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症
此病常为隐匿发生,初起以肢体远端的震颤为明显,出现写字困难,手及手指呈伸屈节律动作,表现为“搓丸样震颤”。静止时明显,随意动作时减少;此后,由上肢逐渐发展至下肢,继而缓慢发展,又可转移至对侧手足,下颌、舌肌、头部也可震颤。四肢肌肉强直,肌张力增高。由于全身肌肉均强直,面部缺乏表情,如戴假面具,称面具脸。病人常呆坐,言语及行动缓慢,开始动作困难,屈肌强直更明显,故站立时患者头部常前倾,躯干也前屈,行走时双上肢缺乏摆动,下肢呈碎步,称“前冲”或“慌张”步态。吞咽肌可强直,则有吞咽困难,唾液多常由口角外流。由于肌肉强直,故常有不定位的肌肉疼痛。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气血亏损,病机的核心是肝风;老年有气衰血虚,真气耗散,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故老年人多患本病。
1.肝肾阴虚:年老之人,肾阴亏损,肝之阴血不足,上不能荣脑,外不能灌溉四肢;肌肉筋脉失养,心神不宁,头脑失灵。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阳偏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肝风内动,均导致手足震颤不已,四肢僵硬。
2.气血亏虚:老年人气血渐亏。气不足,则成瘀血而闭阻经络,使肌肉失濡,筋脉失养;血不足,则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经络,气血凝涩,邪气独留,发为本病。
3.肝郁脾虚:年老之人,情感脆弱,若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则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内生痰浊;肝郁即为气滞血瘀,脉络痰阻,脾虚则湿重,横窜经络,脏腑经脉失养,亦发为本病。
总之,本病的发生,以肝肾阴虚为根本,与患者的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用药不当、环境不好、烦劳过度等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辨证施治
本病多属由虚所致的内风证,但常兼湿、兼痰、兼瘀,必须在临症上辨别清楚,疗效才能显著。
1.肝肾阴虚
主证:手足重滞震颤不定,肌肉僵硬,可有下颌抖动,四肢疼痛或麻木,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白或腻,脉弦细。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选方: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药物:白芍30g、阿胶10g(烊化)、生龟板10g、干地黄10g、麻仁30g、五味子10g、生牡蛎30g、麦冬10g、炙甘草5g、生鸡子黄1个冲服、鳖甲10g。
加减:若心中烦热、失眠、便秘者加菊花、黄芩、栀子、钩藤;头痛较重,震颤频繁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等以清熄风阳。
2.气血亏虚
主证:手足麻木,动作迟缓,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畏寒。舌体胖大,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活血通络。
选方:归脾汤(《济生方》)。
药物: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茯神10g、酸枣仁10g、桂元肉8g、木香6g、炙甘草5g、当归10g、远志10g、生姜5片、大枣3个。
加减:痛无定处,唇绀甲紫加丹参、川芎、地龙、三七等;脾虚纳呆腹胀加厚朴、苍术、陈皮。
3.气滞血瘀
主证:手足震颤,屈伸不利,躯干肢体可疼痛,舌质紫暗或多瘀斑,或舌下青筋暴露,脉细涩。
治法:理气舒郁,活血化瘀。
选方:通窃活血汤(《医林改错》)。
药物:赤芍3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麝香0.02g(冲服)、老葱10g、鲜姜10g、大枣10g、酒适量。
加减:四肢关节酸痛明显可选加威灵仙、秦艽,头痛头晕可加葛根、菊花;烦躁易怒,夜卧不安可加远志,酸枣仁等。
4.脾虚湿聚痰饮内停
主证:手足震颤、下颌、舌肌、头部也可震颤,口角流涎,身重,伴有不定位的肌肉疼痛。食少便溏,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祛湿,化痰熄风。
选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药物:半夏10g、天麻10g、茯苓10g、橘红8g、白术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个。
