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原文】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

明目益精。现名柴胡。

【产地】出关东陕西各地,今各处亦有产,分南北两种,性味相同,产银州者曰银柴胡,性 味稍异。

【性味】味苦性平无毒。

【主治】柴胡为发表清热要药,功能散三焦肝胆诸经之热邪,主治寒热疟疾,口苦耳聋,头

痛眩晕。

【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

急,亦可做浴汤。

【甄权】治热劳骨蒸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劳乏赢瘦,下气消食,宣畅气血,主时疾内外

热不解,单煮服食良。

【备要】伤寒邪热,痰热结实,虚劳肌热,十二经疮疽血凝气聚,功同连翘。

【容川】柴胡一茎直上,花清香,故能升散郁结。专治胸前逆满,太阳经气陷于胸中,不得 外达,以致胸满,唯柴胡能透达,其色青,生于春而采于夏,得木火之气,从中土以达木火 之气,使不侮肺也,故功能透胸前之结,仲景用柴胡以治少阳,少阳为水中之阳,发于三焦, 以行腠理,寄居胆中,以化水谷,故必三焦之膜网通畅,肝胆之木火清和,则水中之阳乃由 内达外,柴胡茎中虚松,有白丝通气,象人之三焦膜网,少阳木火,郁于腠理,而不达者, 则作寒热,柴胡能达之,阳气得发散,且味清苦,良柴胡须用一茎直上,茎色青,叶生四面, 细如竹叶,开小黄花者,乃为真柴胡,此为仲景所用。四川梓潼产柴胡最佳,价极廉。今多 不知用,因药典有软柴胡,银柴胡,红柴胡等,皆以假乱真,柴胡入肝经。附银柴胡:柴胡 之产于陕西银州者,色黄白而大,味甘性微寒,凡热在骨髓者,非此不除,为清热凉血之品, 优于发散而推陈致新,治虚劳者酌用之。

【药征】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往来寒热也,腹中痛,胁下痞鞭。

【灵胎】其性轻扬,能逐半表半里之邪。

【用量】普通八分至一钱,大剂三四钱。

【禁忌】凡虚人气升呕吐,及阴虚火热炎上,法同所忌。

汪昂曰凡胁痛,多属肝旺,宜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白芍,左胁痛宜治活血行气,右胁痛宜

消食行痰,因胁痛须开郁,故加柴胡则皆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