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因病机
病因,中医有三因学说。它的奠基人是张仲景。《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千般疢(《高注金匮要略》作“疚”)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已绘出了三因学说的轮廓。陈言上承张氏三条,并结合症证心得体会,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而总结出三因学说,并撰有《三因极一病源论粹》一书。
至于病机,自《诸病源候论》以后,代有发挥阐说。其实病机的产生与发展,都从病因及其演变而来。这种演变,我们习惯上用“五变、六致”四个字加以分类归纳。
五变,是必然经过转变而形成的五种“证”。如热盛生风,血燥生风的风;脾虚内湿自生的湿;湿久蒸化热的热;风能致燥,津枯必燥的燥;原阳无温的寒。这风湿热燥寒五证,与六淫的五证完全不同。
六致,也是六种“证”,都是其他诸“证”的终产物,没有一个是原发的。这六致是气滞、血瘀、痰浊、郁症、脏躁和升降失度。
三因的概念如表1。
表1
一.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太过,便成为淫。有益的六气是人类的生命来源之一。有害的六淫,当然对人的机体就带来了各种灾难性损害。
1.风: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以其善行而数变,所以发病都为急性的。又以它的禀性轻飘上旋,故而更多侵犯头面,在急性喉科病中,所占比例也较多。凡挟热则风热,挟寒则风寒。临床上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咽部疱疹、疱疹性口腔炎、急性喉炎、急性失音、急性喉阻塞、猩红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等,绝大多数为风邪所导致的。
2.寒:由于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出现恶寒、发热、少汗等症。例如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至于某些严重的急性失音(暴喑),乃是直中肺经所致,是寒邪中最严重者。
3.暑:暑为阳邪,不管中暑、伤暑,发病都在夏天。在咽喉口齿病中很不多见,唯齿痛、龈出血、急性咽炎等病,可偶然一见。
4.湿:湿属阴邪,性粘腻而质滞重。咽喉位居头部最高之处,似乎不应有湿证。但欲知湿邪久困于下,即酵蒸雾化。这种雾化物,便是湿浊。湿浊之气已由滞重之质一变而为弥漫浮悬之物,则在人体各处都可游荡为患了。常见如口糜等。
5.燥:在喉科病中占的比例较多,但都是五变的燥而不是六淫之燥。
6.火:六淫中的火,可与热作为同词义。如更贴切一些的观察,则热为火的轻者,火为热的甚者。火证在口齿咽喉病中也为常见者,如急性咽炎、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咽粘膜下出血等等。
二.两害:
1.疠疫:也可称为疫疠。疫是瘟疫,疠是历气,即戾气。《疫疹一得•运气便览篇》所谓:“感其病气,而从鼻口入也”的流行性具有强烈性传染的邪气。喉病中最典型的为白喉。
2.污染:污染是外界环境(大气、水源、土壤、动植物等)中混入对人体有害或破坏环境卫生的物质的现象。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吕氏春秋》载有:“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尩与伛人”。之后,历代中医文献均有记述可见,喉科疾病中很多慢性咽炎中都与污染有关。
3.七情:喜、怒、哀、思、悲、恐之所以能致病,是因为这种精神活动过度的强烈写持久,影响脏腑气血的正常功能。或内脏先发病变,进而再影响精神活动。凡喉科中慢性病很多与七情有关。
4.衰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以上说明人到老年,各木器官都将衰退,这是一种生理的自然现象。
5.不内外因的外来伤害:在咽喉病中,由于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所而致的比较少见,临床上多见由于放射性因素所致。如头面部经过光疗之后,咽喉即干燥枯萎。
6.不内外因的内伤:过劳固可以致病,过度安逸同样可以致病。喉科癔性咽喉异感症,绝大多数的患著,就是无所事事的人。饮食不节,恣饮狂食,多致咽喉疾病,如急性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喉梗阻、慢性咽炎等。另外过敏性慢性咽炎也有发生。
7.五变:
(1)风:习惯上称为内风,以资与六淫之风加以区别。喉科病不多见。
(2)湿:习惯上称为内湿。它是脾肾阳虚,运化水湿功能障碍所致。多见于口腔粘膜的慢性病如扁平苔癣、多发性口腔炎、白塞氏综合征、咽角化症、扁桃体角化症等。
(3)热:习惯上统称为五志之火。或六淫转化,或“五志过极”所化之火,一般可分为郁火、虚火和龙雷之火三种。参表2。郁积之火,纵然有些是慢性病,但其性质仍然属实证。在喉科病中,不论什么病,都可由此而致。虚火和龙雷之火,前者多见于口腔病,后者多见于咽喉病,都是虚证。如其说得更深入一些,龙雷之火是虚中寓实。
表2
(4)燥:燥的出现,急性的不外热病后期,阴津被烁而干。慢性的七情所伤、阴津暗耗而枯。前者常见于急性热病的后期,症情简单而易治,后者多见于慢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干燥综合征等,病情复杂而难疗。至于光疗后的咽干,也较难治。
(5)寒:在习惯上称为内寒或虚寒。由于阳气虚怯,脏腑无温所致。慢性口腔病最为多见。
(6)六致:致,招引也,到达也。六致,就是这六种“证”,是由于其他诸证所招引的。
①气滞 它是由于某一种原因而产生气机阻滞的病变。在急性喉梗阻、扁桃体周围脓肿中偶然可见。
②血瘀 除不内外因中跌仆损伤引起的瘀症外,更多的是体内营血失于流畅而淤滞所致。在喉科的慢性的喉炎、声带炎最为常见。
③痰浊 《直指方》的:“风搏寒凝,暑烦湿滞,以至诸热蒸郁,啖食生冷煎煿,腥羶咸鹾,动风发气等辈,皆能致痰也”。这说明好多外因、不内外因的都可以产生痰浊。《三因方》的:“七情汨乱,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说明七情也能生痰。它是喉科病中急性颐颊漫肿、颅特维氏颈炎、急性咽梗阻及慢性的声带肥厚、室带水肿等病之因。
④郁症 郁症匀惯上称为六郁,是气、血、湿、火、痰、食等壅遏失畅,述有《证治彙补》所谓:“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的郁。前者属实,后者属虚。喉病中癔性咽喉异感症,独多郁症。
⑤脏躁 这种病在体格检查时没有住何病变,但常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如无故哭笑悲欢,听觉视觉发音出现异常。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个人生活自理。在喉科中最多见于癔性失音和癔性咽喉异感症。
⑥升降失度 人的活动与生存,都是在矛盾中求统一。一旦失去统一,即失去平衡,则非病即死。例如阴阳、气血、营卫之外,还有升降;脾应升、胃应降。升降有变,相互颉颃,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反之则升降失常,病由此而生。在口腔病中多为一些顽固性慢性病。
病机的发展变化,直接关系着疾病的预后,凡正气能够祛邪,并修补好为邪气所造成的机体损害,使恢复到正常状态者,就是痊愈。凡正气荡然,邪害嚣张,机体被损害到无法承受时,则预后不良。凡邪害不能彻底消除,或邪害虽去,而被邪害所损害的机体一时或永久无法修补恢复者,则带病延年。如急性病中的坏疽性口腔的齿落龈缺,慢性病中的槽骨骨髓炎的颜面受到破坏者,以及口腔、咽喉的恶性肿瘤。
综上所述,洞察、掌握病因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这一点必须要牢牢记住。