性痢疾与肺结核的发病率 1958-1977

(五)直方图直方图用矩形面积表示频数.如图2-11为我军某校部份同年龄同性别学员的身高分布,资料见表2-14.

表2-14 我军××学校部分学员的身长分配

身长(厘米) 152- 156- 160- 164- 168- 172- 176- 180- 184- 188- 合计
人数 1 10 28 56 52 34 12 5 1 199

我军××学校199学员的身长分配

图2-11 我军××学校199学员的身长分配

当频数表的组距不等时,不能直接用各组频数绘制直方图,应先将组距化为相等,得出组距相等的各组的频数,再绘图,如表2-15的组距不等,若用各组的患者人数绘制直方图,得图2-12,给人以错觉,好象10~20岁组的患者人数最多,其实这是组距不等造成的,因为10岁以前各组的组距为1,而10岁以后各组的组距为10岁。因此,图2-12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情况,应先将组距化为1,得出每岁平均患者人数,以此为矩形的高作图,如图2-13,才能正确表达出资料的实际情况。

绘制直方图的注意事项:

(1)直方图的的纵轴应从“0”开始,而横纵可以不从“0”点开始。

(2)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可划直线隔开,也可以不划。

(3)当各组的组距不等时,不能直接用各组频数绘图,需要象表2-15那样处理(通常是将频数除以组距作高度)后再作图,否则会给人以错误印象或概念。

表2-15 ×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30- 40- 50- 合计
人数 3 3 9 11 23 22 11 14 8 6 36 13 11 4 1 175
每岁患者人数 3 3 9 11 23 22 11 14 8 6 3.6 1.3 1.1 0.4 0.1

×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

图2-12 ×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

图2-13 ×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年龄分布

7.统计地图

统计地图用以表示事物(或现象)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多用点、线、颜色、符号等在地图上表示某种现象的数量,图图2-14为我军某部队一次痢疾流行时的患者分布情况。

某部队一次痢疾流行时的患者分布

图2-14 某部队一次痢疾流行时的患者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