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在针刺操作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腧穴定位的正确,不应仅限于体表的位置,还必须与正确的进针角度、方 向、深度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应。临床上同一腧穴,由于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不同,所产生针感的强弱、感传的方向和治疗效果常有明显的差异。正确掌握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现分述如下:

(一)针刺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构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三种(图210)。

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 图1

1.直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丰厚处的腧穴或腹部的腧穴,如臀部、腹部及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2.斜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的部位,如胸、背、骨间隙等部位的腧穴。

3.平刺: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特别浅薄处,如头、胸部位的腧穴,有时在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类针刺角度。

(二)针刺深度 针刺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内的深度而言。 一般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素问•刺要论》指出: “病有沉浮,刺有深浅,各至其理,无过其道”。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在腧穴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原则的介绍。

1.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体强壮,气血旺盛者,宜深刺。如《灵枢•逆顺肥瘦》:“婴儿,瘦人,浅而疾之,壮士肥人,深而留之”。

2.体形: 体壮的胖人,肌肉丰盛者,针刺应深些;体形瘦小,肌肉不那么丰满者,针刺应浅些。如《素问•三部九候论》 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

3.部位:头面及胸背部和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及臀、腹部和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针灸聚英•附辨》: “若肌肉厚实处则可深,浅层则宜浅”。

4.病情:病在表、阳证、新病者针刺应浅些;病在里、阴证、久病者针刺应深些。如《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沉浮,刺有浅深”。

综上所述,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一般来讲,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尤其对天突、哑门、风府、风池以及眼区、胸背部腧穴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至于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也有影响,也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