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内脏痛有与皮肤痛相比较有下列特征:①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例如,腹痛时常不易明确分清疼痛发生的部位。②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生疼痛。例如,内脏器官发生管道梗阻而出现异常运动、循环障碍、炎症时,往往使内脏的感觉上升致意意识并引起剧烈的疼痛。和躯体痛一样,内脏痛也可能是某些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的;例如,HCI是导致溃疡痛的主要因素,政治家5-羟色胺、组胺和缓激肽等也与溃疡痛有关。
内脏痛的传入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它通过后根进入脊髓,然后和躯体神经基本上走着同一上行途径。但食管、气管的痛觉是通过迷走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进入中枢而上传的;部分盆腔器官(如直肠、膀胱三角区、前列腺、子宫颈等)的痛觉传入神经纤维是沿盆神经进入骶髓的(图10-28)。
图10-28 内脏痛觉的神经支配
位于胸痛觉线和骨盆痛觉线之间的器官,其痛觉传入纤维通过交感神经;
在胸痛觉线以上和骨盆痛觉以上的器官,其痛觉传入纤维通过副交感神经
上述的内脏痛是指内脏本身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疼痛,还有一种内脏痛是由于体腔壁浆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疼痛,称为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例如,胸膜或腹膜受到炎症、压力、磨擦或牵拉等刺激时,也会产生疼痛。这种疼痛与躯体痛相类似,也是由躯体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和腰上部脊神经)传入的。
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例如,心肌缺血时,可发生心前区、左肩和左上臂的疼痛;胆囊病变时,右肩区会出现疼痛;阑尾炎时,常感上腹部或脐区有疼痛(表10-4)。发生牵涉痛的部位与真正发生痛觉的患病内脏部位有一定的解剖关系;它们都受同一脊髓节段的后根神经所支配,即患病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和被牵涉皮肤部位的传入神经纤维由同一后根进入脊髓。因此可以设想由某一内脏传入的神经和由某一皮肤区域传入的神经是在脊髓灰质内同一区域替换神经元的,亦即它们的脊髓中枢是同区域的。假如这两个中枢甚为接近,则由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将会提高相应的脊髓中枢的兴奋性。从而也影响邻近的中枢,以致由皮肤传入的冲动能使相应的脊髓中枢发生更大的兴奋,由此上传的冲动也可能增强,这可能是痛觉过敏的原因。假如,由患病内脏和内皮肤区域进入脊髓的神经末梢投射到同一脊髓神经元,由同一上行纤维传入脑,则在人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意识到的是来自皮肤的刺激,因此此时的痛觉传入冲动虽然发源于患病内脏,但仍认为系来自皮肤。这可能是牵涉痛的原因(图10-24)。
表10-4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和压痛区
患病器官 | 心 | 胃、胰 | 肝、胆囊 | 肾结石 | 阑尾炎 |
体表疼痛部位 | 心前区 左臂尺侧 |
左上腹 肩胛间 |
右肩胛 | 腹股沟区 | 上腹部或脐区 |
图10-29 牵涉痛产生机制示意图
1:传导体表感觉的后角细胞 2:传导体表和内脏感觉共用的后角细胞
3:传导内脏感觉的后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