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原文】味辛,寒,无毒。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生平泽及田野。 一名大室, 一名大适。

【产地】产我国河南陕西河北一带,有甜苦二种,今俱以甜者入药,且多以荠子或折莫子混 充,苦者绝少。

【性味】味辛苦,性大寒,无毒。

【主治】葶苈子为下气行水要药,功能降肺气,逐痰饮,止喘促,下膀胱水,治面目浮肿。

【别录】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沸痒,利小便,久服令 人虚。

【甄权】疗肺壅土气咳嗽,止喘促,除肺中痰饮。

【容川】葶苈子多油,当能滑利,又有辛味,舆巴豆之辛有油相似,其味苦,与大黄之苦而 滑润相似,故葶苈子隐含巴豆舆大黄二者之性,故能大泻肺中之痰饮脓血,性极速降,是猛药类,故仲景配以大枣补之,入药前须要炒过,不炒则不香,不能散。

【药征】主治水病也,旁治肺痈结胸也。

【灵胎】泻肺气,利水道。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三钱。

【禁忌】肿满由脾虚不能制水,小便不通,由膀胱虚无气以化者均忌,肺气虚者亦忌,宜大 枣为辅、恶僵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