加减:若见气短乏力较甚者,可酌加黄芪、党参以增强补气之功;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
康复调理
1.避免精神刺激:做到“形神合一”。因年老之人气血已亏,若再遇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运行,并影响脏腑功能,而使病情加重,故宜清心养性,乐观开朗。
2.如属继发性者:病后宜注意再次诱发,必须去除病因(如药物,一氧化碳中毒等)。
3.注意饮食调养:在服药的同时,不应忽视饮食对人体的作用。平时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品,避免辛辣刺激、肥腻鱼腥等食物。
4.适当活动: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搓健身球、打太极拳、散步等,对本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饮食调治
主要选择滋阴潜阳或补益气血之食品,使患者肝风之证得以控制,但如兼痰、兼湿、兼瘀者又当辨证选膳,不可简单对号入座也。
1.天麻猪脑羹
猪脑1个,天麻10g。将猪脑、天麻放入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炖1小时成稠羹汤,喝汤吃猪脑,日2次。
适用于震颤麻痹症属肝肾阴虚,具有震颤不定,四肢麻木,头晕耳鸣患者。
2.天麻鱼头
天麻25g、川芎10g、茯苓10g、鲜鲤鱼1条(约1000g左右)。将川芎、茯苓切片,与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片;再将天麻片放入去鳞、鳃、内脏之鱼腹中,置盆内,加入少量姜、葱、清水,蒸约30分钟;再按常规方法制作调味羹汤,浇于鱼上即成。佐餐服用。
适用于肝肾阴虚或气血亏虚所致震颤麻痹症之手足麻木、振颤、头痛、头晕、失眠等症。
3.菊楂决明饮
菊花3g、生山楂片15g、决明子15g(捣破)。放入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盖紧浸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
适用于震颤麻痹症之肝肾阴虚型患者。
4.归参鳝血羹
当归15g、党参15g、鳝鱼500g;料酒、葱、姜、蒜、食盐、酱油、味精各适量。将鳝鱼部背脊,去除内脏、头、尾、骨,切丝备用。当归、党参装入纱布袋,扎口。将鳝丝、药袋置锅中,放入料酒、葱、姜等调料,加适量水,将锅置灶上,先用武火烧开,收弃浮沫,再改用文火煎煮1小时,弃药袋,余供食用。
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的震颤麻痹症之患者。
5.天麻茶
天麻3~5g、绿茶1g。将天麻切成薄片,干燥储存,备用。每次取天麻片与茶叶放入杯中,用刚沸的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5分钟后可以饮服。头汁饮完,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弃渣。
久服本茶能平肝熄风,可治震颤麻痹症的四肢麻木、手足不遂、震颤等症。
6.龟板牡蛎饮
龟板、牡蛎各200g、鳖甲100g、知母100g。将龟板、牡蛎、鳖甲用清水洗干净,打碎,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加入知母,再煮30~40分钟即可。频饮,再煮再饮,直至味淡。
本品有滋阴潜阳,平肝熄风的作用,适用于震颤麻痹症的肝肾阴虚型患者。
7.归芪蒸鸡
当归20g、炙黄芪100g、嫩母鸡1只(约1500g)、绍酒30g、味精3g、胡椒粉3g、食盐3g、葱、姜各适量。将净鸡剁去爪,然后用开水焯去血水,捞在凉水内冲洗干净,沥净水分。将姜、葱洗净后,姜切成大片,葱剖开切成长段,待用。将黄芪、当归用清水洗净,由鸡的裆部装入腹内,然后放入砂锅内,腹部向上,摆上葱、姜,注入清汤,加入食盐、绍酒、胡椒粉,用湿棉纸将砂锅口封严,沸水旺火上蒸笼蒸约2小时,取出。揭去棉纸,挑出姜、葱,加味精,调好味即成。
本品有调补气血功能,适用于震颤麻痹症的气血亏虚患者。
8.参芪鸭条
党参15g、黄芪15g、陈皮10g、鸭子1只、猪夹心肉100g、味精3g、食盐6g、绍酒10g、酱油6g、生姜6g、葱白15g、菜油1000g(实耗75g)、上汤500g。
将党参、黄芪洗润后切成斜片,陈皮切成丝,待用。将净鸭斩去脚,冲洗干净,沥干水;姜、葱洗净切成姜片、葱段待用。将鸭皮上用酱油抹匀,下入八成熟油锅中炸至皮呈金黄色捞出,用温水洗去油腻,盛入砂锅内。再将猪夹心肉切成块,下沸水煮一下捞出,再洗净血污放在砂锅内,加入绍酒、姜片、葱段、党参、黄芪、陈皮、食盐、味精、酱油,上汤用中火烧沸,改用文火焖到鸭烂熟取出,倒出原汤,用纱布滤净待用。将鸭子拆去大骨斩成约1.5cm宽的条块,放入大汤碗内摆好,注入原汤即成。
