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状态;同时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变化。

一、衰老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在劳动生产中,势必跟不上青壮年。老年人为此既苦恼又不服气。一些老人常采用好谈“当年勇”的心理自我防御方式,以补偿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

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有命名性遗忘。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5.性格改变 老年人性格逐渐发生改变,因常不为老人自己察觉,故多否认。性格改变的特点是:由于记忆减退,故说话重复唠叼,再三叮嘱,总怕别人和自己一样忘事。抽象概括能力差,思维散慢,说话抓不住重点。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减少,故多根据老经验办事,固执、刻板。工作能力下降,会增加老朽感、无能感、情感脆弱和情绪不稳定。有些老人由于自我中心,常常影响人际关系,乃至夫妻感情,彼此抱怨对方脾气变怪了,对不起自己。实际上,双方的性格都因年老而改变,但又只看到对方在变,互不理解。

二、体弱多病

老年人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年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因为体弱多病,自然会想到与“死”有关的问题,并不得不做出随时迎接死亡的准备。多数老人表示并不怕死,但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死”。一般老人都希望急病快死,最怕久病缠绵,惹人讨厌。为摆脱这种局面,他们四处求医,寻找养生保健之术,并能坚持锻炼。这对开展老年人心理卫生工作颇有帮助。

三、离、退休

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有些老人对离、退休的思想准备不够,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感和被社会抛弃感,对离、退休后的生活方式改变,出现适应不良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老年人离、退休后,如何保持与社会联系,量力而行,继续发挥余热,是心理卫生和老年社会学应研究的问题。

四、生活方式的变化

由于离、退休和体弱多病,使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减少。看的想的少了,必然孤陋寡闻,慢慢对外界漠不关心、反应迟钝并缺乏生活的动力。有人误以为这是“享清福”,实际上,老人的生活安排,也应遵循“生命在于运动”的原则,适当地做一点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从事一些爱好和消遣,是老人最好的精神营养。

部分老人到了晚年才开始吸烟和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当然对老人的健康不利。但他们常辩解道:“我对烟酒没有瘾,抽点烟、喝点酒是老年人的一种生活享受。人老了,还不会享受,那有什么意思呢!”近年来,社会上赌博成风,沉溺于赌博的老年人颇多。这不仅对老人的心身健康不利,也常是老人犯罪的基础。

五、生活事件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遭遇一些不幸的生活事件,给人招来烦恼、忧愁与痛苦。而在晚年遭遇到生活事件,对老年人的精神打击尤为沉重,不仅留下心灵创伤,也可诱发一些躯体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在精神创伤的折磨下,加速老人的衰老和死亡。重大的生活事件常有以下几种:

1.丧偶 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

2.再婚 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或来自社会舆论,或来自子女的阻挠。婚后,老年人也不一定都幸福愉快。原因在于有些老年人再婚的动机不正确,多从实用主义出发,如找个老伴侍候自己;对方物质条件好,可化为公用。或有利于解决自己子女的就业问题……。所以,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也要有个恋爱过程,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培养爱情,有了真正的爱情,才会为老年人的再婚带来幸福。

3.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瞻养及善后问题。

4.家庭不和睦 除了经济原因外,还有时代差异的因素。两代人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常导致抱怨、争吵、指责、甚至发展到关系恶化、歧视和虐待老人。婆媳关系不和,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总之,老年人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已不再是来自外部,而主要是集中在家庭内部。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景投下了阴影,危害老人的心身健康。

5.经济困窘 老人的退休金不够时,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就会人心惶惶,有一种对前景的不安全感。靠儿女赡养的老人,则有寄人篱下,看儿女脸色屈辱生活之感,这些都会挫伤老人感情和自尊心。

此外,有的老年人还可能遭遇到自然灾害、财产损失、车祸、外伤或亲友死亡等意外生活事件,造成极大痛苦和不幸,冲击老人的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