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操作方法

1.寻找反应点: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处方后,除按耳穴的位置选穴外,还应结合寻找反应点进行针刺,有助于提高疗效。寻找方法有三种:①肉眼观察法;直接观察耳廓的形态,色泽等方面的病理性改变。如硬结、丘疹、凹陷、水泡、鱗片、色素沉着等。这些反应点可作为探查耳穴的参考。②压痛点探查法:用探棒或火柴棒头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相应的耳区周围逐渐向中间顺序探查。当压及反应点时,患者会有呼痛,或皱眉、躲闪等反应。但在探压时用力要均匀,时间要相等,并应事先告诉患者仔细体会各点的压痛程度,找出压痛最明显的反应点。③电测定法:当有疾病时,多数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下降。这些电阻下降的穴位,皮肤导电量必然增高,故又称良导点。这种良导点,就可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探测时,患者一手握电极,医者手执 探测头,在患者的耳廓上进行探查,当电棒触及敏感点(良导点) 时、如电阻低的耳穴,可以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等反映出来。这种电测定法和压痛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较高等优点。

2.消毒:使用耳针必须严格消毒。耳穴皮肤先用2%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如果消毒不严格,感染后容易引起耳软骨膜炎。

3.针刺:根据需要选用0.5寸短柄毫针或用特定之图钉型揿针,亦可用水针和电针。毫针进针时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穴位注射不透过软骨,药液注射在软骨与皮肤之间。揿针、电针、水针的具体操作方法见本章第三、五、六节。其它还有用铁砂、磁石、菜籽等作压迫刺激的。

针刺后、多数患者局部有疼痛或热胀感,少数有痠、重感,甚至有特殊的凉、麻、热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放射传导。一般有这些感觉的疔效较好。

4.留针:毫针一般留针20〜30分钟,慢性病、疼痛性病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以加强刺激。也可应用耳针埋针法。

5.出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防止出血。必要时再涂以75%酒精或2%碘酒以防感染。

6.疗程:一般每天1次或隔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然后休息5〜7天,再开始下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