本品有益气健脾,生血补虚的功能;适用于震颤麻痹症的气血亏虚型的患者。
9.桂圆莲子粥
桂圆肉15~30g、莲子15~30g(去皮、心)、红枣5~10枚(去核)、糯米30~60g、白糖适量。加水共煮粥如常法,食时加白糖。
本品有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的功用;适用于震颤麻痹症的气血亏虚型及脾虚湿聚型的患者。
10.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15g、赤芍12g、瘦羊肉200g、生姜15g、葱白10g。
先将羊肉切成薄片,用素油炒过,加水500ml,再加入药物及调料,在旺火上煮开,改为文火炖煮30~60分钟,饮汤食肉,体虚者可多次服用。
本品有养血活血,化瘀止疼的功用。适用于震颤麻痹症的气血亏虚及气滞血瘀型患者。
11.桃仁粥
见老年性痴呆症的“饮食调治”章节。适用于震颤麻痹症的气滞血瘀型患者。
12.鲤鱼赤豆汤
鲤鱼1条、赤小豆30g。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与赤小豆同入锅内,加水煮熟。忌用油盐、醋等调料。早饭食用。
本品功能消肿除湿,对于震颤麻痹症的脾虚所致痰饮内停表现者适用。
13.姜桂炖猪肚
猪肚150g、生姜30g、桂枝3g。猪肚、姜、桂枝放于碗内,加水,隔水炖熟烂后,加胡椒粉、盐、味精适量。
本品有发散表邪及健脾祛湿作用。对于震颤麻痹症患者属脾虚湿聚型者或本病症患者患外感风寒时可用。
14.玉米须红糖饮
鲜玉米须1000g、生姜片15g、红糖500g。水煎玉米须、生姜片1小时后,去渣,文火浓缩,加入红糖混匀,装瓶备用。
本品有温化痰饮作用。适用于本病的脾虚湿聚型的患者。
15.茯苓包子
茯苓50g、面粉1000g、鲜猪肉500g、生姜15g、胡椒粉5g、麻油10g、绍酒10g、食盐15g、酱油100g、大葱25g、骨头汤250g。做法:①茯苓捣碎,用水煎煮取汁,每次加水约500ml,加热煮提3次,每次煮提1小时,3次药汁合并滤净,再浓缩成500ml药汁待用。②面粉倒入盆内,加入发面300g,倒入温茯苓水500ml,合成面团发酵。③将猪肉剁成茸,倒入盆内加酱油拌匀,再将姜末、食盐、麻油、绍酒、葱花、胡椒、骨头汤等放入盆内,搅拌成馅。④待面团发酵后,加碱水适量,以面味无酸涩为度,然后搓成长条,分成20个剂儿子,以常法包馅成坯,按常法蒸煮。
本品有健脾利湿,温化痰饮作用,适应症同上。
16.参枣米饭
党参10g、大枣20g、糯米250g、白糖50g。将党参、大枣放入铝锅内,加水泡发,然后煎煮30分钟左右,捞出党参、大枣,药液备用。将糯米淘洗干净,放在大碗中,加水适量,经蒸熟后,扣在盘中,然后把党参、大枣摆在糯米饭面上。将药液加白糖,煎成浓汁倒在枣饭上即成。
适用于脾虚湿聚的震颤麻痹症患者;久服能健脾驱湿,使症状减轻,精神好转。
17.期颐饼
生芡实180g、鸡内金90g、面粉250g、白糖适量。将鸡内金粉碎过筛,并用开水浸泡半日;再加入粉碎过筛的芡实粉及面粉、白糖,混匀,制成极薄小饼,烙成焦黄色,随意食之。
本品功能健脾消食,除湿化痰;适用脾虚湿聚,痰饮内停的老年人震颤麻痹。
18.公鸡三七
三七10g、嫩公鸡1只(约500g重)、绍酒15g、花椒水15g、精盐3g、味精3g、香油3g、白糖2g、葱3g、姜2g。将活鸡宰杀,褪毛,从鸡背开刀,除去内脏,洗净放入开水锅烫透捞出,再放入锅内,加入三七、绍酒、花椒水、精盐、白糖、葱段、姜片、再放适量开水,上火烧开、转入慢火炖熟烂,拣去葱段、姜片,加入味精、香油即可盛碗食用。
本品功效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之心烦、失眠、胸痛、肢痛等症,故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的震颤麻痹。
防治要点
老年震颤麻痹主要病本在风,病位在肝,故以祛风柔肝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注意补肾阴,健脾阳,祛痰燥湿,活血化瘀,在具体用药上应注意祛风疏肝并举,补脾肾、通血脉并用,使补而不滞,疏而不泻。
人体年过50,气血渐亏,筋脉易失荣养,对于未患本病的中老年人,平时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维生素类药物,或每日饮少量低度果酒,可以起到软化血管,疏通经络的作用,是预防本病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再配合适当的健身运动,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此外,患者如发作频繁用头针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可选运动区及其前方1.5cm的平行线即舞蹈震颤控制区,单侧病变针对侧,双侧病变针两侧。每天针1次,15次为一疗程。
可间隔3~5天再行第2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