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方数:11)

本病是乳房部最常见的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往往发生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其中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中医名“外吹乳痈”;怀孕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无论男女老小,与哺乳无关的,名“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最多见的是“外吹乳痈”。    本病的临床症状,发病前一般都先有乳头皲裂现象。哺乳时感到乳头刺痛,或有乳汁郁积现象,往往在哺乳时可见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继而在乳房的某一部分有胀痛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乳腺增生病(方数:11)

本病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轻重不一,胀痛具有周期性,常发生或加重于月经前期。乳房肿块可发于一侧,也可以双侧,或多发性:可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扪查时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之间并无粘连而可被推动,但与周围组织的分界并不清楚。肿块在经期后可能有所缩小。腋窝淋巴结不肿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乳房纤维腺瘤(方数:3)

女性乳房肿瘤的发病率甚高,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50%左右,而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为最多,约占良性肿瘤的3/4,乳房纤维腺瘤的好发部位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大多数(约75%)是单个 的。除出现肿块外,病人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增长速度比较缓慢,扪之质坚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容易推动,多呈圆形、椭圆形。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并无影响。    乳房纤维腺瘤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雌激素作用活跃有密切关系,好发年龄在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颈淋巴结结核(方数:9)

本病是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特异性感染疾患。结核杆菌大多经扁桃体、龋齿侵入,少数继发于肺或支气管的结核病变,当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时,便能发病。由于颈部结块重叠如贯珠之状,中医称为“瘰疡”俗称“老鼠疮”、“疬子颈”。其特点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以后逐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常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急慢性淋巴结炎(方数:5)

急性淋巴结炎是指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病灶,如疖、足癣等处侵入经过淋巴管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急性发炎。急性淋巴结炎未彻底治愈或机体过度劳累、抵抗力低下时,迁延而成慢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痈热,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炎症若扩展到淋巴周围,几个淋巴结可粘连成团,也可发展成脓肿,治疗得当可消退,有时可遗留一小硬结。    慢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痈(方数:9)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痈的临床表现,初起患处起一硬块,上有一小脓头,肿块渐增大,表面脓头增多,局部焮红的热,高肿疼痛,伴寒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以后创面渐渐坏死、腐烂,形如蜂窝状,此时高热口渴,便秘溲黄,血白细胞计数增高;最后肤液渐畅泄,腐内脱落,坏死组织脱尽,疮口渐愈。整个病程一个月左右。若病人体质虚弱或糖尿病病人患痈,局部与全身症状都严重,处理不及时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疔(方数:12)

(一)颜面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它包括现代医学所称颜面部疖和痈。此病如处理不当,易引起败血症(相当于疔疮走黄)。    本病临床表现,初起颜面部皮肤上起一粟粒样肤栓,自觉微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范围约l-2寸以上,疮顶突出,根脚深且硬,约一周左右溃脓,2周左右脓栓随脓液排出。疮口渐敛。初起无全身症状,重者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若处理不当或加挤压,可引起败血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疖(方数:10)

疖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随处可生。初起可分有头、无头两种,有头者称毛囊疖,无头者称汗腺疖。本病症状轻,易治疗。俗话说“疖无大小,出脓就好”。但亦有处理不当形成“蝼蛄疖”,或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称多发性疖。发生在夏秋之间称暑疖,又叫热疖,若发生于其他季节者称疖。本病多发于头面。小儿易患之,产妇亦常见此病。    临床表现为:初起局部潮红,次日发生肿痛,范围局限多在3厘米左右。有头疖先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高血压病(方数:11)

高血压病也称原发性高血压,系指动脉血压过高。舒张压经常超过90毫米汞柱以上,即作为血压升高。若按年龄计算,39岁以下者收缩压>140毫米汞柱,  40一49岁者收缩压>150毫米汞柱,50-60 岁者>16O毫升汞柱;6O岁以上者>17O毫米汞柱,即使舒张压不超过90毫米汞柱,也属于高血压范畴。本病多发于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中年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本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头痛、头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克山病(方数:9)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地方性疾病,1953年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本病在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甘肃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许多乡村亦有流行。    本病根据起病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以及自觉症状的有无,分为急型、痨型(慢型)和潜在型。其临床表现常有胸闷、心悸难受、恶心、频繁呕吐、气促、浮肿等症状,甚者可有急性心源性昏厥及全身抽搐。由于呕吐物初为食物及粘液,以后则为胆汁,故在民间又常称本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病毒性心肌炎(方数:5)

病毒侵犯心脏后引起心肌炎症性改变,称为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小儿易患,近年来发现成人发病率有渐趋增高之势。    本病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2周内有病毒感染史,可有发热、胸闷、胸痛、心悸、气急以及心肌功能减退或心律失常所致的症状。胸闷可类似心绞痛症状,含硝酸甘油后也可缓解。胸痛则又可类似急性心包炎,其痛在心前区,向咽喉部放射,在活动或呼吸时可加重。重症者可骤起心源性休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而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

心肌病(方数:2)

本病基本病变在心肌并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收缩,但不包括心脏瓣膜病、先天性畸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所引起的心脏病。本病可分为特异性心肌病(亦称继发性心肌病)和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亦称原发性或特发性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是发生在一些全身性疾病中的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则分成充血型原发性心肌病、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限制型原发性心肌病,它们是缓慢发生而原因不明的心脏增大,最后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心脏
病理科 中药秘方 - 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