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 针
把针刺入皮肤内就是进针。进针是针刺操作的基本手法。在进行针刺操作时,一般均须双手协作,互相配合,才能把针迅速刺入皮肤。正如《流注指微论》中指出:“针入贵速,即入徐进"。持针施术的手称"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帮助施术的手称为“押手”。《针经指南•标幽赋》指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刺手就是拿针的手,一般习惯都称右手为刺手(图205)。持针的方法是根据治疗的需要来决定的,常用持针方法有以下四种:
1.执笔式持针法:一般用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中指抵住针身,进针时帮助着力,防止针身弯曲,使着力点集中到针尖上进行针刺。
2.拇食指持针法:右手拇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针刺。
3.拇中指持针法:右手拇中二指持住针柄,进行针刺。
4.拇食,中指持针法:右手拇中二指持住针柄,食指放在针尾上,稍再力下压,帮助进行针刺。
剌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迅速刺透皮肤,掌握进针的角度、方向、深度、刺激的强度,便于对身体不同部位腧穴的针刺,行针时进行适当的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施术。
押手就是辅助施术的手,一般习惯都称左手为押手,是根据腧穴的位置和用针的长短而定。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四种: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多用于短针的进针。如针刺睛明、球后、内关、足三里等腧穴(图206)。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体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是双手配合,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如针刺环跳、秩边、殷门等腧穴(图207)。
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穴,然后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选 用适当押手配合行针。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阳白、水沟、地仓等腧穴(图208)。
4.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如中脘、关元、 归来、四满等腧穴(图209)。
押手的作用:正如《难经•七十六难》指出:“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这说明在针刺时不能单靠右手,左手帮助进针时起着很重要作用。其作用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
1.可以固定穴位,使进针时不移动位置,准确刺入腧穴, 避开脏器器官和血管。
2.可以帮助进针时的指力,使针不致于弯曲。
3.可以减少进针时的疼痛,压则气散,不伤营卫,缓解肌肉紧张。正如《标幽赋》中记载:“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这是窦汉卿总结前人的经验,直到今天,仍为针灸临床广泛采用。
4.可以加强针刺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即“欲气上行,按之在后,欲气下行,按之在前”,可使针感按临床治疗的要求去传导,趋向病所。
除上述的进针方法外,还有采用针管进针的,即备好玻璃或专属制成的针管,针管长度要比毫针短2—3分,以便露出针柄,针管的直径以能顺利通过针尾为宜,进针时左手持针管,将针裝入管内,针尖与针管下端平齐,置于应刺的腧穴上,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用右手食指叩打针尾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然后退出针管,再运用行针手法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