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针刺补泻:

针刺的效果是通过补泻手法来实现的,而手法则是把穴位和疾病有机的联系起来。譬如说针刺合谷治疗牙痛,合谷是一个穴位,牙痛是一个病症,那么合谷穴怎么能治疗牙痛呢?只能用手法来实现,用补法还是用泻法。补泻手法在机体上是怎样起到治疗作用的呢?这是因为经脉在机体分布循行是有规律的,穴位在经脉线上是固定不变的,是气血集聚的部位。而针刺手法则是通过医生的操作,根据患者的机能状态,虚补实泻,因此手法是可变的。针刺效果就在于使不变的穴位,通过可变的手法(补或泻),来激发经气,活跃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强壮身体的作用。

补法要领:先进针提插到天部,留针不动以候气,然后分天、人、地三部提插捻转,每部行九阳数(提插9次,捻转9次), 然后插针到天部,行随济卧针,留针5〜10分钟,为1次操作法; 如不出现热感,可同上反复进行2〜3次;最后由上向下刮针9次,留针10呼,以消散针感,快出针,扪闭穴孔。《难经》说:“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就是说针刺时先浅后深,向深部要快速重插,捻转指力要轻,顺着经气循行方向刺入,这样使针具占据了容纳经气的空隙,使经气受到“压力”,则必然使经气运行加快、活跃,温度亦随之上升,主观产生热感,达到热补的目的。

泻法要领:先进针提插3次到地部,留针不动以候气,然后分地、人、天三部提插捻转,每部行六阴数(提插6次,捻转6次)。然后提到天部,行迎夺卧针,留针5〜10分钟,为1次操作法;如不出现凉感,可同上反复进行2〜3次;最后由下向上刮针6次,留针10呼,以消散针感,慢提针,不闭穴孔。《难经》说:“当泻之时,从营置气”,就是说针刺时先深后浅,向浅部要快速猛提,捻转指力要重,逆着经脉方向刺入,这样必然使穴处造成一个空间,则可容纳更多的经气,使经气本身“膨胀",结果经气则不活跃,温度亦随之下降,主观产生凉感,达到凉泻的目的。

除上述手法之外,在操作上要把揣、爪、搓、弹、摇、扪、循、捻等方法灵活的结合起来应用,是可以控制针感性质的。如要使麻感变成痠感,在操作上,押手要重按,提插幅度要小,速 度要快,捻转角度要大;要使痠变成麻感,在操作上,押手要轻,提插幅度要大,速度要快,捻转角度要小。因痠和麻感分别是烧山火、透天凉的基础针感,痠感加上烧山火的手法操作即产生热感;麻感加上透天凉手法操作即产生凉感。这些操作方法,必须反复练习,因人而施,才能运用自如,提高针刺疗效。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刺手和押手?各有何作用?

2.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哪几种?如何应用?

3.针刺得气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4.何谓行针,得气,催气、候气?

5.行针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有哪几种?

6.不得气的原因有哪些?对于不得气者应如何催气?

7.何谓补泻手法?常用的补泻手法有哪些?它们的操作方法如何?

8.何谓烧山火、透天凉针法?它们的操作方法如何?

何谓"阳中隐阴、阴中隐阳”针法?它们的操作方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