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一、本篇论述了中焦温病的病机,指出中焦温病从病程来看,属于温病的极期,多由上焦温病传变而来,所谓“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温病的病位在胃与脾。病性其不挟湿者,以里热证和里实证为主,挟湿者,以里湿热证为主。温病入中焦,邪热盛实,正气不衰,正邪交争激烈。
二、本篇论述了中焦温病的辨证论治。从病因上可分为挟湿和不挟湿两大类。其不挟湿者,阳明病居多。其病理特点一是阳热盛,一是伤阴。所以在治疗上要以清法和下法祛邪,以养阴生津扶正。在祛邪方面,燥热未结者,用清法清除热邪,热邪在气者,用白虎汤;入营者,用清营汤;闭心包者,仍用三宝;气血两燔者,用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燥热结实者,用下法攻逐热结。轻者用小承气汤;重者用大承气汤;热结旁流者,用谓胃承气汤。兼见正虚者,攻下与扶正合用,用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有合并证者,可同时处理合并证,文中并以导赤、宣白、牛黄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为例,说明兼顾合并证的处理方法。对下后的处理,主要有三点:正虚邪少者,当急复胃阴;下证复聚者,宜增液不宜承气,下后忌暴食,以免食复。在扶正方面,宜用甘寒养胃阴,或合用咸寒增液,如益胃汤、玉竹麦门冬汤、増液汤等。由于热邪既伤阴,又伤气,因此在清热的同时常辅以益气,如白虎加人参汤。为了顾护津液,文中还提出“得利,止后服”,禁纯用苦寒,禁淡渗利小便,禁连下等治疗禁忌以保存津液。中焦温病之挟湿者,太阴病居多。其病理特点,一为热盛,一为湿盛。热盛则伤阴,湿盛则困脾,阻塞气机。在治疗上,既要清热,又要祛湿。清热的方法有四:一是苦寒清热,如黄芩滑石汤之类;二是甘寒清热,如三石汤之类;三是清营凉血,如加味清宫汤等;四是清心开窍,如先与紫雪丹,再与清宫汤。祛湿的方法主要有六:其一是疏风散湿,如活人败毒散等;其二是芳香宣化,如加减正气散等;其三是辛苦通降,如杏仁滑石汤、泻心汤等;其四是淡渗利湿,如茯苓皮汤、薏苡竹叶散等。其五是益气化湿,如人参泻心汤;其六是温阳化湿,如厚朴 草果汤等。由于湿邪易阻寒全身气机的升降,因此祛湿必须注意宣畅气机,出现三焦俱受者,当用分消。
三、本篇指出,由于湿热以互相转化,湿热的多少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对湿热类病证要注意湿热的多少进退,随证施治。湿去热存者,治从温热;湿盛阳微寒化者,治从寒湿。
四、本篇所论痹疸疟痢,虽附列本篇,但吴氏在继承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作了不少补充和发展,请注意学习。由于痹疸疟痢均为中医独立疾病,本篇所论,重在“论前人之未备者”,因此,还要参阅这方面的系统论述,始得其全。
复习思考题
1、中焦温病的含义是什么?
2、中焦温病的主要证候有哪些?治疗原则是什么?代表方剂是什么?
3、何谓热结旁流?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对该证的治疗有何不同?
4、阳明温病,下之不通的证候有哪些?病机是什么?治疗原则是什么?
5、请简述中焦温病之不挟湿者有哪些洽疗禁忌?为什么?
6、温热与湿热对小便不利的治疗有何不同?为什么?
7、益胃汤、增液汤各由什么药物组成?其适应证是什么?
8、茵陈蒿汤、二金汤、茵陈四逆汤都是治疗黄疸的方剂,它们的适应证有何不同?
9、湿温常用的化湿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之。
10、热闭心包和湿热蒙闭心包临床如何鉴别?在治疗上有何不同?
11、何谓苦辛法?适用于什么病证?请以黄芩滑石汤为例说明之。
12、湿痹的病机和主要证候有哪些?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13、痢疾的病机是什么?为什么说“日数十行者反易治,“一二行或有或无者”难治?初痢和久痢在治疗上有何不同?请举出代表方剂。
14、温热和暑温都可以出现黄苔,如何鉴别?寒湿和暑温在舌苔上如何鉴别?温热和湿温在脉象上有何不同?
15、白虎汤、三石汤、清营汤的适应证是什么?能否从舌象上找到选用上方的依据?
16、白虎汤和承气汤的适应证有何不同?能否从脉象上找到选择上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