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针麻概念和简史
[自学时数] 1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针麻的概念。
2.了解针麻的发展简史。
针刺麻醉(简称针麻)是选择适当穴位针刺,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它是我国中西医根据针刺有镇痛和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启发下创造出来的。是中西医紧密团结,运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继承发展祖国医学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也是针灸学的一项新发展。针刺与外科手术相结合,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操作和效果。针麻能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又为不能接受药物麻醉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针麻还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推动了经络、经穴——脏腑相关,痛觉生理学,镇痛原理的研究工作。
针刺麻醉是在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疗法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针刺能够止痛。《灵枢经》的《邪气藏府形》、《经脉》、《经筋》、《周痹》等篇中就有关于针刺治疗头痛、牙痛、腰痛、关节痛以及各种腹痛等记载。1958年以来,针灸疗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广泛的普及,并且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在广泛应用针刺止痛的基础上,许多地方的医务人员先后进行了用针刺穴位来代替药物麻醉的尝试。1959年春,在西安召开了全国针刺麻醉工作的现场会议,各地医务人员在会上交流了用针刺穴位代替药物麻醉的经验和体会;七月于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和1960年七月于上海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就有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北京、上海等地提出了关于针刺经络穴位麻醉的报告;江西、浙江等地提出了关于耳针麻醉的报告;江苏、上海等地提出了小剂量药液穴位注射麻醉的报告。此外,陕西、河北、湖南、广东,甘肃、北京、上海等地还提出了有关针刺镇痛的理论原理研究的报告。
在1966年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针刺麻醉工作座谈会上,对穴位配方、刺激方法、外科操作和术中护理等进行了交流,并取得了初步经验,为针麻在以后的发展打下了的基础。1970年五月,卫生部委托上海举办了全国针刺麻醉学习班,进一步推动了针麻的普及工作。其次,随着针麻的推广普及,针麻的临床效果不断得到提高,操作方法也不断减化了。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医务人员在实践中将肺切除、胃切除等针麻手术都从最初取几十个穴位减少到很少几个甚至一、二个穴位。江苏省的医务人员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耳针麻醉的临床应用不断扩大,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上海、江苏、黑龙江、山西、贵州、陕西等地的医务人员还创造了许多新的麻醉方法,如面针麻醉、鼻针麻醉、“赤医针"麻醉、手针麻醉、足针麻醉以及耳根麻醉、头针麻醉等各种针麻方法。在1971年七月《人民日报》公布了针麻研究成果以后,进一步推动了针麻原理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在对针麻的临床规律和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为麻醉方法又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临床应用]
针刺麻醉是一种新的麻醉途径,因此对针刺麻醉概念要有所了解。从针麻简史中就可以了解到,针麻是逐渐改进和完善的,为外科手术麻醉开辟了一条新路,突破了外科手术必须使用麻醉药物的传统,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对医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针刺麻醉?
2、针刺麻醉是在什么基础上研究成功的?
3、针剌麻醉是在何时向世界人民公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