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原文】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根,温,杀三虫。久服轻身。生川谷。 一名薮。

【产地】处处有之,或曰,吴地最良,故名,其子紧小,气味芳烈。

【性味】味辛,性温,有小毒。

【主治】吴茱萸为下气开郁,除风寒湿要药,主温中逐寒,驱风散热,止痛疗痹,治心腹冷痛,下焦冷气,中寒中恶,呕吐泻利,亦杀虫,治口舌生疮。

【别录】利五脏,去痰冷逆气,饮食不消,心腹诸冷绞痛,中恶心腹痛。

【甄权】霍乱转筋,胃冷吐泻,腹痛,产后心痛,治遍身瘰痹刺痛。腰脚软弱,利大肠壅气,肠风痔疾,杀三虫。

【大明】下产后余血,治肾气脚气,水肿,通关节,起阳健脾。

【容川】味辛气烈,去湿极速。

【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药征】主治呕而胸满。

【灵胎】驱肝风,逐肺寒。

【用量】普通三分至钱半。

【禁忌】多食伤神,令人起伏气,咽喉不通,动火昏目发疮,恶丹参硝石白垩,畏紫石英, 凡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均忌用吴茱萸。

【容川】吴茱萸辛而带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水饮,行滞气。专治肝寒之吐逆,此药虽 不上头,然可以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冲入头,故仲景用之治头痛如破,此为治脏腑而经脉自 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